京津冀健康狀態互認!北京不再要求“人員密集企業員工到崗率不超50%”

4月18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

京津冀健康狀態互認!北京不再要求“人員密集企業員工到崗率不超50%”

昨日北京無新增確診病例

不涉及京內小區

4月17日0時至24時,北京市無新增新冠肺炎報告確診病例,不涉及京內小區。

境外疫情呈加速蔓延,市民朋友切不可麻痺大意、掉以輕心,在逐步恢復生產生活秩序的同時,配合轄區做好各項防控工作,戶外活動要戴口罩、少聚集、不扎堆。來京返京人員要遵守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服從社區防控管理,自覺做好個人防護。

京津冀區域實行健康狀態互認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素芳介紹,堅持問題導向,從復工復產防控角度,突出“常態化、精準化、協同化”要求,研究提出了7條具體措施,形成了五部門通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突出精準防控,推進“北京健康寶”一碼通行。3月1日,“北京健康寶”上線,經過近兩個月的運行,已為1485萬人提供健康信息查詢服務5746萬次,並與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實現了健康信息共享,具備了“一碼通行”的技術基礎。通告對“北京健康寶”使用的場景進行了拓展,為引導健康人員有序流動提供了“技防”支撐:

  • 第一,市域內公共區域、公共交通、社區(村)復工復產可以憑碼通行。針對市內生產經營場所和社區空間相對獨立、管理嚴格,造成進出“碼上加碼”、通行不便等情況,通告第1條明確,各單位要運用“北京健康寶”做好人員防疫健康信息查驗,對持有“北京健康寶”健康狀態為“未見異常”的人員,“進出商務樓宇、商超、餐館、工廠、工地、公園景區、各類門店等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進出社區、村等開展復工復產活動,無需提供其他防疫相關健康證明材料”。需要強調的是,憑碼並不能替代小區出入證和登記要求,快遞、外賣、鮮奶配送、家政服務、房屋中介等服務行業從業人員進入小區,要遵守現有社區管理政策。

  • 第二,實行京津冀區域健康狀態互認。本市人員已實現赴津冀地區通行無障礙,北京也明確“居住在河北省廊坊市北三縣等環京地區的在京工作人員,上下班往返屬於日常通行,不做硬性要求,但進出京要接受例行檢查”。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各區、街道和企業掌握尺度不一,給三地人員生產生活帶來不便。從輿情情況看,約3成網民評論都在呼籲三地儘快實現互通互認。考慮到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區域產業和人員聯繫緊密,且津冀地區已連續多日無本地病例,通告第7條提出“津冀地區來京人員、本市往返津冀地區的人員,來京(返京)後可以通過‘北京健康寶’進行京津冀行程記錄驗證,申請‘未見異常’健康狀態”。“北京健康寶”已經實現了與國家政務服務平臺的功能對接,京津冀進出京人員通過在“北京健康寶”上提供行程記錄,經國家平臺驗證無誤並符合我市防疫政策規定後,可獲得“未見異常”狀態。

  • 第三,便利商務出行。通告中明確“低風險地區來京出差人員,持有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或在有條件的酒店接受核酸檢測,接受入住酒店健康管理,可以申請辦理‘北京健康寶’,本市出差返京人員可參照執行”。按照我市外地來京人員入住酒店相關政策,“北京健康寶”與酒店健康管理及防疫相關政策保持銜接。

不再要求

“人員密集的企業員工到崗率不超過50%”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素芳介紹,2月下旬,結合當時的疫情防控形勢,為降低商務樓宇疫情風險,本市要求“員工辦公間距不小於1米、每人使用面積不小於2.5平方米,人員密集的企業員工到崗率不超過50%”。在具體執行過程中,部分基層單位對“50%上限”要求“一刀切”,影響了員工到崗率和企業正常運轉。

為此,通告第3條強化,“滿足員工辦公間距不少於1米,每人使用面積不少於2.5平方米要求的單位,在做好對人員數量較大的單一空間防疫管理的前提下,可以正常安排員工返崗復工”,不再要求“人員密集的企業員工到崗率不超過50%”

。同時,根據商務樓宇內企業意見,對已有物業統一管理的綜合性場所,不再對入駐單位進行重複的防疫措施要求。同時,各單位只要落實好防控要求即可,無需簽訂疫情防控相關責任書、承諾書等文書。

此外,針對前期應急狀態下,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多頭檢查、重複檢查、檢查材料和程序繁瑣的問題,通告對檢查重點、檢查方式進行了優化調整,明確“新開復工、問題未整改到位、市民投訴、媒體曝光等有防疫風險的單位”為檢查重點,其他單位按“雙隨機一公開”方式開展檢查,提高監督檢查效率。

北京影劇院、博物館、不符合開放條件的室內景點等暫緩復工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素芳介紹,從12345市民服務熱線企業訴求來看,約8成為諮詢復工復產流程,有的區、街鄉、甚至物業企業自行設立了前置審核要求,造成了部分企業開工難、開工慢,部分百姓身邊的生活服務行業復工受阻。通告第2條明確,“除國家和本市根據防疫情況公佈的暫緩復工復產行業外,對其餘行業復工復產不設置前置審批審核”。

