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風口來襲,教育社如何應對撲面而來的巨大流量?

在線教育風口來襲,教育社如何應對撲面而來的巨大流量?


在“全民宅”的大環境下,全國2億中小學生只能線上學習,巨大的免費流量湧入線上被視為對在線教育的空前測試。加上5G商用的落地,疫情過後,在線教育甚至很有可能成為教學和培訓機構的“標配”。作為教育內容的主要提供商,出版社應該密切關注並積極應對這種變革與創新。

在線教育的風口來襲,對出版社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據瞭解,此次疫情中,出版社推出了電子教材與配套資源、錄播課程、電子課本等多種在線教育資源,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疫情中走紅的在線教育,教育出版社是怎麼做的?疫情為在線教育帶來了巨大流量,隨著近期多地開學,教育社又將如何進行融合出版,從教育產品商向教育服務商轉型?為此,記者從疫情期間在線教育產品運營情況、在線教育產品疫情期間遇到哪些新要求和教育社如何進行下一步部署等角度,對山東、山西、浙江、安徽、河北多家教育出版社進行有關採訪。

01

立足教育 科技賦能 多元融合

劉東傑(山東教育出版社社長)

疫情期間,山東教育出版社官網免費發佈魯教版2020年春季學期電子版教學用書70餘種,並在出版社“小荷聽書有聲讀物出版閱讀平臺”開設“電子教材”子平臺,提供教材下載和移動端、PC端設備在線閱讀。“小荷聽書”還精選一批適合中小學生學業學習需要的音視頻資源免費開放。同時推出《實用中西醫結合防治新冠肺炎200問》紙質圖書和音頻書、電子書。

推出眾多其他網絡視聽節目。“小荷聽書”2月初開設“抗擊疫情”專欄,上線了山東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專家張偉錄製的視頻課程《中醫大講堂——新冠肺炎防治》。同時上線一批高品質的散文朗誦作品、一批戰“疫”歌曲和戰疫MV。從目前用戶的使用情況來看,課程相關教育資源點播量和購買量明顯提升。相較之前,用戶的活躍度顯著增加。

用戶更希望也更需要配套教材的比較系統、全面的教育課程資源。針對這一情況,山東教育出版社統籌教材、教輔等編輯室和相關的教研專家,正在積極開發物理、化學、英語等學科的知識點、難點解析課程。

數字出版不是出版的數字化,而是運用數字技術,全面提升圖書的內容質量,並使產品的形態多樣化、閱讀平臺的多元化。教育出版必須與時俱進,創新驅動,保持活力。教育出版社要依靠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推動紙電融合、紙網融合、數字出版與智能化教育融合、閱讀終端跨界融合,打造全媒質教育出版服務體系。下一步,山東教育出版社將立足教育,科技賦能,多元融合,一體化創新發展。即緊緊圍繞教育專業出版方向,充分利用智能技術,加快新形態出版平臺和產品建設,向融合出版要效益。

山東教育出版社將加快“小荷聽書”閱讀平臺、 智能化數字教輔系統、富媒體電子書、小荷網等融合出版重點項目的建設。

“小荷聽書”閱讀平臺精準服務K12學段,為教師、學生、學校、教研機構提供優質的音視頻教育資源,打造多終端的閱讀服務全平臺。目前已實現微信端、安卓版APP、蘋果版APP開發上線,並積極探索數字內容的分發渠道。還將加強內容資源建設,重點從文科、理科和美育三個方向做選題策劃,並不斷吸引優質資源入駐平臺,進一步豐富優化內容。

加快推進智能化數字教輔“在線分層自適應教學評測系統”建設,在功能優化、內容擴充、營銷推廣等方面下功夫。該智能化數字教輔系統基於項目反映理論和自適應技術,通過數據化評析、智能化分層、精準化出題,最終實現個性化學習和因材施教,既能實現個性化應用又能進行規模化推廣。目前技術平臺主體開發已經完成,已將初中數學主要版本的知識點全部錄入系統,並創建了對應的知識圖譜,計劃下半年實現系統正式上線。

採用先進的數字技術,製作生成融合文字、圖片、視頻、音頻、動畫、超鏈接為一體的富媒體電子書。將在原有PC端PDF格式電子書出版銷售平臺的基礎上,對山東教育出版社現有和即將出版的相關圖書內容進行重新塑造和開發,製作成富媒體電子圖書,並逐步搭建全新的電子圖書網絡出版平臺。打造K12精準教育音視頻服務平臺“小荷網”,為廣大教師、學生、學校、教研機構提供精準優質的音視頻教育資源,重點打造優質視頻課程資源。

