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女子大年初二回孃家拜年的由來

已婚女子大年初二回孃家拜年的由來


每逢大年正月初二,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已婚女子都會帶著丈夫和孩子回孃家拜年。這樣的習俗,歷史悠久,淵遠流長。通常被人們稱為"走孃家″或"還婿日″。

已婚女子大年初二回孃家拜年的由來


正月初二"走孃家″,是先輩們在長期的社會和家庭實踐活動中,總結出來的,有益於社會和諧,家庭和睦的良好風俗習慣。雖然個別方面存有迷信色彩,但總體上看,還是利大於弊,益處頗多。現從以下幾個方面簡要理解。

已婚女子大年初二回孃家拜年的由來


婚後女子,為什麼不能在孃家過除夕,也不能在大年初一回孃家拜節呢?其原因之一是,在傳承的習俗中,除夕是全家人團聚的日子,古人認為娶進門的媳婦是自家人。嫁出去的閨女已成了婆家的人,稱之為外人。人們常常稱外甥叫老外就是這個意思。另外一種原因是,在古人的心裡,那些去世的祖先,從除夕晚到初一都要回到家中接受祭拜,若先輩們看見家裡有外人,是非常反感的。因此,只有過了初一,女兒才可以回孃家拜年。這雖然有點迷信,但直到現在對部分人,仍然有一定的約束力。也許這是禁忌所起的作用吧。還有一種原因是,婚後女子就要長期在婆家生活了,大年初一應該在自己的家族內部,給公婆等親屬拜年,認大小,知遠近。這樣才能給丈夫好好的成人家,過時光,營造一種良好的家庭氛圍。

已婚女子大年初二回孃家拜年的由來


大年初二,已婚女子回孃家拜節,為什麼由丈夫和孩子陪同,還要帶上禮品,並給孃家的小孩發壓歲紅包呢?首先孃家人,尤其是父母,在過年的喜慶時節,看到了長期思念和牽掛的親人,是一種沁人心脾的天倫之樂和精神享受,既增進了親情,又溫柔了歲月。其次還能從他們的語言和行動中,窺探到女兒在婆家是否家庭和睦,夫妻恩愛,生活幸福。其三是帶上禮物,還給孃家小孩發壓歲紅包,這樣做經過同孃家人不斷的往來走動接觸,做到加深印象,增進情愫。以利於有事相互接濟,相互幫稱,相互照應,增強解決問題,克服困難,抵禦家庭風險的能力。

已婚女子大年初二回孃家拜年的由來


以上是說得禁忌和益處,但已婚女子大年初二回孃家的習俗,到底從什麼時候形成的呢?還得從明太祖朱元璋的女兒安慶公主說起。

已婚女子大年初二回孃家拜年的由來


明太祖朱元璋登上帝位後,他的嫡次公主,素有傾世美女之稱的安慶公主,偏偏愛上了官位不高的都尉歐陽倫。

在春節前的大年三十上午,所有的公主都跟著駙馬,帶上禮品,進宮來看望父皇母后,然後就回家去了。唯有安慶公主嫌歐陽倫的官職卑微寒酸,心中不悅,賴著不走。

一貫對子女教育嚴格的馬皇后,看到不懂事的安慶公主,在費盡口舌的勸導下,才使安慶公主頗不情願地回到了婆婆家。

已婚女子大年初二回孃家拜年的由來


到了大年初一清早,朱元璋像個孩子一樣,在宮裡點鞭、放炮。猛然聽到有人走動,回頭一看,是安慶公主和歐陽倫拜年來了。就立馬臉色一沉,沒有好氣地問安慶公主:"去給你公公婆婆磕頭了嗎?!″安慶公主竟然回答道:"還沒去。″朱元璋聽後怒不可遏地說:"我雖然是皇帝,可老百姓也是人婀!你怎麼不先去給你婆家的父母磕頭,就跑到這裡來了。快回去老老實實在家裡待一天,伺候他們,明天再來給我們拜年!″

已婚女子大年初二回孃家拜年的由來


說罷,朱元璋就回到書房,給女兒寫了一副對聯,讓女兒回去好好想想其中的用意。隨後就把他們攆了出去。安慶公主回到家打開一看,對聯是:"羊跪乳,媳敬婆。″橫批:"天經地義″。

已婚女子大年初二回孃家拜年的由來


從那以後,已婚女子在大年初二回孃家拜年的習俗,就一直傳承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