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清過去一個月的政策脈絡

一文看清過去一個月的政策脈絡


去一個月來,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發達經濟體新增人數有放緩跡象,但印度、非洲、拉美等公共衛生環境較差國家的確診人數卻在不斷上升,全球範圍內拐點遠未到來。


疫情衝擊之下,全球金融市場經歷了一場蹦極式的急跌急漲,在各國政府和央行史無前例的救市政策之後,市場恐慌情緒逐漸平復,VIX指數和美元指數都已觸頂回落。但實體經濟受到的侵蝕卻仍在加劇,IMF在剛剛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中將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下調至-3.0%,毫無疑問,這是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現在看,確實是一個極為精準的判斷。


國內疫情已經基本上得到控制,但顯然還沒有到可以喘口氣的時候。4月8日,武漢解封當天,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指出,“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


事實也確實如此,3月以來,復工率持續回升,但外需的突然萎縮卻使很多企業“從招工困難變成無工可復”,衝擊已經從供給端切換至需求端。這意味著,如果想要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則逆週期調節必須加碼。


過去一個月來,決策層先後召開了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3月27日)、兩次政治局常委會會議(3月19日、4月8日)、五次國常會(3月17日、3月24日、3月31日、4月7日、4月14日)。由於“兩會”議程仍懸而未決,3月27日的政治局會議相當程度上有提前定調的功能,所以也得到了相關各方的高度重視。(3·27政治局會議有哪些新動向?)


財政政策


3月27日政治局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要落實好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和使用,加緊做好重點項目前期準備和建設工作。


與貨幣政策相比,財政政策的傳導路徑更短,效果更為直接。但提高財政赤字率尚需兩會授權,發行特別國債目前仍在準備過程中,能夠立竿見影的就只剩下地方政府專項債。


因此,3月31日國常會要求進一步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擴大有效投資補短板;4月14日國常會再次強調,抓緊按程序再提前下達一定規模的地方政府專項債。


今年財政部已提前下達12900億元新增專項債券額度。截至3月31日,全國發行新增專項債券1.08萬億元,佔比84%,發行規模同比增長63%。各地發行新增專項債券使用在項目上的是8255億元,佔發行額的77%。用於重大項目資本金的專項債券規模約1300億元。今年新增專項債券平均發行期限14.5年,其中10年期及以上長期債券發行佔86%,較2019年全年佔比提高52個百分點,期限更加合理、與項目實際期限更加匹配。


下一階段,中央會再提前下達一定規模專項債額度,繼續重點用於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主要包括交通基礎設施、能源項目、農林水利、生態環保項目、民生服務、冷鏈物流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七大領域;增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領域,允許地方投向應急醫療救治、公共衛生、職業教育、城市供熱供氣等市政設施項目。加快建設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物流、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


貨幣政策


3月27日政治局要求,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要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金融政策的牽引帶動作用,疏通傳導機制,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提供精準金融服務。對地方和企業反映的難點堵點問題,要抓緊梳理分析,及時加以解決,推動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達產。


監管部門據此進行了強調和落實。3月26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一季度例會提出貨幣政策基調要更加註重靈活適度,並更加突出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平衡好穩增長、防風險、控通脹的關係。4月7日金融委第二十五次會議,要求更加突出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更多支持受疫情衝擊較大的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加大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力度。


過去一個月貨幣政策動作頗多:


價的方面:1)3月30日,央行下調OMO利率20個基點。這是2019年11月至今第三次下調逆回購利率,降幅為2015年下半年來最大。一是傳遞出央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立場,也是對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的積極回應;二是在市場資金利率連續多日與逆回購利率倒掛的環境下及時調整,有利於政策利率與市場利率匹配,避免市場扭曲;三是4月流動性缺口較大,選擇在此時補充流動性並順勢調降利率較為適宜。


2) 4月3日,央行決定自4月7日起將金融機構在央行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從0.72%下調至0.35%,這正好是當前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基準利率,也體現了存款利率作為中國利率體系“壓艙石”的作用。此舉將降低銀行存放在央行的超額準備金收益,有助於推動銀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增加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


