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之名”控制孩子,總會有失控的一天。

爸爸媽媽總是希望能夠給到孩子更多的愛和呵護,更不用說爺爺奶奶長輩們了。

作為家庭中最小的孩子,他們是全部愛的接收者,是在“糖罐子”中長大的小寶貝。

“以愛之名”控制孩子,總會有失控的一天。

現在年輕一代的媽媽們漸漸地有了自己的育兒觀,寶貝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買來各種各樣的育兒書籍開始儲備能量,期望在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自己能夠做一個好媽媽。

小寶貝年齡還小的時候,父母的煩惱相對來說要少一些。再大一點的時候,孩子懂事了,長輩們更疼愛了,爸爸媽媽的煩惱就來了,隔代教育的問題是很多媽媽們都非常頭疼的問題。

“以愛之名”控制孩子,總會有失控的一天。

孩子在家不用做家務,電視一定要看他喜歡的,吃飯總是要把飯放到嘴邊,孩子只是摔了一跤,全家人都要圍過去......你以為的“溺愛”就是這樣?當然在這方面很多家長認為少給孩子一些縱容,凡事制定規矩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以愛之名”控制孩子,總會有失控的一天。

但其實愛和溺愛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東西。愛的本質是要給孩子自由、寬容和欣賞,而溺愛的本質則是控制、包辦和批評。

而後者更是現在家長不可避免會犯的錯,但大多數父母是沒有意識的。

“你怎麼不聽媽媽的話呢?”、“你知道我為你付出了多少嗎?媽媽可都是為了你好”、“怪不得學習退步,以後不準在這樣!”......父母和孩子每一次權利的爭奪、每一次對孩子的控制,都是親子距離逐漸變遠的原因。

“以愛之名”控制孩子,總會有失控的一天。

怕孩子會犯錯,凡事都要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孩子一旦做錯,父母橫加指責。這樣強權的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越多,孩子會感覺越難受,這就是為什麼被“溺愛”的孩子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沒主見、窩裡橫等。

在沉悶緊張的家庭環境中孩子是感受不到愛和自由的,父母在教養孩子是最好的方式是有節制的愛,尊重孩子成長的意願。

“為你好”式的愛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是承受不起的,他們害怕父母這樣的言語,這樣的愛壓得孩子們喘不過氣起來。

“以愛之名”控制孩子,總會有失控的一天。

家長一手操辦的行為會使孩子產生“愛我就是信任我”的信念——覺得其他人應該為我做一切事,嚴重的以自我為中心。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很難有“我一定可以”的內在動力驅使自己行動起來,孩子會感受到自己的無能。

“以愛之名”控制孩子,總會有失控的一天。

父母能做的就是避免驕縱,懂得掌握愛的分寸感,對孩子表現出足夠的信任,賦予孩子權利,教會孩子必備的獨立生活的技能,這才是最重要的。

“以愛之名”控制孩子,總會有失控的一天。

被溺愛的孩子是最難教的,他的心已經被油脂包裹,父母的一點愛、一點真心很難感動到他,他沒有感覺。因為他已經太自我了,他覺得你對我怎麼好都是應該的。

“以愛之名”控制孩子,總會有失控的一天。

父母如果只是表揚他的優點,對他並沒有什麼好處,他越不懂得感恩,越難教。所以父母要做的是捕捉他良善的縫隙,特別重要的就是他愛別人的縫隙,把這個部分呈現出來。然後以這個為主,再捕捉他一些很有創造力的、很有靈性的縫隙,來打開他的生命空間。

歡迎大家關注,點贊分享!留言你關心的家庭親子教育問題,更多優質原創文章推送給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