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70多歲的老人仍然下地幹活,說明了什麼?

隨著農村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以及城鎮化的發展,許多農村都出現了“空心村”現象,除了春節平時村裡就剩下了留守老人、婦女和孩子。

農村70多歲的老人仍然下地幹活,說明了什麼?


按城裡人的規定,這些留守老人早到了退休的年齡,應該在家裡頤養天年,但是我們經常看到許多70多歲的農村老人仍然下地幹活。

這說明了什麼?

國家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的世界人均壽命數據,中國排名第53位,人均壽命為76.1,女性77.6,男性74.6。

影響壽命的因素有很多,但影響一個國家的人均壽命的主要因素有兩個:飲食和醫療。

我們常說人生七十古來稀,這是出自杜甫的一首詩。現在,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和社會醫療衛生都大幅度提高,七十古來稀的說法已經完全不適合了。

除一些山坡地外,現在農業的機械化程度都很高,小型微耕機械應用很普遍,從播種到收割純體力的農業勞作已經很少。

現在我國的人均壽命已經超過了76歲,許多七十多歲老人的身體都很硬朗,還能幹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

農村70多歲的老人仍然下地幹活,說明了什麼?


我們的整體經濟發展良好,據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我國人均GDP首次突破一萬美元,全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是26523元。但不管是人均還是中位數,農民都是拖後腿的一個。而在拖後腿的大軍中,地方發展的差異也很大,部分東部和南部地區的農村已經達到和超過了發達國家,西北西南等地區的農村就成了最最拖後腿的一個。

最最拖後腿的部分農村受自然條件等因素的制約,農業的現代化機械化程度較低,農業需要更多的體力。而農村70多歲仍然下地幹活的也往往是這些地區。

現在國家出臺了新農保和高齡補貼,70多歲的農民每月都可以領取一百多元。個人認為,在基本新農保和高齡補貼方面更應該向經濟落後的農村傾斜,而現實情況恰恰相反,發達地區補貼高而落後地區補貼低。

70多歲農村老人仍然下地幹活最主要的原因有三個,首先是大量農村青壯年外出,二是因為一斤糧食換不來一瓶礦泉水,三是貧困。

要改變這種局面,必須使農民能夠通過種地致富,這樣才能讓農業留住人。

當然,70多歲仍然下地幹活的農民只是很少的現象,也不完全是因為貧困,絕不能以此而上綱上線,就如同現在也有不少70多歲農民開私家車,城裡也有七八十歲老人退休後返聘一個道理,並不都是因為錢。

農村70多歲的老人仍然下地幹活,說明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