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的《道德经》为什么是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留下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魁宝。当年老子西出函谷关,在守令尹喜的请求下写出了这篇影响世界无数人的著作,《道德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文景之治和开元盛世等辉煌朝代都是采用了道德经的无为而治,在西方国家的传译仅次于《圣经》。

无为而治的《道德经》为什么是万经之王

孔子两次向老子问道,在观点上或多或少都有些疑惑,了解《易经》之后才对老子的观念有进一步深刻认知。《道德经》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道是德的根本,德是道的显现。

《道德经》的核心是无为,可能这个观点很多人都不太理解。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让一切事物按照自然规律去发展,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强调最多,最喜欢的是“水”的精神,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都在讲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在行往高处的路上历尽艰辛,很多却因此迷失自我甚至失去一切。水,看似无为,却无所不为,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看似不争,天下却没有任何东西能取代它。这正印证了“贱为贵本,低为高基”,古代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却用“孤”,“寡”,“不穀”这些卑贱的形象自称,这是在时刻提醒自己身居高位时刻谨慎。楼房越高需要打的地基就越低,足够低才能承载将来的高!

《道德经》的智慧太多太多,也很容易理解,大道至简,重在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大到治国,小到日常生活修养都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带着敬畏之心进去学习一定会有超出预期的收获。天下的事情千变万化,人的反应不过就是“喜怒哀乐”,生命本就是一呼一吸之间,人生所有的问题也都来自于得失心态之间。而世间没有任何东西是永远相随的,无论多么喜欢、希望、不舍也无法改变自然规律。

正如《道德经》开篇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在天地混沌初开之前都有了,是永恒不变的,而可说、可见、可命名的都不能永恒存在,也就不能称之为道了。

无为而治的《道德经》为什么是万经之王

天地之间万事万物也都是从无到有的存在,有为用,无为利,一切尽在“道”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