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复工“心理罢工”知多少

随着全国“战疫”胜利在望,灾后民众抑郁、悲伤、内疚、焦虑、失眠等症状是灾后常见反应,重大灾害以后,受灾人群中约5-20%人会在之后的1年之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DST),与此同时,本次灾害更导致了很多人难以释怀的病耻感、被排斥感以及部份家庭持久的丧亲之痛。在这种心理的状态下复工人群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状态值得关注。

在企业里,“心理罢工”这个概念常被理解为,员工对个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意放弃,心理罢工的员工只做最必要的工作,做他们不得不完成的工作。而对其它的工作,就算表面上不表示拒绝,但至少在内心中感到厌烦,并且只有拖到不能再拖的时候,这些员工才会着手去做。这类员工,他们有一种“心理罢工”的情绪,并且拒绝在工作中贡献全力,做出最好的业绩。

  “心理罢工”在职场中最直接的具体表现,就是情绪低落这是“心理罢工”的初级表现。在工作中不配合同事,人际关系紧张,行为上显露出员工内心对工作的倦怠和情绪低落。

  如果团队中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员工“心理罢工”,那么,对表现积极的员工也会形成一种负面冲击,既然干多干少都一样,自然乐于顺势偷懒,不好好工作。当消极怠工的‘负效应’日渐蔓延,成为一种风气时,企业就面临很大的风险,随之而来的就是企业效率降低,人浮于事,执行力低下,管理成本增加,更严重者,可能导致整个管理体系的崩溃。


  

疫情后复工“心理罢工”知多少

一般出现“心理罢工”常见的原因有:职业倦怠、拖延症、季节性情绪波动,但是2020年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不亚于前者。复工后各单位要提前做好员工心理干预,避免复工后的员工出现“心理罢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