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勇气的种子植根教育的原野

心灵的召唤

4年前,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四中学教师沈莹抱着一摞卷子边阅边听一场“沐春阅读共同体”成员带来的分享会。但是沈莹最终没有阅成卷子,因为分享者的精彩讲述深深地吸引了她。

沈莹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近20年了,对业务有着执着的追求。她曾致力于维护“真理掌握者”的权威,但这让她心力交瘁。与沈莹的感受相似,石朝艳是一位入职几年的小学低年段班主任,也曾在考试成绩和生命教育中感到焦虑、迷茫。

这种焦虑与疲惫感,“沐春阅读共同体”发起人赵清风深有感触。“在教学一线摸爬滚打20多年,酸甜苦辣样样尝遍。当我教得好时,课堂就像瀑布,感受得到思想、知识的气势之美;当我教得差时,教室就像沉寂的空旷之地,学生因为恐惧而集体沉默”。

多年从事一线教学、身为西安市灞桥区语文教研员的赵清风注意到: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决定教师工作状态的关键在于他们的心灵状态。现实中许多教师却是孤军奋战的,职业与生命、心灵的联系不断分离,职业倦怠损害着教师的职业角色和内在生命。要帮教师增加心灵力量、激发生命活力、催生优秀教学,就有必要为他们的职业成长提供一个“有心灵参与”的共同空间,组建一个阅读共同体,以回应教师内心深处的渴望,让教师在共同探索中理解教育的真谛,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

因此早在2013年,赵清风就发起成立了“沐春阅读共同体”,以灞桥区中小学教师为主,吸纳了蓝田、长安、莲湖等县区的教师参与,辐射带动了灞桥区内外100多名成员。如今,“沐春阅读共同体”的骨干成员多已成为领读者,各自都成立了读书会。

2019年7月初,为精准促进灞桥区内教师成长,赵清风再次发起成立了“沐春·吾乡”读书会。

“沐春”,如沐春风的交流,温暖而理性;“吾乡”,取“此心安处是吾乡”之意,表达读书会成员在共同体中安放心灵的愿景。这个读书会成员多为灞桥区的中小学教师:一场演讲比赛发现的苗子,一次活动中认识的有强烈求知欲的青年教师,或者一次区外读书会分享留下深刻印象的人……通过电话、微信圈消息公示,赵清风召集了从小学到高中、从语文到不同学科的教师、教研员,还特别邀请了酷爱读书、关注教育的系统外成员。

勇气的种子

“沐春·吾乡”读书会成立之初就设定了基本的方向:通过共读经典,唤醒教师的心灵力量,催生优秀教学。在这个年轻的阅读共同体中,文本解读与心灵关怀交相辉映,职业故事与灵魂风景相伴前行,勇气与觉醒的种子在生命的原野萌动。虽然距实现“催生优秀教学”的最终使命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但让人欣喜的是大家已经开始触及彼此的心灵,并获得力量与成长。

读书会成员在工作、家务、进修考试、外出旅行等繁忙的事务中开辟出“读书的清凉地”。主动、真诚的领读人在对文本提供见解的同时,根据讨论话题分享新的信息和引证,维护了共读主线;轮值伙伴以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梳理为引子,开启每天的讨论交流;大家共同啃读文本,撰写分享笔记,热烈中不乏理性,琐碎中时见真章,争论中彼此欣赏。成员之间彼此召唤、回应,一次次在面向公众的分享中为自己、为千百教育同行“点灯”,一步步走向职业认同。勇气的种子在渐渐萌动,教学也在静悄悄地发生变化。

在一次次分享中,沈莹觉察到内心对“失去权威”的恐惧,她放下“做完美老师”的执着,尝试用信任、期待、宽容的心态发现学生的潜能,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分享给学生。“共读让我的工作更游刃有余,课堂教学视野更广阔了,内容更有深度了,教育方式也更贴近学生实际。能带给学生榜样的力量,自己的心灵也在不断成长,每天过得充实愉快。”爱思考的石朝艳在一次次交流中不断更新对生命、对教育的认识,把童诗阅读带进课堂,把她的“小豆豆们”带进了自然。

入职才一年多的王锦红是一个善于思考和实践的青年教师。她能很快在共读交流中把文本与教学结合起来,她认为自己加入读书会最大的改变是“开始思索学生的某个行为、课堂教学现象背后的原因,并结合实践追寻每句话背后的故事。沐春更像是心灵的港湾,是让我坚信教育梦会实现的地方”。教师韩慧英深深领悟到,学科教研可以更有“生命感”,如共同阅读一样“经由火光的碰撞产生神秘的力量,激发更多灵感和美好的体验”。杨东朋不在教学一线,但总会找机会参与讨论,还不时在教育媒体发表文章,把共同体的智慧梳理放大,惠及更多同行。

高中数学特级教师尚向阳对职业有深深的自我认同,他怀着谦卑之心和读书会成员在阅读中含英咀华,丰富着自己对“伟大事物”的体验。《万历十五年》领读人赵晓龙酷爱《道德经》,他深深地体会到:充满“悖论”的文本、职业、性情,就是共同体生命的力量源泉。“只有把悖论的两极连接起来,共同分享快乐、探讨困惑、滋养心灵才是最佳境地,所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也大抵如此吧”!