02 推出中小學數字教輔平臺 “輕直播”形式受好評

董素山(河北教育出版社社長)

河北教育出版社基於自身的教育出版主業推出了中小學數字教輔平臺。近年來河北教育出版社在數字出版領域不斷投入,取得了頗為可觀的成績。河北教育社打造的河北中小學數字教輔平臺“冀教學習APP(小學版)”和“冀教高分APP(中學版)”已經累計服務河北省270萬師生。2020年初,在全國抗擊新冠疫情期間,河北教育社發起“在家上課”免費公益計劃,受到好評。疫情期間,冀教學習APP新增超過100萬註冊用戶,高峰時期日註冊量可達近10萬。

疫情期間用戶對數字教材及數字教輔的需求變得尤為突出,冀教學習APP裡有大量冀教版的正版數字教材及數字教輔內容和功能,在疫情期間很好地滿足了學生及老師的需要。為了讓老師能夠更好地上好網課,冀教學習APP在疫情期間緊急開發上線了免費直播課功能。冀教學習的直播課形式為“輕直播”,老師使用手機就可以很方便地給學生上課,解決了部分老師家中沒有電腦或電腦配置不高的問題,該功能受到了老師好評。

疫情期間的在線用戶和使用時長激增,對於數字出版平臺的技術和運維實力是一大考驗。河北教育社平時就非常注重冀教學習APP的系統穩定新、安全性、擴展性方式的研發和儲備,這次疫情期中經受住了嚴格的考驗。

在線教育一直是近幾年比較熱門的話題,經過幾年的嘗試,目前在線教育越來越規範化,同時也面臨著更多新機會。尤其是K12階段的在線教育,仍然是熱點。河北教育出版社作為教材出版社,會抓住機遇,建設好自己的數字出版平臺。目前數字教輔平臺已經趨於成熟,運行良好,而且用戶量也很可觀。下一步將會加大數字教材平臺的建設,同時做好優質課程的儲備,以精良的內容服務廣大的師生和家長。2020年在數字出版方面,河北教育社將遵循“整體規劃,積極探索;資源整合,打造品牌”的原則,緊緊圍繞教育這個主題,利用已有的出版資源,開展人才培育、項目建設等一系列數字出版實踐,積極探索傳統出版單位向數字出版轉型之路。

03 從內容提供商向綜合服務商轉變

潘 峰(山西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

山西教育出版社立足山西省基礎教育發展現狀,為山西省中小學教師精心研發了集備授課資源、名校試卷、中考專題、虛擬實驗、在線教研、無紙備課等為一體的備授課資源平臺——問導教育雲平臺(簡稱問導網)。問導網覆蓋小學、初中、高中,資源總量達6T以上的龐大的數字資源平臺,可以為區縣教育局、學校提供一套完整的數字資源整體解決方案。目前已覆蓋山西省25個區(縣、市)216所學校。1月28日,山西教育出版社成立“問導信息化助力”工作小組,線上線下提前復工。面對疫情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為中小學教師開放平臺內數字資源、為山西省內中小學公告教輔電子版提供免費下載通道、為有需求的學校提供直播教學技術支持與服務。

疫情期間問導網共累計免費開通1.5萬多個賬號,服務於中小學教師。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將集團所屬出版社列入山西省中小學教輔材料公告目錄以及代理的相關教輔圖書電子版全部免費開放,在問導網官網進行發佈。截止4月10日,山西省內累計訪問人次140萬,下載量550多萬次。問導網的技術人員對報名教學直播的學校教師進行在線培訓和問題答疑,疫情期間累計服務學校150多所。

但另一方面,出版企業針對C端市場開發不足。這次疫情,出版社數字平臺直接與C端對接,應疫情之需緊急免費提供電子教材、電子教輔。從數據看,市場對數字教材教輔的需求旺盛,雖然復課後使用情境、內容要求會有所變化,但其核心性、權威性不容置疑。在此基礎上,教育社應重點佈局三方面。

探索知識服務模式之路,加快出版融合技術應用。受疫情影響,中小學師生轉戰網絡,線上教學和免費教材供給是對紙質教材和教輔銷售的一大挑戰。如何轉變思維,更換賽道,是教育出版社需要思考的問題。教育出版社擁有優質的作者資源以及內容,但數字化模式對於傳統教育出版可能是一次大沖擊。若發揮紙質教材教輔編寫的教師團隊優勢,開發各類線上富媒體資源內容和培訓,或將成為教育社轉型發展機遇,若是仍因循守舊,必將會被時代淘汰。教育出版企業應圍繞現有的教材教輔,開發精準化、精品化、碎片化的數字資源,應從單純的內容提供商,向碎片化資源、作業系統、測評系統、在線學習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商轉變。利用數字技術把出版內容拓展成豐富的數字資源,提供個性化學習的內容。

