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之散草,或曰飛草”——淺析宋朝書法的發展歷程

文:文史匯

提起宋朝這個王朝,在古代的王朝之中也算是一個文化十分興盛的大朝。在這個朝代中可謂是百花齊放,從君王到,黎民百姓都掀起了書法的高潮。從魏晉南北朝到唐朝的這一段時間裡,書法發展一直是平平淡淡,一直到了宋朝之後,可謂是到達了巔峰之至。

也正是這一時期書法的大發展,在歷史的長廊上寫下了光輝的歷史。宋朝的皇帝宋太宗,就是一位十分熱愛書法的皇帝,包括之後登上帝位的宋徽宗也是對書法如痴如醉,並且還創造出了瘦金體這種字體。從當朝的執政者開始就十分的熱愛書法,這就使得當朝的文人墨客們,也紛紛的效仿,紛紛的對書法如痴如醉。

“謂之散草,或曰飛草”——淺析宋朝書法的發展歷程

在這其中南宋時期的書法可謂是北宋時期書法的延續,在這其中也沒有什麼新的創造。背誦的書法家們在這一時期將書法推向了巔峰之志,與此同時也在肩上扛起了重任,他們沒有沿襲唐朝的楷書,也沒有按照唐朝楷書的步伐繼續向前走,而是發明創造出了一種新的書法。

重新開闢了一條道路,在這些新的書法中可以和之前的行書搭上鉤,同時將行書和草書發展到了極致。在晉朝時期人們多數在意書法上的韻味也就是所謂的“尚韻”,到了唐朝時期,唐朝的文人墨客們將書風發展為“尚法”,到了宋朝的時候就有了新的天地,那就是“尚意”。這個所謂的意思就是指帶著鮮明的個性,將自己的風格和情趣都在書法之中展現出來。

與此同時宋朝的整個發展中也實行著重文輕武的這一政策,十分重視對文者的發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壓抑著武者。也正是在這一政策的實行之下,使得當時朝代中很多的有志之士都齊聲致力於,你努力學習文化,爭取考科舉,考功名,以步入仕途。

宋朝的文人墨客們

在這重文輕武的社會大背景政策的指引下。宋朝出現了很多的文人墨客在這其中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書法家,像人們現在所熟知的蘇軾、黃庭堅,他們都是在這一時期所湧現出來的。也是當時很有名氣的四大家。在當時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4個人齊名。然而在這4個人當中,居於所謂的便是蘇軾,他在這一時期創造了大量的作品。

“謂之散草,或曰飛草”——淺析宋朝書法的發展歷程

有很多流傳至今也都是我們大家所耳熟能詳的。蘇軾在書法表達的這一方面,他的字體吸納了很多大家的風格,最後用自然灑脫的風格呈現在大家的眼前。不僅有這晉朝人和唐朝人書法上的風範,還開創了剛中有柔,柔中有剛的蘇體。在當時也是風靡一時,身後有很多的崇拜者。

有關於蘇軾的作品,最早的便是《治平帖》,後來還有《赤壁賦》等等,在蘇軾的一生之中,隨著他年齡的增長,在書法上的風格也是大有不同。早年時候的字體意氣風發,十分有朝氣,到了中年的時期,字體逐漸的變為圓潤了不少,還顯得更加有勁,到了晚年之後,可能也是經歷多了,字體又慢慢的轉為收斂,沒有之前的鋒芒畢露之感。我們現在所學之中就有蘇軾在晚年時寫下的兩一樣作品,也都是楷書的字體,《醉翁亭記》就是其中的一個。

接下來具有代表性的便是黃庭堅,提起黃庭堅呈現在我們腦海中的便是行書和草書兩個方面的成就。他的行書可深、可張、可揚、可縮,在寫常筆的時候顯得十分舒展,在寫短筆的時候又收得恰到好處。十分的活靈活現,又運用自如。

“謂之散草,或曰飛草”——淺析宋朝書法的發展歷程

《松風閣詩卷》這是一個最為顯著的代表作。接下來再說一說他的草書,在草書的書寫這一方面,主要學的是懷素的字體風格,雖然學的是懷素,但是在最後的風格上也是有所改變。時而行雲如流水時又特別緩慢,動中帶著靜,靜中又帶著動,將自己的性格融到了書法之中,不僅曠達而且深沉。

米芾,他的書法在當時也掀起了一波熱潮,也具有明顯的代表性。他在潑墨的過程中最開始是臨摹,後來便發展到了行草書,在運筆的時候擅長變化,筆觸時而酣暢淋漓,時而又有快刀斬亂麻之急勢,在運筆之中從來不墨守成規,雖然吸納了王羲之、蘇軾和黃庭堅這些人在運筆潑墨之中的優點。但他將自己豪爽的性格也融於其中,發展出了具有自己獨特的書法風格,十分注重個性的張揚。《蜀素帖》就相當的具有代表性。

