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之散草,或曰飞草”——浅析宋朝书法的发展历程

文:文史汇

提起宋朝这个王朝,在古代的王朝之中也算是一个文化十分兴盛的大朝。在这个朝代中可谓是百花齐放,从君王到,黎民百姓都掀起了书法的高潮。从魏晋南北朝到唐朝的这一段时间里,书法发展一直是平平淡淡,一直到了宋朝之后,可谓是到达了巅峰之至。

也正是这一时期书法的大发展,在历史的长廊上写下了光辉的历史。宋朝的皇帝宋太宗,就是一位十分热爱书法的皇帝,包括之后登上帝位的宋徽宗也是对书法如痴如醉,并且还创造出了瘦金体这种字体。从当朝的执政者开始就十分的热爱书法,这就使得当朝的文人墨客们,也纷纷的效仿,纷纷的对书法如痴如醉。

“谓之散草,或曰飞草”——浅析宋朝书法的发展历程

在这其中南宋时期的书法可谓是北宋时期书法的延续,在这其中也没有什么新的创造。背诵的书法家们在这一时期将书法推向了巅峰之志,与此同时也在肩上扛起了重任,他们没有沿袭唐朝的楷书,也没有按照唐朝楷书的步伐继续向前走,而是发明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书法。

重新开辟了一条道路,在这些新的书法中可以和之前的行书搭上钩,同时将行书和草书发展到了极致。在晋朝时期人们多数在意书法上的韵味也就是所谓的“尚韵”,到了唐朝时期,唐朝的文人墨客们将书风发展为“尚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就有了新的天地,那就是“尚意”。这个所谓的意思就是指带着鲜明的个性,将自己的风格和情趣都在书法之中展现出来。

与此同时宋朝的整个发展中也实行着重文轻武的这一政策,十分重视对文者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压抑着武者。也正是在这一政策的实行之下,使得当时朝代中很多的有志之士都齐声致力于,你努力学习文化,争取考科举,考功名,以步入仕途。

宋朝的文人墨客们

在这重文轻武的社会大背景政策的指引下。宋朝出现了很多的文人墨客在这其中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像人们现在所熟知的苏轼、黄庭坚,他们都是在这一时期所涌现出来的。也是当时很有名气的四大家。在当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4个人齐名。然而在这4个人当中,居于所谓的便是苏轼,他在这一时期创造了大量的作品。

“谓之散草,或曰飞草”——浅析宋朝书法的发展历程

有很多流传至今也都是我们大家所耳熟能详的。苏轼在书法表达的这一方面,他的字体吸纳了很多大家的风格,最后用自然洒脱的风格呈现在大家的眼前。不仅有这晋朝人和唐朝人书法上的风范,还开创了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的苏体。在当时也是风靡一时,身后有很多的崇拜者。

有关于苏轼的作品,最早的便是《治平帖》,后来还有《赤壁赋》等等,在苏轼的一生之中,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在书法上的风格也是大有不同。早年时候的字体意气风发,十分有朝气,到了中年的时期,字体逐渐的变为圆润了不少,还显得更加有劲,到了晚年之后,可能也是经历多了,字体又慢慢的转为收敛,没有之前的锋芒毕露之感。我们现在所学之中就有苏轼在晚年时写下的两一样作品,也都是楷书的字体,《醉翁亭记》就是其中的一个。

接下来具有代表性的便是黄庭坚,提起黄庭坚呈现在我们脑海中的便是行书和草书两个方面的成就。他的行书可深、可张、可扬、可缩,在写常笔的时候显得十分舒展,在写短笔的时候又收得恰到好处。十分的活灵活现,又运用自如。

“谓之散草,或曰飞草”——浅析宋朝书法的发展历程

《松风阁诗卷》这是一个最为显著的代表作。接下来再说一说他的草书,在草书的书写这一方面,主要学的是怀素的字体风格,虽然学的是怀素,但是在最后的风格上也是有所改变。时而行云如流水时又特别缓慢,动中带着静,静中又带着动,将自己的性格融到了书法之中,不仅旷达而且深沉。

米芾,他的书法在当时也掀起了一波热潮,也具有明显的代表性。他在泼墨的过程中最开始是临摹,后来便发展到了行草书,在运笔的时候擅长变化,笔触时而酣畅淋漓,时而又有快刀斩乱麻之急势,在运笔之中从来不墨守成规,虽然吸纳了王羲之、苏轼和黄庭坚这些人在运笔泼墨之中的优点。但他将自己豪爽的性格也融于其中,发展出了具有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十分注重个性的张扬。《蜀素帖》就相当的具有代表性。

