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是當今世界僅次於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第四大能源

秸稈作為十分寶貴的可再生能源,是當今世界僅次於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第四大能源。為防止農業生產過程中對各種資源的破壞和浪費,減少農業生產對環境的汙染,做到農業發展與資源和環境相互協調,是當今全球範圍內對可持續發展農業的戰略要求。 在新能源方面,纖維乙醇的戰略發展,對國家糧食安全、空氣質量安全及能源安全具有積極意義。

秸稈是當今世界僅次於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第四大能源

1、工業和農業互補發展

為解決石油短缺、消化陳化糧、推進生態環保,我國從2003年開始,在吉林、安徽、黑龍江、河南等省陸續封閉推廣使用乙醇汽油,即在普通無鉛汽油中調配加入10%比例的燃料乙醇。2012年車用乙醇汽油推廣範圍已覆蓋9省27個地市,我國已成為繼美國、巴西之後的世界第三大燃料乙醇生產使用國。然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我國不可能走美國與巴西的燃料乙醇生產路線。資料顯示,我國飼料市場需求旺盛,引發優質專用大豆、高質量玉米需求量大幅走高,出現“與人爭糧”現象。《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加強玉米加工項目建設管理的緊急通知》提出“堅持非糧為主,積極穩妥推動生物燃料乙醇產業發展”。自2007年至2010年期間,國家發改委三次發文要求全面清理玉米深加工項目,限制生物燃料玉米乙醇的大規模推廣,補貼額度不斷下調,2016年以後不再補貼。2017年國家發改委等15部委聯合發文,到2020年基本實現乙醇汽油全覆蓋。

另外,生物燃料、玉米深加工、生物製藥和釀酒工業尤其是生物燃料迅猛發展,增大糧食消費比例,會引發物價總水平上漲預期。

秸稈是當今世界僅次於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第四大能源

隨著糧價與油價的上升,必須開發中國特色的燃料乙醇供應生產方式,那就是以農業廢棄物為原料,實現“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的2代燃料乙醇生產工藝,通過木質纖維素原料深加工生產乙醇,實現醇、熱、電聯產,實現木質纖維素原料的綜合利用。不僅能夠緩解我國石化能源所帶來的危機,提高我國在世界環保踐行中的大國地位,同時改變我國現有農業生產模式,實現我國種植業集中化,農機設備機械化,形成以農業副產品、剩餘物為原料的工業化產業集群,從而改變我國農民與工人之間差距,實現農工一體化,農民可以實現在周邊城鎮就業,緩解我國留守兒童與空巢老人的社會不良現象,使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農民居住環境得以改善,最終實現我國第三次工業革命與農村改革同步化完美結合。

秸稈是當今世界僅次於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第四大能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