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府七棺:七部棺材放300多年未葬到底為何?

留府七棺:七部棺材放300多年未葬到底為何?

留府七棺:七部棺材放300多年未葬到底為何?

文/王和聲

留府七棺,相傳是五代時期節度使留從效全家眷屬的遺體,因留從效繼王審知公為清源節度使,因此,民間有“留郡王”之稱。另一種傳說以留家是明末人士,明亡之後全家殉節,遺囑不葬滿清統治之下的土地。究竟荒棺誰主?確證甚難!這七具棺木都是古式的平頂棺,一棺一槨,大小有別,構造和油漆相當牢固。停棺的地方就是留家府第的遺址,在城內夢棵巷(花巷)內,俗稱“留府庭”。

留府庭中只有一列四座大廈,坐北向南,第二座大廈是屬於“留府”的,其餘三座則屬於開閩王家,作者幼年就在第三座大廈裡生長的。這四座大廈很深,進宅後就是“許厝庭”。屋前有一條十幾公尺寬的前庭,就喊“留府庭”,當中隔了一片大菜園,隔園對面也有一列四座大廈,是坐南向北的,叫“丁厝庭”。春夏之間菜農們架起格子形的竹架作瓜棚,像是個大棋盤,因此,有人說,“留府庭”和“丁厝庭”連同那大菜園,是個“棋盤穴”——“八仙圍棋”。

“留府”的遺址相當寬大,佔地近二十市畝,民國初年,已全部由天主教收購改築為“同”字外形的三層大洋樓,由天主教辦“私立啟明學校”,大門開向許厝庭,臨留府庭部份則高築圍牆,只留一個小門。天主教原想把那七具古棺擇地埋葬,但屢經挫折,連西班牙籍的“神父”任道遠也不敢再想動它。於是,在靠近留府庭的牆角,用拆屋的舊材料另搭一間小屋,以居七棺。棺內滿貯水銀養屍,因此,甚覺沉重。民國十一年間,那是盜賊最盛的時期,強盜們的腦筋也動到這些棺木上,破棺竊發,想盜取棺中的水銀和“留郡王”口銜的一顆夜明珠,曾露出裙襖,顏色褪淡而有些汙爛。當任的晉江縣長曾捐俸重修。據本地居民傳說,如果有人想替這七部棺木營葬的話,主持者多不利,因此,直到抗戰勝利之後,還沒人敢議論此事的。

據馮琦編寫的《宋史記事本末》卷十一所記載:“陳洪進者,故清源節度使留從效牙將也,建隆三年三月,從效卒,子紹茲典留務,會吳越聘使至,紹茲夜召與宴,洪進稱紹茲附吳越,執之,送於南唐,推副使張漢思為留後,而自為副使。”按:留從效是泉州人,他的兒子紹茲被捕送於南唐時,眷屬們必仍留在泉州城內,那七部棺木可能是留紹茲的親屬,在事變時被亂兵所殺的。

可是,泉州的若干居民,對於這“留府七棺”卻另有一種傳說,這傳說聽來近乎神話。既然談到這兒,作者不妨也把它搬出來。據說,這家的主人原是明代朝廷的驛吏(從朝廷遞送公文書到全國各路的人員),他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一匹“千里神駒”,不論遠近,都是在天不亮時就出發,而在黃昏時分必趕回來的,從沒曾在外間過夜。留氏對於“神狗”的養護是相當秘密的,連皇帝甚至於自己的家人都不知道他這匹“神駒”的來歷,不過,他對於自己的使命,從來就沒曾耽誤過,朝廷也就不追根問底了。有一次,他從嶺南(廣東)帶一串荔枝回京給夫人嚐嚐,仍然十分新鮮的,按當時的交通情況,無論如何,嶺南的荔枝運到北京,絕對不可能保持新鮮的,他老婆對此甚感詫異,想要探個究竟。合當有事,有一天,朝廷沒有公文書要傳送給各路(如今的省區),留氏不出遠門,趁著空暇去會會幾位朋友。第二天一大早,留氏又要出門去傳遞公文了,當他開了“馬房”的門鎖,想牽出“神駒”來,糟糕,麻煩來了,那匹“神駒”不靈光嘍!