四大家中的最後一個便是蔡襄,他的字體顯得十分的渾厚,筆力蒼穹有勁。可呈現出來的卻是端莊大方的感覺。也正是寫出來的字體,比例飽滿,因而受到很多文人墨客的追崇。

“謂之散草,或曰飛草”——淺析宋朝書法的發展歷程

《洛陽橋記》就最具有代表性。可是在這4人之中按道理來說蔡襄應該排名在第二,可為什麼被人們列為在最後,這和他的姓氏有很大的關係,因為蔡這個形勢本來是人們對奸詐狠毒這一類人的代表詞,所以他才被排到了最後。然而從書法姿態的這些方面來看,蔡襄相比其他三人也是有所差距的。

除了這四人之外,宋徽宗趙佶在書法上的造詣也是不得不提的。雖然他在對於料理國事這一方面顯得有些混用,然而在書法的這一方面卻有著很高的造詣,還創造出了瘦金體。

人才輩出齊湧現

歐陽修也是宋朝很出名的人物,同時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文章方面博覽群書,所寫的詩文吸納了李白、杜甫以及韓愈他們文章之中的長處和優點,再加上自己的創新所做出來的文章,名震天下。在這一期間呈現出了很多學派的文風,歐陽修便對汪峰進行了一次革新,從文章的風格方面開始轉為注重文章的內容。

同時在內容方面不崇尚於奢靡和浮誇,更加在意用平時樸素的語言使行文更加流暢。他的這一做法得到了當時蘇軾和王安石等這些有名書法家的大力支持,所以在當時開展的那場古文革新運動之所以能夠有生有色的發展起來,這和當時文人的大力支持有密切的關係,並且在樸素這一點他所創造出來的詞比他所創造的詩歌還要多。

“謂之散草,或曰飛草”——淺析宋朝書法的發展歷程

與此同時,所做的詞,不僅數量十分多,還在當時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想之後蘇軾,蘇轍,蘇洵以及王安石也都拜在了他的門下。

司馬光,在宋仁宗執政時期中進士,他在當時編寫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一生所創作的作品十分多,為人正直且剛正不阿,做事十分謹慎細心。並且常常用自己能力不足,只好夜以繼日的奮鬥來提升自己。以此也可以看出司馬光為人的謙虛。宋神宗在位之時,司馬光還曾反對王安石進行變法。在當時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個人。

“三蘇”

說起書法不得不提的,還有蘇家三父子。也就是蘇軾、蘇轍和蘇洵。蘇轍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神宗時,還擔任著三司條例的私屬官這一職位。

後來因為和司馬遷一樣反對王安石變法,還被派到了河南,駐守一方。宋哲宗登上地位之後,再次將蘇轍重用,擔任玉石忠誠尚書幼成這些重要的職位。最後知道,崇寧年間的時期,蘇哲因上訴勸阻而被扣上了武力的罪名,從此不被重用。同時他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

三個人也可謂撐起了書法的小半邊天。蘇轍的學問在很大的程度上面受到他父親和他兄長的影響,所以擅長寫散文,也擅長寫詩論,在書法方面文采熠熠且行文瀟灑自如,呈現出來也十分的工整。

最後便是王安石,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以及政治家。在中進士之後,逐步得到重用。在官職發展之職還擔任了當朝的宰相一職,最後還主持了變法,但所主持的變法受到了很多人的阻擋,變法最終沒有取得成功,後來隨著政治上的抱負沒有實現,加之以大病纏身,最後在鐘山病逝。

“謂之散草,或曰飛草”——淺析宋朝書法的發展歷程

但是在他活著的這些歲月裡,他一心研究經學,並且寫了不少的文章。在書法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所做出來的文章,邏輯上十分嚴密,並且所寫的散文,其中的論點也十分鮮明,用簡短的文字將道理呈現出來。《王臨川集》就是王安石的代表作。在他晚年之時避風尚大所收斂,顯得深沉且委婉,在當時百花齊放的書法藝壇上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宋朝的書法家說是說不完的,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書寫風格,在運筆潑墨之中將感情融於其中。用清新脫俗的文字,將內心的五味陳雜全都書寫出來。用簡短又精煉的文字,將感情凝聚。正是在這些文人墨客的筆墨推崇之下,宋朝的書法在一時之間發展到了鼎盛之至,在這中華上下5000年的歷史長廊上書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