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謀、中謀、小謀:謀略的三個層次

一個完整的謀略過程包括局前分析、對局、入局和結局,這是謀略的框架問題。謀略,既有君子權謀,亦有詭道、反道德的陰謀。這是謀略的層次問題。

君子權謀,是戰略上的謀略,是大謀,為第一個層次。

詭道,是戰術上的謀略,是中謀,為第二個層次。

反道德的謀略,是智巧性謀略,是小謀,為第三個層次。


大謀、中謀、小謀:謀略的三個層次

以諸葛亮的"隆中對"為例。

"隆中對"是大謀,是戰略性的謀略,重點是建立統一戰線。赤壁之戰是中謀,是戰術上的謀略,重點是抗曹。圍繞赤壁之戰設下的種種計謀,如苦肉計、連環計、離間計等等,都是小謀,是智巧性謀略。戰術性謀略,是戰略性謀略的實施方案和操作步驟;智巧性謀略,是戰術性謀略的具體措施。

戰略性的大謀,一定要以人心向背為依歸。《孫子兵法》開宗明義就提出了兵家必須首先考慮的五件事: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將、五是法。五者之中,道為先。這裡談的,是戰略問題。

接下來才是戰術性謀略。等齊人三鼓才戰,這是避其鋒芒,以逸待勞;視轍望旗,然後追擊,是怕大國佯敗,暗設伏兵,這是反詭詐。戰術上的謀略,是兵不厭詐,同時,兵貴防詐。

為什麼戰略性謀略不講究詭計,而戰術性謀略不厭詐?

《孫子兵法》或提供了一種解釋:戰略性謀略考慮的是包括主客體、敵我友在內的全局性問題,但重點還是我方力量問題。

戰術性謀略也要考慮主客體、敵我友問題,但重點是敵方,即如何克敵的問題。


大謀、中謀、小謀:謀略的三個層次

戰略性的謀略往往做加法,戰術性的謀略往往做減法。

戰略性謀略用好了,加法做到了極致,敵方受到最大限度的孤立,戰術性謀略就不需要了。這正是《孫子兵法》所追求的"上兵伐謀"和"不戰而屈人之兵"。讀《孫子兵法》,倘若記不住這一點,只記住了兵不厭詐,那便是讀歪了。

道家老子《道德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從它開始,從一有一無、一陰一陽、一加一減開始。天之道,有加有減,春夏秋三生,隆冬一殺。三生即三加,一殺即一減。

天之道,好生惡殺,好加惡減。人之道有加有減,友我相加,敵我相減。做加法以求利,做減法以避害。戰爭與競爭是互減,和平與合作是互加。千謀萬略,一加一減。善用從無到有,由弱變強。不善用則反勝為敗,轉安為危。

具體來講,加法謀略包括了予法、借法、化法、合法、信法。減法謀略則有奪本法、奪根法、奪志法、奪路法、奪愛法、引法、累法、趁法、分發、縱法、間法等等。

結合上述的謀略的三個層次,如果把大謀稱為設局,中謀就是對局;如果把中謀稱為設局,小謀便是對局。只設局,不對局,那便是紙上談兵。


大謀、中謀、小謀:謀略的三個層次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佈局的能力。人分三種:做事、做式、做局。

做事,初級階段講究的是技術,到了一定程度靠名聲。

做式,並不在意一件事如何做好,更多考慮的是設計出一個什麼樣的模式。"式"在"術"之上,考慮地更多,需要看懂社會趨勢、需要看懂新工具、需要讀懂新政策。

為使系統更好的運轉,有一些人默默的在幕後佈置一個大局,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這叫做局。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把簡單的問題數量化,把數量的問題程序化,把程序的問題體系化,這是做局的基本邏輯。

在謀略框架中,陰陽、生克、加減、成敗,構成一個循環的系統,一個閉環模式。

陰陽生克是考察與分析,加減是制定行動方案,成敗是方案實施的結構,回到陰陽,是對結果作出評估,消除謀略結果對可能帶來的陰陽失調的負面影響。

無論大謀、中謀、小謀,設謀之前,都需要進行陰陽、生克分析。謀略的框架模式,適用於大、中、小三種謀略,是一個很有用的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