3)4月15日,央行按慣例開展每月新做中期借貸便利(MLF),此次新作規模1000億元,中標利率2.95%,較此前下調20bp。這預示著4月的LPR將會隨之下調。


量的方面:4月3日,人民銀行決定對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和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於4月15日和5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共釋放長期資金約4000億元。此舉一可有效增加中小銀行可貸資金,二可降低中小銀行資金成本,促進中小銀行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降低小微、民企貸款利率。分次實施則可避免流動性波動過大和流動性淤積。


結構方面:3月31日的國常會確定了進一步強化對中小微企業普惠性金融支持措施。一是增加面向中小銀行的再貸款再貼現額度1萬億元,引導中小銀行以優惠利率向量大面廣的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支持擴大對涉農、外貿和受疫情影響較重產業的信貸投放。支持金融機構發行3000億元小微金融債券,全部用於發放小微貸款。二是引導公司信用類債券淨融資比上年多增1萬億元(上年為3.24萬億),為民營和中小微企業低成本融資拓寬渠道。三是鼓勵發展訂單、倉單、應收賬款融資等供應鏈金融產品,促進中小微企業全年應收賬款融資8000億元。四是健全貸款風險分擔機制,鼓勵發展為中小微企業增信的商業保險產品,降低政府性融資擔保費率,減輕中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負擔。


此外,近期央行還在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發佈會上就存款基準利率問題作了答覆。第一,存款基準利率是我國利率體系壓艙石,對於維護存款市場的正常秩序,防止非理性競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要長期保留。第二,存款基準利率自2015年10月以來沒有調整,但並不意味著銀行實際執行的存款利率就不變化。第三,隨著近期央行有序引導市場整體利率下行,貨幣市場基金、結構性存款等市場化類存款產品利率明顯降低,已經低於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實際執行利率,市場利率與存款利率正在實現兩軌合一軌。第四,隨著LPR改革深入推進,貸款市場利率的改革對於存款利率市場化也起到重要推動作用,貸款利率的下行有利於穩定存款利率。總的來說,央行短期內下調存款基準利率的可能性不大。


復工復產


復工復產直接決定著經濟能否順利重啟。


3月18日政治局常委會議提出,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積極有序推進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3月24日的國常會也要求積極有序推動製造業和流通業復工復產復業:一是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二是培育壯大消費新業態,發展線上零售、餐飲、問診、教育等服務;三是加快落實扶持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已定政策措施,鼓勵大企業、頭部企業帶動上下游中小微企業共同發展;四是針對外需訂單萎縮態勢,支持企業網上洽談、網上辦展,主動抓訂單、促合作。


各個部委均有行動。如3月23日商務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支持商貿流通企業復工營業的通知》,要求穩妥推進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家政、洗染、沐浴、美容美髮、家電維修、人像攝影、配送、拍賣等商貿流通行業和企業網點復工營業;3月26日工信部發布《關於開展產業鏈固鏈行動,推動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的通知》,要求在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的同時,有序推動全產業鏈加快復工復產;3月26日,銀保監會辦公廳下發《關於加強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金融服務的通知》,部署進一步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推動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


4月8日的政治局常委會議,再次要求加大復工復產政策落實力度,加強對困難行業和中小微企業扶持,著力擴大居民消費和投資項目建設等國內需求,形成供需良性互動,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


4月14日的國常會則要求進一步落實前期有效政策,進一步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支持。幫扶製造業和服務業企業緩解房租、用工等成本壓力。強化對困難群體兜底保障。


穩就業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穩就業是“六穩”工作之首。


3月17日國常會指出,做好“六穩”工作,必須把穩就業放在首位。一要在保持必要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取消妨礙復工復產的不合理規定,讓更多務工人員儘快返崗,有活幹、有錢賺。二要深化“放管服”改革。三要發揮“雙創”積極作用。四要對“互聯網+”、平臺經濟等加大支持力度,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催生新崗位新職業。


