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塵回憶錄 奉天萬壽寺時代一點經驗 - 第61集

倓虛法師曾經講過明末清初時期中國佛教的真實情況:據佛教會登記調查,全北京城,大小有一千一百多處廟,卻沒有一處請法師講經的,而且聽經的時候,他們連聽都不聽。

由此可見,當時佛教之衰微!直到一九二一年,出身於四明山觀宗學社的倓虛法師到東北辦僧學,東北廣大地區才有了弘法的法師。說起這段弘法辦學的因緣,還要從法師在瀋陽萬壽寺開始……

影塵回憶錄 奉天萬壽寺時代一點經驗 - 第61集

奉天萬壽寺時代一點經驗

倓虛法師口述自傳

過去,隨波逐流的,在僧家混了三十多年。多仗諸位居士的提倡,和各位後進師傅的福報所感,在北方建立了幾處寺院,還經手辦了幾個僧人學校。寺院好壞不說,只要有吃的有住的,同參道友,住在一塊,能夠辦道修行;或有南北來往的,到那裡休息休息,這總算借大家的光,與大家有好處。

學校辦得也有日子多的;也有日子少的,成績雖然不很好,多少不說,能夠說說講講的,還培養出來幾個人。如澍培就是我第一次辦學的學生。

我自己知道我很苦惱,四十多歲才出家,出家後在觀宗寺跟諦老學幾年教,回到北方就主持辦學。平素人家都以法師之名稱我,我也馬馬虎虎的就答應。實在跟人家那些有道德、有學問、有名望的法師比起來,簡直太慚愧了。不過自己知道自己苦惱,還恐怕後來的諸位法師也像我一樣的苦惱,所以到一個地方就想辦學,預備多培養幾個人才,一來能滿自己的願,二則也能在社會上弘揚佛法。況且培養學生,比專門養一般趕經懺的好的多。因為專門趕經懺的人,知識水準太差;當學生的,只要他求幾年學,受過教育,有點知識,辦起事來,總比那些專門趕經懺的好的多,這是我實地經驗的話。

最初辦學是在奉天萬壽寺。那時青山和尚已退居,省緣和尚當方丈,好講外面子。民國十年(一九二一年),四月八日開學後,外間的人,都知道他這裡辦了一個佛學院,所以差不多一般有知識有聲望的人,都來訪問,找法師閒談話。日子多了,去訪問的人也很多。省緣和尚好講外面子,而且還想借此機會攀點緣法;他看去找我的人很多,我一個也沒給他介紹,心裡就對我不樂意!

最初禪定和尚介紹我去的時候,萬壽寺就預先有話:說法師很難請,待遇先說明,無論如何,不能半途而廢;只許廟上辭法師,不許法師辭廟上。原因就是法師來了之後,脾氣大,萬一伺候不好,就發脾氣,再弄不好,兩下翻臉,法師把衣單一卷走了,弄的學校半途而廢,怪失體面的。當時我也說:

“我從南方參學回來,對經教研究的尚未十分徹底;而且一個人初出去當法師,對於名譽也很要緊!至於待遇如何,我絕不挑揀。凡事須兩相將就,中間辦的好壞不說,只要廟上不辭我,我絕不能發脾氣先辭廟上。”

他預先說這話的原因,也是因為經驗過,受過這樣的害。

過去有一位智峰法師,為北方有名的大德,修行很好,眼上有點毛病,臉上還有幾個麻子。一生到處講經,多數都是因為脾氣大,半途而廢,以後弄的誰也不敢請。

有一次他在北鎮廟講經,平素對於飲食方面,他讓怎樣做就得怎樣做,如果不聽話,馬上就發脾氣。有一天聽經的人很多,出家人在家人,比平常增添了不少。講經期間,人眾突然增加,飲食當然不會很好。智法師看大眾菜裡面,只是青菜而沒有豆腐,於是說話讓廟上得買豆腐。因為時間來不及,豆腐沒買得來,智法師發脾氣,扔下經本就走,誰也留不住。他的皈依弟子,買了幾斤白糖和餅乾送他上車,他從車上扔下來連頭也不回。

在智峰法師和北鎮廟當家的發脾氣時,那位當家師是個粗人,說話一點也不客氣,兩個人弄翻臉之後,當家師說:

“你在外面當法師,應人講經,也不替人想想,說要買什麼就必須買什麼,如果買不來,就發脾氣,這人簡直是吃羊奶不知羊死活的手………!”

當法師的無論怎樣不對,當主人的要尊重些。無論如何,也不應當出此極不雅訓之語來汙辱法師。等這些話傳出來之後,讓外人對兩方面都恥笑!

說到北鎮廟,笑話就大了。因為這地方是在一個邊區地方,雖然稱名為廟,而對出家人的規矩,根本就無所謂。平常一陣道心起來的時候,一個人就上殿,打鼓撞鐘,敲磬誦經,弄的手忙腳亂。如果不高興的時候,半月二十天也不上殿。有時候悶的荒還唱二簧,因為他是這樣的一個粗人,所以就說出這極不雅訓的言語來侮辱法師。

我在萬壽寺,一連住了三年,因為日子愈多,萬壽寺辦學的名譽,在外邊也愈大。因此,無形中去佛學院,找法師談話的人也就一天一天的多起來。可是就因為這樣,方丈和尚就對我有些不高興。原因是他嗔我不給他介紹,其實,凡是去的人,都是慕著佛學院的虛名,一方面到那裡去參觀,順便找法師領教一下,隨便談談話。我和人家不過是一面之交,又不知人家的身份,那能就很冒昧的介紹到方丈和尚那裡去?還說什麼攀緣法化緣,這豈不是大笑話!可是方丈和尚他看不到這裡,所以很多日子總像有些隔閡似的。到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自己的不對,從那時候起,我算長了一分經驗。

現在告訴大家,將來以後,無論在什麼地方給人家當法師、當院長、當執事等,都要以“常住”為前提。處處要替“常住”著想,把個人的事情放在一邊。不然大家住常住、吃常住、喝常住,如果再不發心替常住出點力,常住的事情就不好往下維持了。所以今天告訴大家,這是我的一點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