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營銷分享」營銷即戰爭——《戰爭論》的啟示

市場是沒有硝煙的戰場,營銷即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敵人就是競爭對手,顧客就是要佔領的陣地。戰爭思維無時不在影響著我們的營銷之戰。
 
「態度營銷分享」營銷即戰爭——《戰爭論》的啟示

市場是沒有硝煙的戰場,營銷即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敵人就是競爭對手,顧客就是要佔領的陣地。

正如我們之前文章中寫到的那樣,任正非的商業思維便是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戰爭思維,並據此締造了“華為模式”,任正非是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企業家。

這裡介紹一部外國的軍事理論經典《戰爭論》,來看看《戰爭論》的軍事理論如何應用於營銷實踐。

「態度營銷分享」營銷即戰爭——《戰爭論》的啟示

《戰爭論》

《戰爭論》是普魯士軍事理論家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創作的一部軍事理論著作,首次出版於1832年。

《戰爭論》被譽為西方近代軍事理論的經典之作,是軍事思想史上自覺運用辯證法總結戰爭經驗的戰爭理論經典,為近代西方軍事思想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被譽為“戰略學的《聖經》”。克勞塞維茨因此被視為西方近代軍事理論的鼻祖。

在《戰爭論》中,克勞塞維茨揭示了戰爭從屬於政治的根本性質,認為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指明瞭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對於戰爭勝負的作用,認為統帥的才能、軍隊的武德等是作戰的關鍵;闡述了戰爭的性質有向民眾戰爭轉變的歷史趨勢,對民眾戰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充分的肯定;探討了戰略和戰術、進攻和防禦、戰爭的目的和手段之間的辯證關係,提出了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等理論。

「態度營銷分享」營銷即戰爭——《戰爭論》的啟示

【集中優勢兵力原則】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集中優勢兵力。不論在什麼地方都是應該首先和儘量爭取的。”“必須在決定性的地點把儘可能多的軍隊投入戰鬥。沒有任何原則能象兵力原則這樣處於根本地位。”

拿破崙說過:“數量上處於優勢的部隊的戰爭藝術在於,要在進攻點和防禦點投入更多的兵力。”

應該講,這是一種自然規律和法則。但國人歷來喜歡“四兩撥千斤”、喜歡唱“空城計”,其實這是一種投機取巧的思維。而西方思維尊重事實,更加倡導“千斤撥四兩”和投入“範弗裡特彈藥量”,做飽和攻擊。

一般來說,如果想進攻成功的話,應該在進攻地點至少投入敵方的3倍兵力以上。

「態度營銷分享」營銷即戰爭——《戰爭論》的啟示

【戰略決定成敗原則】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政治家和指揮官做出的首要的、最高的和最有深遠意義的判斷,是確定他們正在進行的戰爭的戰略形式;既不能做出錯誤判斷,又不能試圖使其同本質背道而馳。”

如果沒有明確的戰略,你就根本不知道如何配置資源,包括時間資源和精力資源的投入。沒有資源的配置就根本沒有可能做什麼“計劃”。也就沒有實現計劃的事項或路徑,即“流程”。

在動手製定計劃和流程之前,你必須首先審視戰略是否正確、是否合適。必須弄清楚企業的資源和能力是否能夠滿足這種戰略的要求。

否則,戰略錯了一切都是錯。對於一家企業而言,沒有什麼比戰略上的出錯更危險了。

很多人說“細節決定成敗”,“執行力決定成敗”,這是誤判。決定成敗的是戰略,細節也必須符合戰略,合乎戰略的細節決定成敗。

「態度營銷分享」營銷即戰爭——《戰爭論》的啟示

【營銷戰的四種戰略形態】

如果把營銷戰比作進攻一座山的話,營銷戰場中你通常會有四種戰略形態的選擇,即進攻戰、防禦戰、側翼戰和游擊戰。

如果你想穿越這座山,就得打一場營銷進攻戰。

假如停止進攻下山了,那你就需要打一場營銷防禦戰。

如果你在山間迂迴,不斷從側翼騷然,那麼你在進行的是營銷側翼戰。

如果你在山下盤桓,那麼你打的就是營銷游擊戰。

進攻戰中你最好尋找一處山谷或山隘作為突破點。但是,戰鬥將會打得非常艱苦,付出的代價也會很高,因為領先者通常都有能力進行猛烈的反攻。

側翼戰通常也是最有效、代價最小的營銷活動。

游擊戰中你需要找一處地帶,既防守安全,又小得引不起市場領先者的興趣。

「態度營銷分享」營銷即戰爭——《戰爭論》的啟示

【營銷防禦戰】

防禦戰僅適用於市場中的領先者。只有市場領先者才需要考慮如何進行防禦。

防禦戰中最令人驚訝的一條原則是進攻自己,而不是進攻敵人。最好的防禦策略是進攻自我的勇氣。

公司的價值不在企業內部來源於企業外部,公司自己並不能成為領先者,只有顧客能讓你成功。

防禦者提高市場地位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斷佔領顧客的心智。防禦者要不斷開發出新產品和新服務,來取代已有的產品和服務,以此來鞏固自己的市場地位。