心灵的共舞

“沐春·吾乡”读书会的共读伙伴一开始就有个简单的约定:积极参与,接纳多元,彼此尊重,自我约束——拥抱“悖论”,实现成长!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行得更远,这是共同体的价值所在。

对于在行走过程中邂逅的同路伙伴,大家欣然接纳。读书会成员在群里或主动担当、积极回应,或静静观察,一切自然随意。群里时而高潮迭起,一期交流文字超过2万字,时而鸦雀无声,几天没有新信息,但大家都感知着彼此内心的温暖。2019年11月8日晚11点,我在郑州参加一次活动并触发了思考,于是在群里分享:“各位群友,此刻夜已深,我在郑州参加一个活动……在活动中想到三个问题:教师的职业价值是什么?教师的职业意义是什么?教师作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又是什么?”作为回复,赵清风用这“三个问题”又一次进行内心探寻,形成了3000多字的“自我画像”,引发了读书会热烈的反思与交流。

读着读着,大家感受到共同体成员是一种相互理解、信赖、支撑的关系。2019年8月初,读书会组织了第一次线下活动——游学周至,考察“豆村”。共同体成员尚向阳安排大家参观了村边小学、关帝庙,引导大家游豆村,走访当地民间“陶豆博物馆”。大家在行走中感受当地风情,轮流讲述自己的故事,探讨共读中的问题。教学、读书、学生、生活,每一个话题都充满温度,“我们围成一个圆圈,秘密就在中间”,赵清风如是说。

2019年11月21日,“沐春·吾乡”读书会成员第一次“走向公众”——在西安市第五十六中学进行一场由读书会成员田皎皎主持的共读分享。为什么要进行这样一场分享?这源于第五十六中学校长何志敬,他从田皎皎的课堂上感受到了昂扬而富有诗意的节奏。在这次分享中,一个个平凡朴实的故事,一次次对于“我是谁”的发问,久久激荡在与会教师心中。就像读书会成员王娟所言,“平静回应心灵呼唤,力量来自同行伙伴,精神与经典共舞相伴”。也如青年教师王嘉璐所言,共同体的伙伴开始真正审视“作为教师的我到底是什么样的”,大家自觉进行心灵探索,把真性情带给他人,带进生活、工作。

2019年12月22日,“沐春·吾乡”读书会成员第二次“走向公众”,这次以“探索教与学的景观”为主题,主持人是成员徐颖,在她任职的灞桥区东城三小进行《教学勇气》共读分享。灞桥区多所学校教师自发赶来观摩,读书会成员尚向阳请假从近150公里外的周至县赶来参加分享。

在分享中,读书会成员陈立强结合教育的“尴尬”谈悖论,沈莹分享了教学中的爱与宽容,新成员王锦红结合“兵教兵”分享悖论的张力,文建玲讲述了自己“教学计划与教育契机”的故事,我分享了“悖论与真理、悖论与张力”,并结合电影《攀登者》中的主人公方五洲在课堂上的一段台词分析了“伟大事物”与“人类走向未来”的关系……

教师王小曼第一次参加分享,她说:“看到有这么多一线老师在读书、在思考,感觉自己前行不孤单,内心更充盈。细细读书,静静观察,默默思考,不断走出迷茫,真好!”

远方的回响

2020年1月19日,“沐春阅读共同体”以及“沐春·吾乡”读书会10名新老成员接受了《教学勇气》译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国珍和“互加计划”发起人之一吴虹之邀,在互联网平台做了“所有的不安和抗拒从属于伟大事物的魅力召唤”主题分享,线上观看近4200人次。这次分享是又一次心灵探索,是对更多心灵渴望的回应。此后数日,疫情爆发,武汉封城,国人痛心。部分读书会成员从1月27日起投入区域疫情防控,群里特别安静。在大多数人祈祷、等待、焦虑之时,赵清风“网上逆行”,加入武汉科技大学李牧川博士“教育的大海与星辰”志愿者团队,成为“WE星语”公众号编辑团队成员之一。每天群里伴随问候而来的是充满正能量的心语、文章——大家从未分离,是因为勇气的力量。

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优势特质各有千秋,学科特点各不相同。最好的教育是呈现给学生最真的东西,要让这种呈现成为教师专业的自觉、生命的自觉,“重要的是把灵魂和职业角色联系起来”。阅读共同体的使命不能止于构建“读书的清凉地”,更重要的是编织生命与心灵的联系,最终把真实完整的自我推向“教育的土地”,这需要开放、信任和勇气。

对于阅读共同体发展来说,要有不忘初心、守住主线、引领大家的领读者,要有用宽容与爱意贯注包容、营建温情开放场域的组织者,阅读共同体的主体是共读成员以及不断催生出来的“伟大事物”。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沐春·吾乡”读书会,这个成长不到一年的共同体,会不会在教育原野萌芽扎根,成为推动优秀教学的又一个勇气源泉?我们期待!

(作者单位系陕西省西安市灞河新区管委会)

《中国教师报》2020年04月15日第8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