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回答2018|華紅林:帶領貧困村民種咖啡,期貨市場有了定價權

獲取視頻信息失敗

距普洱市思茅主城區大約30里路,有一個叫做大開河的村子。這裡家家戶戶種植咖啡,村民有了可觀的收益,這讓靠救濟糧過活的家鄉徹底甩掉貧困帽子,變成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而這個華麗的嬗變,與一個叫華紅林的人分不開。他從咖啡農場苗圃管理者的位子上大膽轉身,成為當地第一個以個人形式種植咖啡的人。

在華紅林的帶領下,大開河村逐漸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他也見證了村裡咖啡種植規模從幾十畝擴大到了上萬畝。“種植咖啡的幸福就如同咖啡的味道,本是很苦的事情,但是也讓我們的生活有了香醇的滋味。”華紅林說。

也許一些省外朋友會感到奇怪,怎麼“高大上”的咖啡竟與一個邊疆省份的貧困村有了聯繫?


請回答2018|華紅林:帶領貧困村民種咖啡,期貨市場有了定價權


其實,雲南是中國最大的咖啡產區,產量佔全國95%以上。雲南種植咖啡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92年,法國傳教士田神父在位於大理境內的朱苦拉村試種咖啡成功,自此開啟了雲南咖啡香飄百年的歷程。尤其改革開放以後,雲南與世界有了更加緊密的聯結。越來越多的省外朋友、國外朋友喝到了來自雲南的咖啡。他們驚訝地發現,原來彩雲之南還有這般天賜醇香。

大河村正位於雲南咖啡核心產區普洱市,它與全球著名的咖啡產地牙買加、哥倫比亞等處於同一緯度區,當地種植咖啡可謂天時地利皆具,只欠人和。而這時,華紅林來了。

“1988年,雀巢和北歸公司來到大開河與村委會開始協商咖啡種植。”華紅林回憶到,那時他剛完成學業回到大開河,開始在種植園裡學習咖啡種植技術和管理。7年後,華紅林眼見咖啡價格逐年提高,從中嗅到商機,於是果斷說服全家老小一起以個人形式種植咖啡。最開始15畝,慢慢變成了200多畝。他笑著告訴記者,每一畝都是自己和家人一顆一顆種出來的。

當然,種植咖啡的路也並非一帆風順。“種咖啡最怕自然災害,要是遇上連年的霜凍災害,產量低、價格也低,那時候真的想過不種了。”華紅林說,就在自己萌生退意時,樹上掛滿的紅果子教會了他別放棄。他不斷安慰自己,相信來年一定會好起來的。“這是每一個農民內心對於一個自己喜愛的作物的期盼。”


請回答2018|華紅林:帶領貧困村民種咖啡,期貨市場有了定價權


第一個吃螃蟹,華紅林大膽;長年累月揮汗,更是可貴的堅持。華紅林明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更時時警惕行百里者半九十,因此他持之以恆地擴大種植規模,更新技術手段,追求上乘品質。終於,不僅自己種出了好咖啡,更帶領全村人一起種,贏得了好口碑。如今大開河的咖啡遠銷國內外,在北京、上海、深圳、四川、重慶等地都有特銷點。


請回答2018|華紅林:帶領貧困村民種咖啡,期貨市場有了定價權


“種植咖啡給我和我們村裡人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已經在申請歐盟有機認證,咖啡的價格可以達到30元、40元甚至120元每公斤,我們在期貨市場也有了定價權。”華紅林驕傲地說,現在全村人都對咖啡產業抱有美好的期望,相信它會給大開河帶來更多的財富。

雲南網記者 龍彥 李星佺/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