競爭環境此消彼長,進攻自我可能會犧牲眼前的利益,卻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保衛市場佔有率,而這是打贏營銷戰的終極武器。

吉列公司就通過堅持挑戰自我的策略,多年來一直統治著全球剃鬚刀市場,在很多國家,吉列已經成為“剃鬚刀”的代名詞。

吉列的公司文化及其市場戰略都是以其卓越的剃鬚技術為基礎的。在其100多年的歷史中,吉列開創了許許多多的行業第一:金·吉列於1895年發明了一次性剃鬚刀片,剃鬚刀架(1946年)、TracII雙刀剃鬚刀(1971年)、Atra旋轉頭剃鬚刀(1977年)、Sensor彈簧剃鬚刀(1990年)以及“鋒速3”3刀剃鬚刀。這些新產品的不斷推出使吉列得以保持,絕對的市場佔有率和較高的利潤率。

「態度營銷分享」營銷即戰爭——《戰爭論》的啟示

【營銷進攻戰】

進攻戰適用於處於市場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公司。其中最重要的原則是找到領先者的內在弱點,並向此弱點發起持續攻擊,只攻擊一點不及其餘。

如果你沒有獲得絕對的優勢,那就必須集中現有的資源,在決定性的關健環節創造相對優勢。

進攻者要緊緊盯住領先者並弄明白,我要如何才能讓他的市場份額減少呢?

營銷戰是心智資源的爭奪戰,人的頭腦便是戰場。一切進攻應在此基礎上進行。你的武器應該是語言、文字、圖象、聲音、視頻等,一切可以搶佔心智的信息載體。

進攻戰要儘可能在狹窄的陣地上發動進攻。只有在突破防線之後,進攻才能橫向擴展,進而佔領陣地。

任何強大的對手都存在著強勢中的弱點,而且這個弱點往往是基因中帶來的,無法消弭。

如當年佔據統治地位的柯達,他的固有弱點是什麼呢?那就是膠片都有固定的使用日期,而數碼產品卻可以永久保存。

「態度營銷分享」營銷即戰爭——《戰爭論》的啟示

【營銷側翼戰】

市場營銷戰中,最具創新性的形式是側翼戰。多年來,大多數重大的營銷勝利都是側翼戰。

一次好的側翼戰應該在無人競爭的地區展開,即在藍海市場展開進攻。

藍海進攻,並不需要生產出現有市場上沒有的新產品,只要你的產品中有創新或獨特的部分即可。

營銷理論把這叫做“市場細分”,即尋找市場空缺。側翼戰的要害在於,你必須第一個搶佔某個細分市場。

假如一個山頭尚無設防,一個班的兵力就可以把它打下來。但是假如對方已經設防,那麼也許就需要一個團的兵力付出重大代價才行。

因此,側翼戰的關健在於策劃和戰術奇襲。

「態度營銷分享」營銷即戰爭——《戰爭論》的啟示

【營銷游擊戰】

營銷戰中,絕大多數的公司都應該打游擊戰。

一般來說一個市場中,每100家公司,只有1家應該打防禦戰,2家打進攻戰,3家進行側翼進攻,剩下的94家都應該打游擊戰。

毛主席說:“敵進我退,底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游擊戰中你必須在市場上尋找一小塊你足以防禦的細分市場,要小得足以守得住。

這塊細分市場應該大到足以生存和贏利,而又要小得不足以引起其他市場領先者的興趣。

在CAD(電腦輔助設計)工作站市場,電腦視景(Computervision)公司比IBM 公司還強大。電腦視景在市場份額上以21∶19 領先於IBM 公司,這一優勢成為電腦視景公司不惜一切代價必須保住的優勢。這就是一種典型的游擊戰略。

正如戰略一詞在字典中的定義就是“針對敵人確立最有利的位置”,任何企業都應“先勝而後求戰”。戰爭思維無時不在影響著我們的營銷之戰。

專注營銷乾貨分享,歡迎關注、點贊、收藏、分享與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