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挑戰疫大梁 日赴紅區督戰 護理姐妹們的“大家長”

作者:武漢市第六醫院

勇挑戰疫大梁  日赴紅區督戰  護理姐妹們的“大家長”

郭莉主任為患者調整呼吸機面罩

三軍易得,一將難求。在武漢市第六醫院(江漢大學附屬醫院)護理部中,有這樣一位雷厲風行、行事縝密、決策果斷的團隊領軍人,她是護理部主任郭莉教授。在這次新冠肺炎阻擊戰中,53歲的她率兵戰疫百餘天,為了更好開展工作,她每晚留宿辦公室睡躺椅,督戰指揮最前線。

連夜緊急開會 排兵佈陣出征戰疫

2020年1月24日庚子鼠年除夕夜晚,接到上級主管部門通知,市六醫院即將徵用為第三批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此時已是深夜11:30分,距離新年鐘聲敲響不到半小時。接到通知後,已在醫院駐紮了大半個月的郭莉主任立即召集部門連夜開碰頭會,沉著應對,以最短的時間,用最科學方法整合護士。排兵佈陣已三招並用施策,這是集體的智慧在短時間內碰撞出的火花。郭莉主任對記者說道,孕期、哺乳期、病休的護士篩選出來,電話予以通知,排班排空;依護士年資、層級、專科進行合理調配組團,出征應戰;因新冠肺炎與內科治療密切相關,排班中,內科、外科護士交叉融合,確保每一個病區配一個高年資、中年資內科護士,從而帶動整個病區的護理團隊迅速進入角色。經4小時的排陣布兵,首批開啟的7個隔離病區護理人員排班表圓滿完成。郭莉主任對記者說道,市六醫院在沒有任何外援馳援的情況下,本院醫護人員承擔起巨大壓力,收治1325名新冠肺炎患者,數字背後凝結著醫護人員巨大的付出,對護理團隊來說,也是一場“大閱兵”。

每天親自去病區督戰 眾多年輕小護士親切喊她“小媽”

疫情期間,微信排行榜上,郭莉主任的步數排行榜穩居前三,步數超2萬,郭莉主任用步數來巡查督戰每一個病區,確保新冠肺炎收治中,護理質量、護理院感雙保障。郭莉主任每天都會進入隔離病區,“監督”護士們嚴格按規範穿脫防護服、指導護士為患者調整呼吸機面罩……只有看到新冠患者病情日趨好轉,醫護團隊無感染,郭莉主任才能心安。一次查房中,有一個小細節令郭主任記憶深刻。她對記者說道,一次查房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發現該科副主任朱紫陽穿戴防護設備並未達到三級防護標註,就問其為何?朱主任答之,護士姐妹們一進病區就是工作6小時,與病人零距離接觸,她們辛苦且風險係數極高,把最好的防護留給最需要的人。當時聽到朱主任回答後,自己淚目,奔赴一線的逆風護士姐妹們,真是不易。在六醫院護理團隊中,80、90後護士佔比一大半,她們都愛管郭莉主任喊“小媽”,煩心事、鬱悶事都會找她聊天。在疫情開始之初,許多一線護士頂著巨大心裡壓力,有幾個護士還萌生過辭職念頭。被安排到發熱門診的90後護士小舒就是想辭職的護士之一,她找到郭莉主任訴說心中恐懼。郭莉主任從職業規劃到人生經歷,從個人意義到社會價值方方面面給她談心交心,並准許她調整兩天給予回覆。後經深思熟慮,小舒收回了辭職信,她對記者說道,真的很感謝“小媽”的談心,讓我在當天上午重新憶前護士之初的宣誓,同時也將個人經歷與國家命運聯繫到了一起,著力在做好防護下,不辱使命完成抗疫任務。回到抗疫工作中,預檢分診、發熱急救、留觀護理、屍體護理等高強度、高壓力工作,小舒和她的夥伴們承擔起,郭莉主任一席勸說,改變了小舒一時念頭,特殊抗疫經歷鐫刻其心。

同事兒子髮圈說“餓”她連夜開車赴黃陂為他送食物

身處戰疫一線的大內科護士長李淑英一家三口都在戰疫前線。大年初五,李淑英孩子在微信中發了一個圈:好餓啊,好餓啊!老護士長沈凌雲翻到此圈後,將其消息告訴了郭莉主任。當晚,郭主任將自己的牛奶、堅果、自嗨火鍋、方便麵等打包,驅車前往黃陂武湖,將食物送到了李淑英兒子的手中。忙完病區工作後,回到寢室的李淑英接到了兒子的留言:感謝媽媽單位的領導來黃陂單位送食物,真是暖心!當場,李淑英淚目,她說道:郭莉主任的管理是有溫度的,她和六醫院所倡導的“家文化”理念完全契合,醫院每一個護士們,如同自家親姐妹一般,相親相愛,同心同行!郭莉主任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六醫護理領軍者的擔當,矯健的步伐,幹練的操作,嚴苛的督戰,在逆風中,帶領一批作戰素養高、戰鬥力強的護理隊伍衝鋒前行······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