拓展教育內容數字轉化融合之路,加快搭建數字資源服務雲平臺。擁有數字資源服務平臺的各教育出版社,在疫情中顯示了主動性和優越性。疫情期間各大平臺基本都是免費提供服務,也讓當下的在線教育應用推廣推動了一大步。免費使用既讓出版社承擔了社會責任,更是一次免費試用的廣告,讀者的用戶體驗和平臺的服務能力,是對各數字資源平臺優勝劣汰的一次考量,也會對下一輪的付費使用帶來更好的改進和提升。誰能有更方便的使用路徑和更適應教學實際的內容產品,誰就能在這輪競爭中獲取更多的認可和滿意度。出版社要對數字資源平臺做內容充實和服務項目開發,對接網絡在線教育資源,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時代數字教育的發展趨勢。

更新紙電聲結合的內容傳遞方式,拓寬知識留存維度。未來圖書可以在內容資源的全媒體運營上融合,既有紙質圖書的留存,又可以隨時掃碼進入聲音或圖像界面,帶來閱讀的多場景體驗和多用途使用。疫情期間很多學者、專家積極行動,錄製了線上視頻和音頻,幫助讀者宅家時間充電學習。出版社可以用紙書配二維碼的方式將這些內容留存在紙書上,延長融媒體作品的留存時間和使用空間。

疫情給在線教育按下了加速鍵,為在線教育行業帶來巨大機遇,傳統出版企業應充分挖掘自身的優勢,積極應對,主動轉型,才能在在線教育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04 依託圖書入口優勢 持續建設移動端產品矩陣

程安寅(浙江教育出版集團數字出版中心主任、浙江教育出版集團子公司浙江青雲在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浙江教育出版社以“青雲端”系列微信公眾號為領頭雁,形成了包括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APP在內的移動端產品矩陣,並已成為浙教社重要的C端用戶入口和產品變現通道。目前,“青雲端”系列微信公眾號積累用戶超過270萬,用戶活躍度高,累計產生10萬+推送27篇,最高曾進入全國教育類微信公眾號前20名,據清博大數據估值最高超過1.6億。通過自主建設和合作引進相結合的方式,上線超過千個圖書品種和近百門知識付費課程,年線上銷售超過300萬元。頭條廣告成交價格穩定在8萬元,形成了穩定的廣告、電商和知識付費的商業化模式。“浙教學習”APP上線不到一年,用戶量近20萬,會員充值金額超過80萬元。

子公司浙江青雲在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STEM未來計劃”數字融合課程作為突破點,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和服務內容,打造K12教育在線課程整體解決方案。目前課程已在浙江省內21個區(縣)落地使用,服務250餘學校,年銷售收入超過500萬元。依照“STEM未來計劃”樣本,新開發綜合實踐活動數字融合課程,並在浙江嘉興地區落地使用,實現銷售超過100萬元。2019年,“STEM未來計劃”數字融合課程入選2019年度國家新聞出版署數字出版精品遴選推薦計劃。

疫情期間,浙教社移動端產品的用戶量有明顯增長,用戶活躍度、付費轉化率也均有顯著提升。其中,“青雲端”微信公眾號矩陣新增用戶超過100萬,圖文閱讀量近億次,產生1篇60萬+,2篇40萬+,1篇20萬+和2篇10萬+推送文章,教輔圖書和數字課程的銷售較去年同期增長明顯;“浙教學習”APP用戶量和會員充值金額均實現翻番。

1月31日起,浙江教育出版社旗下“浙江教育出版集團”“青雲端丨小學”“青雲端丨中學”等微信公眾號陸續上線免費的初中、高中、職教教材和小學、初中、高中作業本電子書,共計212冊,供教師備課、學生學習使用,累計圖文閱讀量近億次,公眾號矩陣累計新增用戶100萬。

浙教社發起“在家上課計劃”,精選了超過700節初中、高中名師線上課程,向初高中學生免費開放,並建立了超過2000人的公益微信答疑群;青雲在線聯合杭州市上城區和湖州市南潯區教研主管部門,策劃面向學生的初中科學和數學免費直錄播課程,2月10日起,課程由老師向全區學生進行推薦使用,初中數學直播課累計超過3萬學生參與學習。

