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資源是人類文明的積澱和結晶,因其具有獨特性、稀缺性、不可再生性以及蘊涵許多無形而真實的歷史文化信息,成為人類極為珍貴的財富。科學地保護、開發、利用歷史文化資源,是實現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老河口市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曾是春秋名將伍子胥故里、漢丞相蕭何封邑、宋學士歐陽修治邑,愛國將領李宗仁率部在此堅持抗戰達六年之久,使得老河口這座城市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和濃厚的文化積澱。
在這塊鍾靈毓秀的土地上,先賢們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人文景觀,成為我們增加老河口旅遊文化內涵、增強城市品位和形象,開發旅遊產業、發展地方經濟的寶貴財富,只有清楚地認識市域歷史文化資源,把握和挖掘其深刻內涵,才能充分發揮其價值,實現文化活市,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我市歷史文化資源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挖掘開發!
從五個方面發掘老河口文化資源
1、歷史自然景觀文化資源
山川秀美的老河口,是漢水中游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漢水縈紆曲折、氣勢浩瀚,馬窟山雲氣磅礴、瀰漫吞吐。據明正德《光化縣誌》記載:"自襄陽溯流而上僅百里許,有邑日光化,即古之酇縣……其間山明水秀、風景殊異,固不可不記……有可據者編為八景即酇城高古、漢水秋清、馬窟雲峰、固封夕照、太和溫泉、五龍漁火、桫欏夜月、福嚴竹塢"。古老的贊陽城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鑿下,風光殊異,曾留下宋元明清許多文人墨客的足跡和佳作,吸引著當今人們的神往和追尋。
2、儒學教育文化資源
在我國傳統教育思想中,孔子"尊師重教、傳道授業"的儒家思想是中國教育文化的精髓。位於我市光化辦的光化黌學,集孔廟和官辦學校於一體,佔地總面積49750平方米,是湖北省現存規模最大的明清廟校合一建築。據明正德《光化縣誌》記載:"光化黌學始建於宋熙寧年間(公元1068年)至清光緒年間多次更修",原有建築包括石牌坊、登雲橋(狀元橋)、欞星門、泮池、大成殿、名宦鄉賢祠、明倫堂、射圃廳等二十餘處,整個建築群規模宏大,莊嚴肅穆,已有800多年曆史。光化黌學獨具特色的建築群及其儒家教育文化對研究我國孔廟建築法式和封建教育史具有重要價值。
3、城區及周邊的文物古蹟資源
悠久的歷史遺存了眾多的文物古蹟,密集地分佈在我市城區及周邊。全市現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3處。這些文物古蹟涉及古建築、古遺址、石刻、古墓等等。位於我市仙人渡鎮的霸王墳墓群,是戰國時期的楚國貴族墓地,距今約二千三百餘年,墓地面積約14.8萬平方米,堪稱我市的一座"地下寶庫"。對探索漢水中游的文明起源,揭示與楚文化的淵源,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價值。這些眾多的文物古蹟為開發、利用文化資源,推動我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奠定了豐厚的基礎。
4、名人名士文化資源
老河口古老、神奇的土地如參鬥高懸,歷代文人墨客紛紛慕名前來。古代有伍子胥、蕭何、張良、歐陽修等,現代有胡繩、惲代英、碧野、臧克家、姚雪垠等,他們的詩,詞、書、畫是我們的文化寶藏。抗戰時期,愛國將領李宗仁率部在河口堅持抗戰達六年之久,保衛了鄂北豫南大片國土。也是在那個時期,一大批共產黨人和進步文化人士雲集河口,使老河口的抗戰文化宣傳活動空前活躍,成為抗戰時期繼桂林後的第二個文化名城。還有眾多生於斯長於斯的本土歷史文化名人,深得本土文化精髓。張光年就是他們中的傑出代表,作為世界著名文化名人、詩人,其代表作《黃河大合唱》被譽為:中華民族不屈的吶喊、團結的戰歌、永不熄滅的火炬,不知激勵了多少熱血男兒為民族解放拋頭顱、灑熱血。
5、民俗民間文化資源