這裡暫緩復工的行業,主要集中在文旅領域,重點是一些空間密閉、通風條件差、易引發人員集聚的場所。比如演出場所、歌舞娛樂場所、網吧、影劇院、博物館、不符合開放條件的室內景點等;此外,大型體育活動、線下展覽展會等也按照有關要求暫不開展。對於前期已經自行設立的流程,要抓緊清理取消,為企業復工復產清障除礙。需要說明的是,手續不審批,不意味責任無監管,各經營單位必須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對照防控指引要求,在落實防控措施的情況下,方可復工復產。

集中隔離人員解除隔離後

建議繼續居家觀察7天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劉曉峰說,當前北京市疫情雖然處於低發態勢,但境外輸入仍帶來零散病例,存在較大隱患和風險。特別是近期還因為個別境外輸入病例引起了聚集性關聯病例,又一次敲響了警鐘,防控工作仍然存在嚴峻性和複雜性,市民朋友切不能掉以輕心,零病例並不是零風險。

北京市仍要繼續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策略。按照市委市政府“防鬆勁、防漏洞、防反彈”的要求,切實精準科學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在日常活動中仍應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戴好口罩,注意個人防護,注意手衛生,堅持將各項防控舉措融入日常生活。

在這裡,再次提示具有疫情高發國家和地區旅居史,確診病例接觸史等流行病學史的人員,更應密切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一旦出現異常症狀應及時就醫排查。對於集中隔離人員在14天隔離期滿解除隔離後,建議繼續居家觀察7天,居家期間繼續做好個人防護,保護自己、保護他人。

疾控部門特別提出以下幾點提示

1.儘量單獨居住或單間居住,保持居室通風,必須單獨用餐,有條件時使用專用廁所,並及時清潔消毒。

2.建議由親朋協助提供生活必需品,避免外出和聚集性活動,減少與他人接觸,尤其遠離年齡較大或體質較弱的高危人群。

3.單獨居住可不戴口罩;在進入和家庭成員共用空間時保持一米以上距離,雙方均應佩戴醫用口罩。口罩被分泌物弄溼或弄髒時,立即更換。

4.勤洗手。每次洗手時使用肥皂和流動水並持續至少20秒。

5.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口罩或手肘遮住口鼻。

6.每日至少一次使用溼抹布、溼拖把對房間進行清掃,以保持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

7.每日至少早晚各測體溫一次,密切關注自身是否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或其他相關症狀。

8.若出現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時,即使十分輕微,也應立即向社區工作人員報告,佩戴醫用口罩前往就近的發熱門診,並主動告知醫生旅行史、接觸史和隔離觀察情況,便於及時診斷,不存僥倖心理。

解除醫學觀察的人員

要納入社區健康管理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表示,當前,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但保持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彈的任務繁重,必須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防控成績,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因時因事完善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措施,並切實抓好落實。廣大市民群眾做好個人防護,全力以赴防鬆勁、防漏洞、防反彈。

要繼續加強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為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提供有力保障。要精準抓好內防反彈工作,對新增本土境外輸入關聯性確診病例,要加強流行病學調查,及時發現其中暴露出來的防控問題,加固薄弱環節,補上短板漏洞。

要加強對所有居家或集中醫學觀察人員的管理,堅持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統一規範標準,抓實抓細防疫措施,解除醫學觀察的人員要納入社區健康管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提高發現能力,一旦發現或接報告有症狀人員應及時送醫就診。嚴格執行室內體育健身場所限制開放的規定。擴大核酸檢測範圍,對重點人群實行應檢盡檢,對其他人群實行願檢盡檢。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開展城鄉週末大掃除,清潔環境、消除疾病和疫情傳染的土壤和環境。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在穩的基礎上積極進取,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進復工復產達產,復商復市,恢復正常經濟社會秩序,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增長極,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繼續抓緊抓實抓細各項準備工作,確保初高三安全有序如期開學,確保線上教學保持教育水平。

海淀完成對所有學校全覆蓋、無死角評估檢查

海淀區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區教委主任王方介紹了海淀區初高三開學工作準備。

海淀區高三年級在校學生12112人,初三年級在校學生17697人,佔海淀區中小學生總數的11%,佔北京市初高三學生總數的1/5。有高三畢業生學校52所,初三畢業生學校78所。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初高三開學工作,堅持全區一盤棋,高位協調,上下行動一致,責任落實到位。

一是區委統籌,精心部署,構建堅強有力的組織體系。

4月10日,區委書記專題會研究確定,在區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學校工作組下成立專班,區委書記、區長任組長,區委區政府主管教育、衛生、疾控等相關部門領導任常務副組長。設立綜合協調組、學校管理組、物資保障組、核酸檢測組、評估檢查組、聯防聯控組、應急處置組、輿情應對組等8個工作組,相關委辦局、各街鎮、學校負責人納入專班。4月13日區長召開視頻會議,全面統籌超前謀劃,精心部署全力以赴,要求各單位築牢疫情防控防線,確保師生生命安全,確保開學工作平穩有序。

