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復課:產品升級和招生模式轉變,刻不容緩

一場疫情,讓線下教培機構按下了“暫停鍵”,陷入發展困局。

隨著疫情在全國範圍內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已陸續開學或公佈了確切開學時間。在焦慮而漫長的等待中,線下培訓機構能夠復課的日子也近了,不少校長已開始緊鑼密鼓地做著復課準備。

此次疫情,對教培業的最大影響,不僅僅是遭遇了業績斷崖式下跌的壓力,更重要的是面臨整體運營尤其是產品升級的壓力。線下教培機構的自我革新和產品優化升級,刻不容緩。

疫後復課:產品升級和招生模式轉變,刻不容緩

革新一:教培機構開啟OMO教學新模式

疫情期線下停課,線下機構紛紛轉戰線上進行課程交付。

線上教育與線下培訓結合,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形勢,疫情結束後雙線教學的模式將長期存在存在。在未來,率先擁有純熟技術與完善的教學體系的機構,將站在其它機構前頭,引領著整個行業的發展,而留在原地的機構將經過一輪輪的洗牌,在市場中被淘汰。

革新二:重視獲客渠道,提升轉化效果

疫情期培養了線下教培機構線上辦公習慣,包括線上推廣和招生習慣。

疫情後,各教培機構對於線上招生的需求會比任何時候都要強烈,儘管線上招生專業性和執行力要求相對線下高,但會有大量線下教培機構選擇頭條、快手、抖音等自媒體平臺進行招生,也會有不少線下教培機構選擇與教育行業解決方案雲平臺服務商合作,通過科學的工具來解決人效和獲客的問題。

積極擁抱自媒體平臺,鎖定精準人群,提升傳達效率,在互聯網流量至頂之後,優質自媒體必然會成為教育行業引流獲客的最後一片藍海。

革新三:加大與線上的差異,突出服務性

線下教育與線上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線下教育面對面的教學情境無法代替。

疫情後,線下教培機構可以將這一差異繼續加大,讓這個差異大到足以影響客戶的選擇。

比如,線下教培機構可以通過教學設計延長師生面對面分享知識、分享經驗的時間,在學員課前課後提供陪讀課堂服務,體驗時間的延長,無疑增強了客戶的黏性和選擇的機率。

革新四:眼睛向內看,強化產品升級

疫情後,教培行業集中度會越來越高,整個教育行業的管理、經營也會朝著更加規範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教學產品和管理粗糙的教育機構將面臨淘汰。

從長遠著眼,線下教培機構應在疫情期進行產品更新、服務升級和團隊優化等工作,在危機時,這些平時看來耗費成本的手段,在疫情後將會發揮巨大作用。

在教育行業,產品是1,其他都是0,沒有產品這個1,0永遠都只是0!

課程產品的優與劣,直接決定了客戶的選擇,而課程產品是否經得起客戶的挑剔和用戶的體驗,這正取決於精細化運營能否落到企業運營管理的實處。

疫後復課:產品升級和招生模式轉變,刻不容緩

一個優秀的機構,一定要有自己的產品體系,尤其是教培行業已進入產品驅動的時代。比如,學而思的發展就是靠產品驅動,這種驅動發展模式穩定且持續力強。

疫情結束後復課,暑期也要來了。提前做好機構產品方案的調整規劃,誰思路遠,誰行動快,誰管理細,誰就會在疫情之後脫穎而出,成為強者。

來源:聯盟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