為滿足疫情期間教師培訓的需求,3月3日,浙江教育出版社開展了“疫情後,讓遊戲點亮童年”專題線上教師培訓,直播觀看人次超過13萬,人均觀看時長近55分鐘。

此次疫情對於C端用戶使用習慣的培養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會有一部分C端用戶開始更為接受在線教育這種學習方式。但是,對於傳統教育出版業來說,向C端在線教育市場拓展,各方面投入相較於傳統出版都更大,無論是專業技術、運營人員的薪資、內容製作的成本、宣傳推廣的費用等等。即使在這波疫情期間能夠引流到大量的用戶,後續如何留住用戶並形成變現,傳統出版社還是會遇到很大困難。

傳統教育出版社的主要優勢是與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關係相對更為緊密,也就是優勢在於B端的採購,而目前全國僅有廣東、河南少數省份有政府整體採購數字教材或資源的案例。雖然此次疫情,許多學校都採用統一線上授課的方式解決“停課不停學”的問題,但是學校教育最終還是要回歸到課堂常態的,所以B端的銷售還是個不確定因素。

下一步浙教社將依託圖書入口優勢,持續建設移動端產品矩陣;以“STEM未來計劃”為樣本,打造數字教育整體解決方案;積累優質數字資源,推進融合出版服務。

浙教社將針對不同學科、不同學段的學習閱讀特點,通過自主建設與合作開發相結合的方式,繼續打造移動端包括微信公眾號、APP的產品矩陣,推進知識付費產品的開發與合作,形成教育類知識服務的產品集群。同時,用好圖書這一用戶入口,提高引流用戶效率,持續提升運營能力、用戶活躍度和粘性,通過擴展線上線下自主銷售、合作分銷渠道,擴大已有產品的銷售,形成穩定有效的知識服務商業模式。

青雲在線計劃深入探索數字融合課程模式複製,打造K12數字教育整體解決方案,上線“青雲e學”在線教育服務平臺2.0版本,打造中小學生智能學習終端——浙教學派(平板)。

在數字資源政府採購還是不確定因素的前提下,通過在圖書上附加數字資源後實現圖書的提價是融合發展的一種可行的模式,浙教社已有多個成功案例並將繼續嘗試。而對於出版社來說還是需要逐步積累優質資源,為後續可能到來的數字資源政府採購做好準備。

05 開發在線教育產品 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

謝明禮(安徽教育出版社融合出版中心主任)

截至目前,安徽教育出版社針對初中《新編基礎訓練》、初中《寒假作業》、《初中寒假生活》、《初中畢業綜合練習冊》等100多個品種紙質教輔進行了融合出版。用戶通過安徽教育出版社官微獲取多種線上資源服務。通過平臺數據可以看出,其中37.5萬的用戶使用了同步預習視頻課和中考複習視頻課兩項服務。安教社官微關注用戶達到75萬,相較之前,線上用戶數據持續增加,用戶使用重複率持續提高。疫情期間,安教社為七、八年級學生在《寒假作業》《寒假生活》等假期作業裡推出新學期名師同步精品課。針對九年級即將參加中考的學生,安教社在2019年9月就啟動了中考複習課程的開發,邀請一線名師設計課程,從11月陸續開始錄製視頻課,到目前為止,中考複習課已完成90%的課程錄製並上線。

在線教育提供了一條學習的路徑,隨著5G網絡的商用,在線教育將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期,傳統出版必將受到影響和衝擊,迫切需要進行數字化轉型。面對在線教育的蓬勃發展,安教社已及時進行佈局。

紙質教輔目前還是出版社傳統優勢產品,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出版社要針對自己的用戶需要及時開發在線教育產品,以補充紙質教輔的短板和不足,滿足用戶多樣化獲取知識的需求。紙質產品和數字產品要融合,數字產品要配合紙質產品,實施有效融合。加快自主知識產權的互聯網產品開發,打造自主品牌的互聯網產品和應用。計劃建設服務於安教社的教輔圖書融合出版運營服務系統,將出版社的紙質教輔與音頻、視頻、動畫等多媒體資源系統整合,利用互聯網技術,形成全新的富媒體融合出版產品,為出版社打造基於互聯網應用的知識服務模式。

安教社將圍繞日常教學中學習預習和複習的同步精品課程,重難點的專題課程,中、高考的複習課程以及直播課程的開發在線教育資源。這些資源的開發,將緊緊圍繞現有優勢紙質教輔做知識付費和增值運營服務。安教社還將通過線下與線上的結合,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不斷滿足用戶的新需求從教育產品商向教育服務商轉型。從而實現用戶的流量轉化,將用戶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上。

記者 /董琦

©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