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小戶區”發揮社會治理“大作用”

摘要: “危難之時伸援手,愛心捐助顯真情”,近日,界首市磚集鎮任樓村村民任金林給村委會送去一面錦旗,感謝任樓村委會及周邊群眾為他伸出援助之手。    原來,任金林的兒子不幸患上了白血病,一籌莫展之際,瞭解情況 ...

“危難之時伸援手,愛心捐助顯真情”,近日,界首市磚集鎮任樓村村民任金林給村委會送去一面錦旗,感謝任樓村委會及周邊群眾為他伸出援助之手。

  

  原來,任金林的兒子不幸患上了白血病,一籌莫展之際,瞭解情況的片區戶長號召戶區群眾捐款。短短几天,86個戶區共計捐款11萬餘元,緩解了任金林的燃眉之急,也幫助他重塑了對生活的信心。

  

  為強化基層治理,提升農村治理水平,界首市積極探索“ 黨帶群建,十戶聯治”工作機制。結合群眾居住區域特點,按照“居住集中、便與服務,全面覆蓋、不留空白”的原則,採取連戶型、單元型、巷道型等模式,以戶區為載體、“十戶”為單元、戶長為紐帶,每戶區推選1名戶長,積極探索建立基層社會治理服務架構,構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近日,陶廟鎮趙莊村的群眾聚在一起,以自然村為單位評選戶長。評選現場,村民們各抒己見、踴躍發言,通過舉手表決的方式推選自己信任的戶長。當天,趙莊村被細化成64個“小戶區”,由戶長帶動群眾參與村級事務,確保聯繫服務群眾全覆蓋。

  

  村民選出的戶長真正為村民辦事。在田營鎮龐莊自然村,戶長孫明東在走訪時,戶區群眾反映村道旁的路燈不亮,影響群眾出行,他便自掏腰包購買了5盞嶄新的路燈,受到群眾稱讚。在田營鎮吳橋東自然村懸掛的“黨帶群建,十戶聯治”戶長公示牌上,不僅有戶長的姓名、聯繫方式、戶成員信息等,還附有便民微信碼,群眾只需拿出手機,通過微信“掃一掃”,就能即刻了解戶長根據大家日常需求整理的相關政策和業務辦理流程,還能查詢疫情防控、勞務經濟調查、醫保繳納、防電信詐騙等信息,方便又快捷。

  

  各地戶長還主動上門服務,通過全面走訪,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糾紛、排查治安隱患,及時為群眾提供全面、精準、有效的服務。通過建立“線上”載體,發佈有關政策和便民服務信息,發佈辦理流程,進一步提高服務效率,便民利民,實現“事在戶區辦”。通過發揮戶長的政策“宣傳員”、民情“信息員”、矛盾“調解員”、便民“服務員”等作用,界首市致力於確保“群眾事有人管”。這一精細化的服務舉措,回應了群眾關切,解決了群眾問題,真正把社情民意轉化成民生實事。

  

  “通過以點帶面、逐步鋪開、全域覆蓋、上下聯動的方式,我們逐步將‘ 黨帶群建,十戶聯治’工作固化為日常工作,同時,健全完善工作機制,形成常態,確保長效。”界首市委組織部負責同志介紹,如今,在城鄉很多地方,“有事找戶長”已經成為群眾的口頭禪。

  

  泉陽鎮王付全村的戶長爭當鄉風文明宣傳員;田營鎮吳橋村的戶長帶頭開展春季鏟毒活動;劉黃社區發揮戶區作用,仔細摸排境外返回人員信息……運行高效的戶區、兢兢業業的戶長、精準到位的服務,既打通了基層治理的“最後一百米”,又實現了戶區服務充分對接、基層治理精準落地,同時推進了基層治理網絡的有機融合,真正發揮“小戶區”的社會治理大作用,有效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