四大家中的最后一个便是蔡襄,他的字体显得十分的浑厚,笔力苍穹有劲。可呈现出来的却是端庄大方的感觉。也正是写出来的字体,比例饱满,因而受到很多文人墨客的追崇。

“谓之散草,或曰飞草”——浅析宋朝书法的发展历程

《洛阳桥记》就最具有代表性。可是在这4人之中按道理来说蔡襄应该排名在第二,可为什么被人们列为在最后,这和他的姓氏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蔡这个形势本来是人们对奸诈狠毒这一类人的代表词,所以他才被排到了最后。然而从书法姿态的这些方面来看,蔡襄相比其他三人也是有所差距的。

除了这四人之外,宋徽宗赵佶在书法上的造诣也是不得不提的。虽然他在对于料理国事这一方面显得有些混用,然而在书法的这一方面却有着很高的造诣,还创造出了瘦金体。

人才辈出齐涌现

欧阳修也是宋朝很出名的人物,同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文章方面博览群书,所写的诗文吸纳了李白、杜甫以及韩愈他们文章之中的长处和优点,再加上自己的创新所做出来的文章,名震天下。在这一期间呈现出了很多学派的文风,欧阳修便对汪峰进行了一次革新,从文章的风格方面开始转为注重文章的内容。

同时在内容方面不崇尚于奢靡和浮夸,更加在意用平时朴素的语言使行文更加流畅。他的这一做法得到了当时苏轼和王安石等这些有名书法家的大力支持,所以在当时开展的那场古文革新运动之所以能够有生有色的发展起来,这和当时文人的大力支持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在朴素这一点他所创造出来的词比他所创造的诗歌还要多。

“谓之散草,或曰飞草”——浅析宋朝书法的发展历程

与此同时,所做的词,不仅数量十分多,还在当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想之后苏轼,苏辙,苏洵以及王安石也都拜在了他的门下。

司马光,在宋仁宗执政时期中进士,他在当时编写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一生所创作的作品十分多,为人正直且刚正不阿,做事十分谨慎细心。并且常常用自己能力不足,只好夜以继日的奋斗来提升自己。以此也可以看出司马光为人的谦虚。宋神宗在位之时,司马光还曾反对王安石进行变法。在当时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人。

“三苏”

说起书法不得不提的,还有苏家三父子。也就是苏轼、苏辙和苏洵。苏辙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神宗时,还担任着三司条例的私属官这一职位。

后来因为和司马迁一样反对王安石变法,还被派到了河南,驻守一方。宋哲宗登上地位之后,再次将苏辙重用,担任玉石忠诚尚书幼成这些重要的职位。最后知道,崇宁年间的时期,苏哲因上诉劝阻而被扣上了武力的罪名,从此不被重用。同时他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

三个人也可谓撑起了书法的小半边天。苏辙的学问在很大的程度上面受到他父亲和他兄长的影响,所以擅长写散文,也擅长写诗论,在书法方面文采熠熠且行文潇洒自如,呈现出来也十分的工整。

最后便是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以及政治家。在中进士之后,逐步得到重用。在官职发展之职还担任了当朝的宰相一职,最后还主持了变法,但所主持的变法受到了很多人的阻挡,变法最终没有取得成功,后来随着政治上的抱负没有实现,加之以大病缠身,最后在钟山病逝。

“谓之散草,或曰飞草”——浅析宋朝书法的发展历程

但是在他活着的这些岁月里,他一心研究经学,并且写了不少的文章。在书法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所做出来的文章,逻辑上十分严密,并且所写的散文,其中的论点也十分鲜明,用简短的文字将道理呈现出来。《王临川集》就是王安石的代表作。在他晚年之时避风尚大所收敛,显得深沉且委婉,在当时百花齐放的书法艺坛上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宋朝的书法家说是说不完的,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书写风格,在运笔泼墨之中将感情融于其中。用清新脱俗的文字,将内心的五味陈杂全都书写出来。用简短又精炼的文字,将感情凝聚。正是在这些文人墨客的笔墨推崇之下,宋朝的书法在一时之间发展到了鼎盛之至,在这中华上下5000年的历史长廊上书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