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女兒:但凡做到這些,她嫁給誰都能幸福

由於疫情影響,原本定檔2月份上映的電影《小婦人》推遲了。

最近,我又重溫了一遍以前的版本。


劇裡的馬屈一家,四姐妹之間溫馨的成長故事,每次都讓我很感動。


年輕時看它,只覺得四個女孩,都那麼有個性,都堅定地追求自己的人生,讓人十足羨慕。


養女兒:但凡做到這些,她嫁給誰都能幸福


可當了媽媽,尤其是有了兩個孩子後再看,忽然發現,這部劇不但讚揚了女孩獨立自強的品質,還是一部很好的家庭教育片。

尤其是對於二胎或多子女家庭,很多媽媽最糾結的就是,一個孩子都怕教不好,兩個孩子怎麼教才好?

而《小婦人》這部劇,雖然沒有從“技術”層面去教我們如何管理孩子,可馬屈太太的做法,又有十足的典範。

她讓我們看到,教育孩子,尤其是在多子女家庭裡塑造一個溫馨的氛圍,“戰術”可以忽略,但“戰略”一定要精。


養女兒:但凡做到這些,她嫁給誰都能幸福

家庭氛圍,奠定孩子人格底色


故事是從馬屈一家的聖誕節開始的。

馬屈家有4個女孩,父親在外打仗,母親在家守護幾個孩子。

生活雖然清貧,可家裡的歡聲笑語從沒有斷過。


沒有電子產品和過多消遣娛樂的19世紀中葉,幾個女孩,每天晚上都在母親的帶領下,依偎在一起。


養女兒:但凡做到這些,她嫁給誰都能幸福


她們要麼讀書,要麼表演戲劇,要麼彈琴唱歌,要麼讀著爸爸的來信,一起訴說思念,談論理想和未來。

聖誕節,鄰居勞倫斯先生準備了豐盛的晚餐送給她們。

可看到更為貧窮的鄰居漢默家,幾個善良的姐妹,忍住飢餓,把聖誕大餐,都端給了鄰居。

四姐妹,每個人,都那麼活潑開朗,積極向上,樂善好施。

而這一切,都少不了馬屈太太的功勞。

家裡很貧窮,可她用樂觀的心態,讓簡樸的家庭生活裡,儀式和內涵一樣都不少;


她雖然擔心遠方參戰的丈夫,卻從不傳遞擔憂和焦慮給孩子;


家境不好,她就盡力給孩子們營造學習氛圍;


四姐妹玩雪忘了顧及形象,遭到鄰居嘲笑,她卻有力回懟:

“女孩對活動的需求和男孩一樣,虛弱和眩暈不適,是限制女人在家穿束腹做女紅的結果。”


即將出門遠行,她也不忘叮囑女兒們,別忘了繼續照顧貧窮的鄰居漢默一家……


養女兒:但凡做到這些,她嫁給誰都能幸福


一個孩子,將來是陽光開朗,還是沉默冷峻,是熱情友善,還是狹隘自我,這些人格底色,多是在原生家庭的環境裡奠定的。

我們總覺得教育孩子,那些“管”和“教”的方法更重要,可事實上,父母為孩子營造的家庭氛圍、家庭氣場更重要。

孩子的每一次成長,都是從模仿大人開始的。

樂善好施的父母,養出狹隘自私的孩子的比例不大;

而熱愛學習,嚴格要求自我的父母,帶出的孩子,大概率是愛學習的。

我們看到,大多數孩子在遭遇困境時,能幫到他們的,不是父母講過的那些大道理,而是父母處理問題的範本,反而更能啟發孩子。

教育從來就不省力氣,可有時我們卻可以,多用些力氣,在我們自己身上。


這比單純去教育、糾正、指導孩子,要有效的多。


養女兒:但凡做到這些,她嫁給誰都能幸福

善用才能,讓孩子散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羅曼羅蘭曾說:“這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小婦人》這部名著,改編的電影總共獲得了14次奧斯卡提名,抱走了3座小金人。

之所以跨越150年,它仍然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女孩的成長,就是因為馬屈家幾個女孩,在認清生活後,依然熱愛生活。

她們勇敢追夢、堅定向前,永不後悔,閃閃發光,這樣的人生,激勵著很多人去熱愛生活。

大姐梅格熱愛家庭生活,可當她決定嫁給鄰居貧窮的家庭教師約翰時,遭到妹妹的嘲笑,母親卻說:

“我寧願梅格為愛結婚,哪怕嫁給窮人,也不願她失去自尊。”


養女兒:但凡做到這些,她嫁給誰都能幸福


母親的支持,讓梅格更堅定了過自己嚮往的相夫教子的生活。

二姐喬熱愛寫作,熱愛自由,她像一隻小鹿,不知疲倦地追求夢想。拒絕了青梅竹馬的羅利的求婚後,喬也很難受。

她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對自我的評價低到頂點,她說:“我既醜又古怪又心性不行,我一定哪裡有毛病。”

母親卻真誠地說:“你有那麼多不凡的才能,怎能期望過平凡的日子?你已蓄勢待發,不如去迎接你的自由,看看到底能成就什麼美事?”

