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懂得滾雪球效應,你每天再努力也是白搭

在觀察研究一些創業成功的公司的發展歷程的過程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發現,大部分的公司他真正的成功的產品與他最初開始所研究設計的產品區別非常之大。當追根溯底去追問這種現象是怎麼產生的,其實最關鍵的還是每天的微創新,每天的小步迭代。任何事物它都是在不斷變化之中的,一個不經意出現的市場機會,一個產品的微創新可能就會改變這個產品的以及市場的最終走向。拼多多就是個最好的例子,就加了個拼團砍價的功能而已。

如果不懂得滾雪球效應,你每天再努力也是白搭

我們常常會驚訝於質變給我們所帶來的驚訝,確忽視了前面量變積累的能量。就像牛頓愛因斯坦圖靈以及特斯拉的出現,人們會覺得這是科技歷史上發展的一個質變,但很多人卻沒有去深入的研究牛頓之前有哪些人為科學為真理而作出貢獻?牛頓也說過,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才摘得的這些科研成果。我們任何的一次微創新都是基於現有的環境條件而產生的。通過一次一次不斷迭代的變化,將它朝好的方向積累起來的時候,就會成為我們所看到的質變的現象。其實就像雜交水稻一樣,我們不斷的通過各種組合各種變化來優化後代的基因,在這個過程中,會淘汰那些先天不足的,留下各方面綜合表現都非常好的,通過無數代的不斷繁衍,不斷培育,最終會得到令我們自己都感到驚訝的結果。這就是積累小進步小變化所帶來的最直觀的例子。

當然有些人會把類似於1萬小時理論與量變與質變聯繫起來。很多人會反駁,我在某個行業已經有10年的經驗,那為什麼沒有產生質變呢?我練字已經練了100萬個漢字了,為什麼還沒有達到書法家的水平呢?我天天吃飯卻還是吃不出飯應該有的香味勒?那我天天走路是不是可以成為跑步的專家?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與量變與質變相違背的一些問題,導致這個問題出現的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沒有把量變與質變的本質搞清楚,那麼它的本質是什麼呢?

首先量變與質變它是一箇中性詞,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不斷積累的變化,最終會讓事物的本質也發生的改變。這裡面的變化對於我們來說有兩個方向,第一就是往精進的方向去變化,第二個就是往粗糙的方向。這兩個方向也會導致質變,產生兩個最最極端的變化。所以質變的好與壞,根本原因還是處決於我們不斷量變的這個方向。

這裡面有一點在我們現實當中經常會被人忽略,就是變化這個概念。我們經常會陷入一種重複勞動,重複思考,重複機械化的結構當中,這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變化,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套固有運行體系。沒有變化意味著沒有進步,相當於這個基數是零,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你重複10年20年,也依然不會有本質的變化。這就是職場上面,大部分有10年工作經歷的人,他只是一年工作經驗的重複而已。

如果不懂得滾雪球效應,你每天再努力也是白搭

如此每天有變化,而且是往好的方向變化,而假以時日通過時間數量的累積,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質變就一定會到來,而這個質變就是我們突破自己收穫習慣的時候。

即使我們是一顆小小的雪粒,我們也應該為自己鋪上長長的道路,其他的時間會讓這個雪粒變成一個雪球,最終越滾越大。這就是堅持精進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