原來,當留氏這一天休假去會朋友之際,他的夫人偷偷的摸到“馬房”的鑰匙,開門一看,房裡哪來的“神駒”?只擺著一隻竹馬兒,她想:“相公每天出門千里來回,就只憑這隻竹馬嗎?”於是,好奇心動,她跨上那竹馬背,想讓牠跑跑。結果,竹馬依然是竹馬,哪能跑呢?她去探“馬房”的事不敢讓自己的丈夫知道。而那匹“神駒”因被婦人家所褻瀆,也就此不靈了。

沒有那“千里神駒”的効勞,自然,留氏是無法達成任務的,皇帝不知原委,說他膽敢違抗命令,問也不問,立刻賜死。留氏有口難辯,只好遵命。他的家屬,尤其是他的老婆,見這禍是自己惹來的,也要殉死,於是,全家連小姐、少爺,甚至連老媽子都同時吞食金而亡,一共七口,同日死去。

留氏全家慘斃之後,轟動一時,皇帝才瞭解全般情形,自念已殺錯了人,無法補救,於心不安,乃諭令厚置衣衿棺,為了紀念留氏全家的慘死,又下了一道怪詔:賜留家七棺永不入土,置於留氏原籍府第,供人瞻仰憑弔。

這段傳說,筆者“姑妄言之”,祈讀者“姑妄聽之”!

筆者先祖父王信廉公,是清季的貢生,雖是讀書人,但不求仕進,自營一家武彝茶莊於泉州城內塗山街頭,店號“崇林春”,廈門也設有分號,甚形發達。先祖父信廉公急公好義,熱心公益,生前曾發起要替“留府七棺”治葬,並以其第五子(即家胞叔)王鹽過繼給留氏作後代,以便於治葬的時候,為留氏執孝,因此,家五叔父也另有一個名字叫“留王佐”,或稱“王留鹽"。以這樣周詳的計劃,可得冥鑑了。可是,當正在進行中,先祖父忽得重疾仙逝,這事情遂擱下來,這是民國七、八年間的事,那時候,筆者還沒出生哩,是後來家叔告訴我的。

民國二十四年的秋天,有個大臺風山洪暴發,泉州城內低窪地區,盡成澤國。留府庭的地勢較低,淹水在一丈左右。那停厝在小屋的七具古棺,隨水浮移,東西闖撞,有一棺浮到考棚口,另一棺停在關刀埕,其餘各棺也都東倒西歪的停在附近街巷。水退之後,邑紳曾遒(振仲)、吳增(桂生)、林騷等人,擬僱工仍把那七具古棺移回原處,但原地是屬於天主教會的主權,因此,在禮貌上要先知會泉州天主教神父任道遠。那個西班牙籍的老神父,本來就多方百計的想把那些古棺攆出去,這次的大水把七棺衝散,正是“心正所願”,不肯讓人再抬回來。說也奇怪,那天晚上任道遠突然臥病不起,更無法主持教徒們的晚禱了。泉州籍的修道女陳茉莉(泉州人稱她“茉莉姑”,是華僑富商天主教徒陳光純的女兒),當夜入房探老神父的病傳出,說任道遠神父於晚餐後在臥室休息之際,房外的走廊上有好幾個“白衣人”穿梭的走來走去,神父開門要查問究竟,那些“白衣人”突然無影無蹤了,一陣涼風吹來,打個冷顫,就此天旋地轉。因此,第二天曾振仲等人乃乘機去說服他,促成回覆七具古棺原來的位置。有關《留府七棺》的“鬼話”還多著哩,深怕讀者朋友們說我囉嗦浪費筆墨,因此,筆者只好約略的帶上幾筆而已。

聽說,留家大小姐生前大約只十七、八歲,出落得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容,她喜歡修飾打扮。

泉州北門外大希夷和花園頭一帶,農民們的副業大多種花,每於清晨,農婦手託花,進城沿街過巷的喊賣鮮花。

相傳在清季宣統年間,有一個賣花的農婦,一大早就在留府庭一帶叫賣鮮花,在那荒廢的留府門外,有個古裝的小姐,用四文銅錢向她買了兩串萊莉花。她所得的銅錢,向例都是放在花筐邊緣的。當她走到菜園頭的時候,另有人向她買花,才發覺花筐上的銅錢少了四文,而有四張冥紙正欲隨風飄去,嚇得那賣花農婦花容失色。驚魂甫定,細說根由,一時聚集來十幾個好奇的居民和路人。在此以前,這一帶的居民們,早就流傳著“留小姐”經常出現的故事,因此,大家都說必是“留小姐”出來買花。