就這樣,喬到了紐約潛心鑽研寫作。

後來喬又回到家鄉,不知道做什麼,母親又建議“姑母留下來的大房子,何不辦個好學校”,正中喬的心思,於是,喬又興致勃勃地開始了辦學校。


養女兒:但凡做到這些,她嫁給誰都能幸福


三妹貝斯,溫柔善良,因為幫忙照顧鄰居的孩子,她感染了猩紅熱,醫生都宣佈無力迴天了,母親卻用整晚守護,幫貝斯退燒,留住了她的生命。

小妹妹艾米起初愛出風頭,後來去巴黎學習繪畫,母親也是一如既往的支持。


四個女孩,都表現出很旺盛的生命力,她們選擇自己所愛,愛自己所選擇,都活的踏實而滿足。


而這一切,都有賴於馬屈太太對她們的“因材施教”。

馬屈太太心理眼裡,沒有培養女孩,或者說培養孩子的統一標準,她盡力扶持孩子們善用才能,努力成為自己。

能按照自己真正的喜好和嚮往,去追求將來的生活,這樣的孩子,一定是被父母真愛並深愛的,而且,需要父母有一定的智慧和格局。

而一個能自由做自己、讓生命盡情發揮價值的孩子,內心也一定是堅定而滿足的,是幸福的。


養女兒:但凡做到這些,她嫁給誰都能幸福

看見每個孩子,賦予孩子對生活的愛


在馬屈家裡,沒有大小,長幼尊卑之分。

每個孩子,都被善待,被尊重,被珍愛。

小妹妹艾米因為貪玩,把零食“酸檸檬”帶到學校,結果,她遭到了老師很嚴重的體罰。

老師不但對體罰孩子不以為然,還認為:“教育女人和訓練貓一樣有用”。

母親沒有放棄這個機會教育女兒,她嚴肅地對艾米說:“我不遺憾你失去酸檸檬,這是小事,比起外在的東西,你更應該關心自己的性格。”


同時,母親意識到老師的教育觀點不平等,她在給老師的信中說:

“我們都是上帝的子民,如果你用“打和羞辱”的辦法教育孩子,那麼,她唯一學到的教訓,正是‘打和羞辱’”。


養女兒:但凡做到這些,她嫁給誰都能幸福


三妹貝斯生病後,留下了心臟病的後遺症,她也因此更被母親和每個姐妹疼愛、照顧。

二姐喬,因為沒帶小妹艾米去看歌劇,她寫作的手稿被艾米賭氣燒掉。

喬傷心又生氣,母親撫摸著她的頭髮安慰說:“這是極大的損失,你絕對有權利生氣,但別帶著怒氣入睡。”

母親還教導她:“原諒彼此,明天再和好。”


大姐梅格,因為婚戀問題,害怕鄰居的議論,她說自己寧願成為男人,母親告訴說:“我只在乎你怎樣想”。


“時間可以吞噬一切,但它絲毫不能減少的是你偉大的思想,你的幽默,你的善良,還有你的勇氣。”

馬屈太太不僅僅是給每個孩子指出成長之路,在生活的細枝末節,在每個孩子情緒情感受傷時,她都能敏銳察覺到,並給與合適的關愛。

《愛的藝術》一書中指出:真正的母愛裡,母親除了要對孩子的生命成長負責,還要賦予孩子對生活的愛,讓他們覺得“活著是多麼好!”

每個孩子,她們的情緒,都被母親真正看見並給予撫慰,這讓她們熱愛生活,熱愛家庭,彼此關心,彼此互為楷模。


養女兒:但凡做到這些,她嫁給誰都能幸福


其實,不光是養育女孩,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他被給足了愛、尊重和指導,一個孩子,是會對自己的力量和能力產生越來越大的信心的。

他們會積極、向上,主動尋求成長,努力成為自己和生活的主人。

對於大多數父母而言,那些小的教育技巧、辦法固然重要,可教育的大方向,大宗旨,也不能忽略。


無疑,電影《小婦人》裡的馬屈太太,給了我們最好的養娃參考。

養女兒:但凡做到這些,她嫁給誰都能幸福


願每個孩子,都在父母智慧的愛裡,早點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堅定又踏實地走上自己的幸福人生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