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縣閣底鄉烏華村:養起湖羊發“羊”財


  “去年天氣旱,地裡沒啥收入,多虧了餵養的這些湖羊。”春日時節,談到羊圈裡的湖羊,永和縣閣底鄉烏華村的趙曹雙喜笑顏開。


  見到71歲的趙曹雙時,他正在給羊圈裡的湖羊喂草料。羊圈在大門外,由一面院牆及木柵欄圍成,上邊是木頭及石棉瓦做成的頂棚。這個看似簡單的羊圈裡,餵養了7只羊,6只集體圈養在一起,另外一隻則單獨養在旁邊。


  眼前的這些羊是趙曹雙為兒子趙平餵養的,由於土地不多還需靠天吃飯,他也沒有勞動技能,趙平於2014年成了村裡建檔立卡貧困戶。


  “咱還年輕,頭上的這頂‘貧困帽’可得摘下來。”趙曹雙說,“當時我雖然這樣給孩子說,但是自己心裡也沒底兒,不知道該如何增加收入,多虧了黨的好政策,幫了我們家的大忙。”


  趙曹雙說的好政策正是永和縣實施的“一村一品一主體”產業扶貧政策,這項政策惠及了村裡眾多貧困戶。2019年5月,趙平分到了3只湖羊,而且其中還有兩隻是孕羔羊。把羊領回家後,他積極瞭解湖羊生長習性,主動學習餵養技術,於2019年8月份,產羔7只,每隻羊羔養幾個月就能增加收入1800元左右。


  “前段時間賣了兩隻兩個月大的羊羔,一隻賣了1000元,一隻賣了900元,如果多餵養幾個月價錢還可以賣得更高。”趙曹雙介紹,“現在還有兩隻孕羔羊,欄外邊這隻馬上也要產羔了。”


  湖羊在我國的養殖範圍非常廣,不僅個頭比普通羊個頭大,而且成熟早,產羔量也比普通羊多。永和主要種植玉米和小雜糧,這些莊稼秸稈為養殖提供了大量飼料,養羊不僅避免了秸稈焚燒造成汙染,而且羊糞還成了綠色無公害肥料,為百姓的農業生產節省了成本。


  “湖羊一胎能產羔3到6只,山羊一胎才一隻,只要用心養,就不發愁了。”趙平說。


  去年,趙平備了大量玉米秸稈,並粉碎保存,確保湖羊正常食用。今年復工復產後,由於養羊不需要多大體力活,他把湖羊留給了身體還健康的父母幫忙餵養,自己去了永和縣城打工,不僅養羊增加了收入,而且還多一份務工收入。


  趙平家住烏華村委會旁,市城市管理局市容監察支隊駐村“第一書記”高志剛及永和縣經管中心駐村工作隊隊長楊林青經常走訪村裡的貧困戶,聊家常,聊村民關心的事情,聊村民的訴求,與趙平聊得最多的是他家養的湖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