二是制定周密方案,發揮全區合力,建立多部門聯合作戰機制。

制定海淀區初高三開學教育教學條件評估檢查工作方案,明確評估檢查分自查自改、區級評估、整改提升三個階段。內容包括組織領導、人員保障、衛生保障等市級評估10個部分39條要點,並根據疫情防控重點,創新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和校園安全管理專項檢查。4月17日到20日,區四套班子領導帶隊,教育、衛生、疾控、公安、交通、消防、市場監管、各街鎮等部門幹部組成區級聯合評估檢查組,完成對所有學校進行全覆蓋無死角評估檢查,實現“科學有效防控、安全有序開學”。

三是提高政治站位,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確保開學萬無一失。

海淀教育體量大,社會關注度高,學校教育教學條件評估檢查工作責任重大。區委區政府領導強調,要把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開學工作作為當前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抓實抓好。為確保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抓好教育教學,成立教委和衛健委聯合工作小組有序推進工作。教委機關黨員幹部成為學校聯絡員,一對一瞭解學校開學工作落實情況,工作動態,發現經驗做法、存在問題和需要協調解決的困難,傳達各級疫情防控政策要求並督促落實。衛生、安全等部門也選配精兵強將,形成專業團隊。要求檢查過程杜絕形式主義,堅持問題導向,真查真管真改,形成對歷史負責、對師生負責的整體開學評估報告,總結共性問題,梳理個性問題,更有效地督促、幫助學校整改到位,確保開學工作萬無一失。

新聞多一點

離漢前重點人群“應檢盡檢”

其他人群“願檢盡檢”

18日,國家衛健委發佈了《關於做好離漢人員新冠肺炎檢測和健康管理服務工作的通知》及解讀,其中對離漢人員的核酸檢測提出了明確要求,即離漢前重點人群“應檢盡檢”和其他人群“願檢盡檢”。

通知稱,4月8日,武漢市解除離漢通道管控措施。為促進離漢人員安全有序流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學要求,鞏固當前疫情防控成效,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各地應當結合實際,做好離漢人員新冠肺炎檢測和健康管理服務工作。同時,提出了離漢人員離漢前重點人群“應檢盡檢”和其他人群“願檢盡檢”的原則,分類明確了離漢前接受過檢測人員和未接受檢測人員到達目的地後復工復產復學的條件。

對於離漢前接受過檢測的人員,到達目的地後,滿足以下任意一個條件即可正常復工復產復學:持有到達目的地前7天內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持有既往血清特異性IgG抗體檢測陽性證明;能夠出示包含以上檢測結果信息之一的健康通行碼“綠碼”。對於不能出示以上證明的離漢人員,抵達目的地後要按照當地防控規定,接受核酸檢測或隔離醫學觀察。此外,還對各地加快推進核酸檢測結果與“健康通行碼”數據庫共享提出了要求。

通知具體要求包括:

一、離漢人員中的重點人群(到目的地從事公共場所服務、交通工具服務及養老機構、監獄、看守所等特殊場所服務的人員,教師,醫護人員,以及相對密閉場所工作人員)在離漢前,按照“應檢盡檢”的原則,到具備資質的疾控等機構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檢測費用由湖北省、武漢市統籌解決。其他人群離漢前,按照“願檢盡檢”的原則,到具備資質的醫療機構或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檢測費用由個人負擔。檢測機構應當提供檢測結果證明。既往接受過血清特異性IgG抗體檢測且結果陽性者,不需要進行核酸檢測。

二、武漢市要儘快推進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對調查中發現的血清特異性IgG抗體陽性者,應當提供檢測結果證明。

三、持有到達目的地前7天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離漢人員,持有既往血清特異性IgG抗體檢測陽性證明的離漢人員,能夠出示包含以上檢測結果信息之一的健康通行碼“綠碼”的離漢人員,可正常復工復產復學。對瞞報、謊報的人員依法追究有關責任。

四、離漢前未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和無法提供既往血清特異性IgG抗體陽性結果者,到達目的地後,按照當地防控規定,接受核酸檢測或隔離醫學觀察。

五、隔離期滿或核酸檢測陰性者,可正常復工復產復學。單位和社區要加強對其健康管理,督促做好14天健康監測和個人防護,如出現發熱、呼吸道及其他可疑症狀應當及時就醫。

六、加快推進核酸檢測結果及時共享到“健康通行碼”數據庫。對檢測結果陽性者,應當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報告和管理。

七、北京市按照首都嚴格進京管理聯防聯控協調機制有關疫情防控規定執行。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邊磊

編輯:田映楠

【“溫暖武漢”活動鏈接】

凝聚愛心、奉獻溫暖,傳遞愛心,互幫互助,攜手前行!

京津冀健康狀態互認!北京不再要求“人員密集企業員工到崗率不超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