3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要求更好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加快恢復和穩定就業。文件重點關注三類人群,一是農民工;二是高校畢業生;三是困難人員(穩就業必須關注三類重點人群)。


對於農民工,3月23日,發改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發揮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帶動作用 進一步做好促生產穩就業工作的通知》,提出充分發揮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帶動作用,儘快恢復發展鄉村旅遊、健康養生、文化體驗、訂單農業,拓展更大就業空間,吸引農民就近就地就業。3月30日,農業農村部、人社部聯合印發《擴大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規模實施方案》,要求各地在推動農民工有序返城返崗就業的同時,促進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創業。


對於高校畢業生

,4月14日國常會指出,今年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受疫情影響,就業形勢更加嚴峻。一要加大力度支持穩企業、拓崗位,吸納畢業生就業。二要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充實基層教師和醫護人員隊伍。三要加強就業服務。對湖北高校畢業生就業實施特殊支持政策。


對於困難人員,3月27日政治局會議要求,要加大脫貧攻堅項目開工復工進度,幫助貧困勞動力盡快返崗就業,對因疫情返貧致貧人員及時落實幫扶措施。3月31日國常會要求提高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臨時補貼標準,擴大低保、特困人員供養和臨時救助等政策保障和就業援助範圍,確保失業保險金和臨時生活補助發放,抓緊研究失業保障提標擴圍政策。


穩投資


穩投資幾乎成為國常會的保留節目。


3月17日國常會強調,要把推進重大投資項目開復工作為穩投資、擴內需的重要內容,抓緊幫助解決各類所有制重大項目建設中的用工、原材料供應、資金、防疫物資保障等問題,推動各地1.1萬個在建重點項目加快施工進度。加快發行和使用按規定提前下達的地方政府專項債,抓緊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督促加緊做好今年計劃新開工的4000多個重點項目前期工作,加強後續項目儲備。對重大項目審批核準等開設綠色通道,儘快實現開工建設。


3月31日國常會再次強調,要進一步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擴大有效投資補短板。要在前期已下達一部分今年專項債限額的基礎上,抓緊按程序再提前下達一定規模的地方政府專項債,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原則,對重點項目多、風險水平低、有效投資拉動作用大的地區給予傾斜,加快重大項目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設。各地要抓緊發行提前下達的專項債,力爭二季度發行完畢。


4月14日國常會指出,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改善居民居住條件、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今年各地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涉及居民近700萬戶,比去年增加一倍,重點是2000年底前建成的住宅區。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現在市場上有不少呼籲,但中央對於房地產調控始終未有放鬆。對老舊小區加大改造力度,可視為在房住不炒定位下漸進去房地產的舉措。


促消費


3月27日政治局會議對消費寄予厚望。


會議提出,要加快釋放國內市場需求,在防控措施到位前提下,要有序推動各類商場、市場復工復市,生活服務業正常經營。要擴大居民消費,合理增加公共消費,啟動實體商店消費,保持線上新型消費熱度不減。


與2月政治局會議相比,政策重心逐漸由投資轉向消費。在全球經濟整體下行的環境下,我們只能寄望於內需作用發揮,而消費更是當之無愧的壓艙石。通過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能夠一定程度上對沖疫情影響、提振經濟表現。近期不少地方都推出了消費券、彈性工作制等方式,積極鼓勵消費。


3月31日國常會確定了擴大汽車消費的相關舉措:一是將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車輛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二是中央財政採取以獎代補方式,支持京津冀等重點地區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三是對二手車經銷企業銷售舊車,從5月1日至2023年底減按銷售額0.5%徵收增值稅。


在4月9日的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相關部委也對此做出瞭解讀。生態環境部考慮在全國尚未實施國六排放標準的地區適度延後實施該標準;商務部表態將會加快修訂《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但總體來看,這一輪擴大汽車消費的舉措相對剋制。