我市"上接關隴、旁通巴蜀、界連鄧淅"的獨特地理位置,使南北文化在老河口兼容幷蓄,為民間文化的蘊育、成長提供了"土壤"。清末民初是老河口民間傳統文化繁榮、興盛時期,以木版年畫、贊陽鑼鼓、抬妝故事、剪紙等為代表的民間藝術在這一時期得到了較快發展。這些民族民間文化積澱厚重,內容豐富,形式獨特、異彩紛呈:民間藝術的奇葩陳義文南派木版年畫;古老雄壯、自成一派的贊陽鑼鼓;新奇玄妙、堪稱中國一絕的抬妝故事;渾樸天然、農味十足的曹桂英剪紙,它們是我市寶貴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產。
從四個方面開發老河口文化資源
1、開發利用歷史景觀文化資源
以建設贊陽八景和全貌修復光化黌學為重點,搭建好歷史景觀文化和儒學教育文化展示、體驗平臺。一是通過政府投入和運用市場手段廣籌資金,加快恢復贊陽八景和全貌修復光化黌學建設。搞好歷史景觀文化資源和儒學教育文化資源的發掘、整理和開發的策劃,讓贊陽八景和光化黌學成為我市最具吸引力的旅遊亮點。二是以贊陽八景和光化黌學為載體,開發觀光旅遊、休閒娛樂項目,建設餐飲、住宿、商業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跑馬場、射箭場等娛樂設施,推出特色旅遊娛樂項目,形成旅遊觀光景區。三是策劃舉辦具有濃郁歷史文化特色的大型娛樂表演節目,可以依託光化黌學舉辦祭孔樂舞表演,推動旅遊品牌建設。
2、開發利用民俗、民間文化資源
漢江水孕育了沃野千里的老河口,古贊陽民俗民間文化南北交融。我們要利用"南北文化交融、獨具地域特色"的優勢,彙集老河口民俗民間文化的要素,開發民俗民間文化產業。一是進一步挖掘木版年畫、曹桂英剪紙等民間傳統文化,突破現有家庭作坊式的生產經營方式,擴大規模,拓展銷售市場,研究如何把古老的民間傳統藝術嫁接到現代產品之中,增強民間傳統文化產品的實用性,使之逐步成為老河口文化旅遊品牌產品。二是鼓勵企業和民間團體興辦民俗民間傳統文化演出團隊,讓贊陽鑼鼓、抬妝故事等民俗民間文化資源能夠鮮活再現。要堅持原汁原味,去粗取精,豐富展示內容。找準民間傳統文化的演出市場,進一步加快民間文化產業的發展。三是積極培育發展藝術品和文物市場,利用我市收藏協會,逐步建立書畫、根雕、火花、陶藝、文物等為主的藝術品、文物市場。
3、開發歷史文物古蹟資源
在老河口的民間傳說中,仙人渡霸王墳因西楚霸王而得名,我們姑且不去考證它的真偽,把這種文化資源拿來加以開發利用。在仙人渡安崗境內規劃三平方公里土地恢復歷史文化名城--古贊陽城池,復原戰國時期的男耕女織生活場景,同時建設現代園林和農業種植園,形成生態旅遊園區。
4、開發名人名士文化資源
張光年和李宗仁是我市"打得響"的名人資源,我們可以將"國民政府第五戰區李宗仁長官司令部舊址"建設成為宣傳抗戰歷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統一戰線的教育基地,吸引、鼓勵投資興建張光年、惲代英紀念館,增添新的人文景觀,並以此為依託,舉辦抗戰文化研討會、抗戰音樂研討會等活動,邀請海內外文化名人參加,逐步將其打造成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文化盛會,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
從總體上看,我市文化資源呈現出以下特徵:一是主體突出。我市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有著深遠的開發潛力。作為其主體的歷史景觀文化、儒學教育文化、文物古蹟資源、民俗民間傳統文化等,博大精深,光彩奪目,這有利於我們在整體保護、開發、利用全市文化資源的過程中,突出主體特色,形成"萬紫千紅,奇葩競春"的局面。二是可持續性強。因為老河口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地理位置,加之張光年、李宗仁等享譽國內外,吸引著名士、文人慕名前來,絡繹不絕,他們的足跡、字畫、詩文將永續不絕地豐富、發展著我市文化,形成文化資源生成、積澱、發展的良性循環。三是具有很高的開發利用價值。我市的歷史文化資源具有鑑史、育人、興業的功能。鑑史,就是"觀今鑑古"、"古為今用",如光化黌學及其教育文化對當今社會仍有重要的借鑑意義。育人,歷史文化資源就好似"一部部不分年級的教科書,一所所不放假的學校",能夠引導人、激勵人。興業,就是有效利用這些資源,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提升旅遊產業層次,推動我市旅遊經濟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我們一定要珍惜和保護老河口所擁有的文化資源,充分利用好文化資源帶給我們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