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從英雄村走向軍旅從醫路
從英雄村走來,懷揣夢想攜筆從戎,學醫報國,從軍30年,初心不改的我紮根基層,為官兵,治病解難。
萬水千山不忘來時路,1970年10月1日我出生在河北滄州一個名叫西八方村的小村莊,家中排行老四。村雖小,但名聲大,"小兵張嘎"的原型原雁翎隊隊員趙波就是咱村裡的英雄人物。在學校我曾在書本上看到文章《紀念白求恩》這篇課文讓我對白求恩的胸懷博大感動,他為救治紅軍戰士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包括最寶貴的生命。看到鄉親們受到病痛折磨,我暗下決心,學好本領,治病救人。
劉河澗在原第四軍醫大學學習時留影
在高中畢業之際,我參軍入伍到內蒙古赤峰服役。起初,我看到戰友們在訓練時受傷,軍醫為他們即時施治,解決病痛,看到戰友們病癒後的一縷微笑,堅定了我成為一名軍醫的報國夢。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入伍第三年我順利考上原第四軍醫大學,當連長告訴我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激動得哭了。
1993年,我從軍校順利畢業後被分配到黑龍江邊防部隊做軍醫。本以為可以拿起手術刀為戰友們排憂解難,卻發現基層軍醫的日常就是開藥。感冒藥、頭痛藥、止咳糖漿經常跟我打交道。儘管如此,我還是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戰友們解決病痛困擾,看著他們恢復訓練時滿意笑容,我便感到責任在肩,這就是軍醫的使命擔當。
劉河澗在佳木斯邊防留影
1996年因工作出色,我被調到解放軍第222醫院急診做一名主治醫師,每天都能接觸到許多基層官兵。由於基層衛生條件的限制,戰士們訓練時膝蓋受傷經常不能準確確定病情。膝蓋扭到了腫了,可能只是簡單的揉一揉跌打損傷藥酒。實際上可能韌帶或半月板有所損傷沒有得到及時處理,這樣會影響後續訓練。駐地較為偏遠的地區戰士求醫問藥難,傷員轉運很可能造成二次傷害。
草原演習時留影
我覺得基層部隊更需要我,2002年我來到駐紮在吉林市郊區的坦克團衛生隊做醫務工作。裝甲兵訓練環境密閉、高溫,易發皮膚病中暑等症狀。衛生隊的職責就是為官兵做好衛生勤務工作。結合軍校學習生涯與醫院工作經歷,對衛生員日常訓練展開針對性指導。部隊操課訓練時,衛生隊開展衛生勤務訓練:救護所的展開、傷病員的接收與轉移等等。
劉河澗在演習時與裝甲車合影
2017年軍隊改革號角下,我隨部隊來到遼寧省開始了兩地分居的生活,此時正是兒子高三的緊要關頭。部隊領導十分照顧衛生連兩位高考學子的家長,週末都儘量讓我們坐高鐵回家為家裡分擔壓力。我與戰友唐軍醫的孩子在同一個班級,兩個孩子高考都順利發揮考入985、211名牌大學。我們非常感謝旅領導的關心,在衛生連的工作上更加盡心盡力。
舉行退役儀式之前再穿一次禮服
從衛生隊到衛生連,變化不止一字之差,這是部隊貼近實戰化向實戰標準看齊的思想。衛生連也是戰鬥連,衛生員更是戰鬥員。作為衛生連長,軍事訓練與衛生勤務訓練統籌兼顧的難題擺在大家面前。大家廣泛收集資料並向有關專家尋求建議,制定了相應的訓練計劃開始訓練。
79集團軍某合成旅為劉河澗送行
30年的軍旅生涯讓我從一個懵懂的青澀少年成為一名“四有”軍醫,雖然不能成為白求恩,但是我可以自豪地說自己是白求恩的傳承者,做的是白求恩做的事。
2017年底,我即將脫下軍裝退休回到地方,旅領導為我準備了小型退役儀式。迎軍旗、向軍旗告別儀式、送軍旗,我鄭重地向軍旗敬禮。退休回到地方,我發現部隊的一切早已融入我的軀體我的靈魂。
看著衛生連按照設想一步步走上正軌,我也可以放心將自己還給我缺位已久的家庭。再見了我的軍旅青春、再見了我摯愛的衛勤事業,夢中讓我再次回味汗水浸透的迷彩青春。
若有戰、召必回。
一天是軍人,眾生是軍人。
這是軍人對祖國的承諾,人民軍醫永遠對黨忠誠。
作者:劉天博、劉港
單位: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 陸軍工程大學軍械士官學院政治處
傳承紅色基因 擔當強軍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