穩外資、穩外貿


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在過去一個月中出現的頻率相當之高。


領導人在同德國總理和美國總統通話,特別強調要保證供應鏈的開放、穩定、安全。3月26日G20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領導人明確提出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3月27日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強國際經貿合作,加快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保障國際貨運暢通。


近期美國、日本都出現了鼓勵本國企業搬離中國的聲音,但考慮到中國擁有規模生產帶來的成本優勢,擁有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市場優勢,外資很難大規模撤離。但這不代表我們就可以高枕無憂。


事實上,官方對於穩外資穩外貿這塊非常重視。3月18日政治局常委會議,要求兼顧疫情防控和對外經貿合作,在落實防疫措施前提下為商務人員往來提供便利,保持國際供應鏈暢通,創新招商引資、展會服務模式,保障各類經貿活動正常開展。


3月24日國常會,要求主動抓訂單、促合作,研究推遲今年春季廣交會時間以及利用網絡等手段舉辦等替代方案。4月7日國常會,在已設立59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基礎上,再新設46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支持加工貿易企業紓解困難,促進穩外資、穩就業;6月中下旬在網上舉辦廣交會;提升中歐班列等貨運通道能力。


部委方面,3月19日,商務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用好內外貿專項資金支持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工作的通知》,提出充分發揮中央財政內外貿資金效益,全力支持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加大支持促進國內消費,釋放各地商務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4月1日,商務部印發《關於應對疫情進一步改革開放做好穩外資工作的通知》,從支持外資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進一步推進商務領域“放管服”改革、加強外商投資服務和促進工作、持續優化外商投資環境等五個方面提出相關舉措。


要素市場化改革


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發佈,明確要求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分類提出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五個要素市場的改革方向,並對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場運行機制作了部署。


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客觀要求,是解決經濟結構性矛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是讓要素活力競相迸發的重要保障。文件的出臺,將會對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產生長遠的基礎性影響,在當前形勢下,對於對沖疫情影響、有效激發各類要素潛能和活力,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土地作為最基本的經濟資源之一,但確實是要素市場改革中最為滯後的。《意見》將土地放在五大要素首位,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制定出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指導意見;深化產業用地市場化配置改革,推動不同產業用地類型合理轉換;鼓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完善城鄉增減掛鉤等多項改革內容。


第二,《意見》直面勞動力要素市場改革的老大難問題,明確提出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落戶限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暢通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渠道,保障城鄉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權利;完善技術技能評價制度和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等改革措施。但未提及放開計劃生育管制緩解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


第三,《意見》要求推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明確完善股票市場基礎制度、加快發展債券市場、增加有效金融服務供給、主動有序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等四方面改革措施。同時,對於要素價格明確要穩妥推進存貸款基準利率與市場利率並軌,提高債券市場定價效率。


此外,《意見》還對技術、數據等兩大要素的市場化配置改革作了細緻部署,並對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要素市場運行機制以及此次改革的組織保障工作均作了部署。市場期待各要素領域的具體細化改革政策出臺與實施。


保供穩價


糧食危機是民眾關注的焦點之一,中央對此亦極為重視。


3月17日國常會指出,促進農業發展,確保糧食安全,是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會議通過了《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草案)》,明確了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農業生產經營者的防治責任,細化完善了監測預報、預防控制、應急處置等全鏈條防治制度安排,為農業發展特別是做好今年重大病蟲害防治、穩定糧食生產提供法律保障。


3.27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抓好農業生產和重要副食品保供穩價,抓緊組織好春管春播,加快把支農政策措施落實到田間地頭,加強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和氣象災害防範。要繼續抓好生豬產能恢復,解決好畜牧水產養殖面臨的困難。


3月18日,發改委、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了《關於多措並舉促進禽肉水產品擴大生產保障供給的通知》,要求切實解決當前家禽水產業面臨的“賣難”、產品積壓等問題,進一步加強對禽肉水產品生產的扶持。


4月8日政治局常委會議,要求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強化對困難群體基本生活保障,更好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