為了證實這個推測,一些好奇的人就帶著賣花婦到荒園裡去探個究竟,在那破落的老宅裡,有兩串鮮茉莉花端端正正的放在一具較小的古棺上。據說,那具棺木就是留小姐的靈櫬。從此,一些善男信女,經常到這荒園裡來奉獻鮮花和清果。

相傳,“留府七棺”於入殮時,每棺裡都貯滿了水銀以養身體,留郡王本人的口中還銜有一顆夜明珠。民國初年,盜賊蜂起,盜賊們數度夜入荒園,想破棺取珠。可是,棺木十分堅固,利斧難破,只有一些水銀從空隙中流出棺外。盜匪有一條不成文法的忌諱,就是出來作案不能空手而回。於是,盜眾們就順手的盛了些水銀回家。聽說,凡是帶水銀回家的盜匪,就得了疾病,把水銀賣了作為醫藥費,錢用光了,病也就好了。由於這些線索而為治安當局所速捕。因此,以後也就沒人敢動那七具古棺的腦筋了。

留府七棺:七部棺材放300多年未葬到底為何?


留府七棺:七部棺材放300多年未葬到底為何?


留府七棺:七部棺材放300多年未葬到底為何?


留府七棺:七部棺材放300多年未葬到底為何?


留府七棺:七部棺材放300多年未葬到底為何?


留府七棺:七部棺材放300多年未葬到底為何?

筆者童年時代的觀察,“留府七棺”的香火很盛,善男信女,每於黃昏時候前往棺前行香的,絡繹不絕,有的是在卜問吉凶,有的人因患痼疾,在向七棺乞靈求取治療的藥方,而最為熱衷的,是在向“留府七棺”祈求指示明天的“花會”(廣東人叫“字花會”,泉州人也喊“花當”)將要開出甚麼字?當時的“花會”賭博,流毒各地,尤以泉州居民,最為狂熱,一般民眾,趨之若鶩。每於晚間,那七棺陋屋,賭徒們擠得水洩不通,虔誠的向七棺焚香膜拜,祈求賜夢——從夢境中指示明天該賭哪一門?在那小小的祭臺上,堆滿了香花鮮果,並各自攜來一條草蓆,當賭徒們紛紛度誠頂禮膜拜一番之後,就拿著草蓆在附近找個位置,席地而臥,閉眼入睡有的睡了幾分鐘,有的睡上個把鐘頭才醒轉回來,把這片刻中所夢的景像來猜取“字花會”三十六個名字中的一個或兩個,到了第二天,就向“花會“廠各地代理人去下押注。自然,有時也會碰巧的讓賭徒們贏錢的(一塊錢可贏二十九元),贏到錢的人都說是七棺的靈驗。於是,男女賭徒們立刻會弄來一些冥帳和冥衣等物來供奉,以謝七棺的指點,有的更用三牲五醴或整桌席來祭拜的。民國三十六年,福建省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從永春五里街金峰殿遷駐泉州城內東街舊府衙裡,行政督察專員湖南才子羅爾瞻,力破萬難,會同晉江縣長雲霄吳德露,晉江縣警察局長福州王允恭三人主持集款替“留府七棺”治葬,初步決定之後,曾率同泉州各界人士到七棺的靈前禱告本意,祈求七棺應許,然後開始籌備,擇定泉州中山公園後風凰亭的山丘下為葬地,乃在報上刊登公告,通知泉屬五縣和漳屬七縣的留姓人士前來協助辦理葬事,併為七棺執孝。殯葬的那一天,在移棺之前,由羅爾瞻、吳德露、王允恭三氏為主祭,泉屬黨、政、軍、紳、商、學、農、工各界都派代表陪祭。羅爾瞻氏並自撰洋洋數千言的祭文。出殯時的儀式極為隆重,軍樂、鼓鈸、七音等樂隊多達三十餘陣,執紼的約二萬人,盛況空前,葬後並由羅爾瞻親書碑文,墓地的建構,極為考究。

這事情過後沒半年,羅爾瞻請假返回湖南省親,掛冠不回;吳德露調職;王允恭也因事免職。三位主葬者都在三、四個月內先後去職。迷信的人都認為不該主非七格,致招不利,這或者是一種巧合罷了。

留府七棺:七部棺材放300多年未葬到底為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