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现梅:读了那么多,孩子为什么还是不会写【蜂蜜阅读】

纪现梅:读了那么多,孩子为什么还是不会写【蜂蜜阅读】

“阅读伴成长”系列公益讲座

4月18日起至4月24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蜂蜜阅读助力青少年成长,携手关工委健体中心新华社花漾搜索等共同推出“阅读伴成长”系列公益讲座。4月19日下午七点半第二场正式开讲,我们邀请到了《当代教育家》杂志蜂蜜人物、最受孩子们喜爱的魔法写作老师——纪现梅老师,分享孩子“读了那么多,为什么还是不会写?”。

主讲人 | 纪现梅


大家好,我是老纪,问之力教育的创始人,很高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在蜂蜜阅读这个平台,跟大家一起聊一聊阅读写作这件事。人这一辈子,大事也好,小事也罢,总是得干点啥,要说我自己,大半辈子的时间,也就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创立了问之力教育,而问之力教育的核心就是提出问题。所以,今天,我的讲座还是从提出问题开始:读了那么多,为什么还是不会写?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说清楚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相对写作而言,读书有什么用?


阅读的第一个作用:最基本的,可以积累词汇。


什么意思呢?如果把写文章比作是裁缝做衣服的话,那么,阅读就是积攒布料,各种质地、各种颜色,为做衣服进行物质准备。很多小学老师让孩子摘抄好词好句,就是这个目的。


但是,我是反对摘抄好词好句的。为什么呢?


第一,本来就不存在什么好词好句。


如果有好词好句的话,那岂不是还有坏词坏句?比如狡猾这个词,你说它是好词还是坏词?其实,无论什么词,只要用的合适,就是好词好句。譬如马桶,放在厕所,就是好马桶,放在客厅,就会被诟病。


因为这两年,我都在带着孩子上网课,后来,从他们那里我知道,所谓好词好句,就是成语,这是不对的,因为小孩子成语用的多了,孩子本该有的那些灵性那些审美就消失了。为什么呢?因为成语常常是干瘪、固化、抽象的。


之前,曾经跟一个妈妈说起这个事情,于是她就拿自己家孩子做了个实验,她给了孩子两段文字:


  • A春天来了,园子里各种花都开了,园子里一片鸟语花香。
  • B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萧红


然后让孩子判断,哪一段写的好,孩子果然说第一段,为什么?用了成语。这绝对不是什么令人开心的事情。


第二,孩子不爱写字。


如果你家有孩子的话,你就会知道我说的是真的。绝大多数小孩子无比讨厌写字,写字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情。这个困难,会直接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


我们本来是千方百计想要培养孩子喜欢读书,却又逼着他去做自己讨厌的事情,这不是南辕北辙吗?我们再来看看那些美国人,搞什么睡衣读书会魔术读书会?为什么?诱惑孩子爱上读书啊!而我们在干什么?让孩子写字!这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我们接着说阅读的作用。


阅读的第二个作用是,培养语感。


什么是语感?就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说的直接一点,就是如果有个病句,不用分析,一下子就能感知到。而且自己也不会说病句。做过语文老师的人都知道,批作文的时候,常常做的一件事就是修改病句,费劲吧啦地改啊改啊,一厢情愿地以为下次不会了,结果下次交上的作文——涛声依旧。为什么?路径不对。


语感的形成,是孩子们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接触别人的语言,在模仿的过程中,不断碰撞、积淀,水到渠成的。就像小孩子说话,在他会说话之前,我们跟孩子说了多少废话啊,从我们大量输入,到有一天孩子突然输出,这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也一样。


要让这两个方面起作用,最好的方式就是复述。我的问之力八步阅读的第五步就是复述,照着思路图,进行复述。


这个过程,一方面,努力学习别人的语言——当他表达不清的时候,他就会去看看人家怎么表达的;另一方面,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语文老师大都很注重人文教育殊不知,人文教育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孩子们用各种方式阅读的过程中自己悟出来的——学贵有悟,没有悟,一切外在的信息都是狗皮膏药,贴不住的。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表演。其实就是情景式复述。小孩子是很喜欢演的,因为他们本来就是用肢体学习的。演的过程其实也练习了表达,而且好玩,而且为了演,他们要做各种各样的道具,这又培养了动手的能力,多好的事情啊。


纪现梅:读了那么多,孩子为什么还是不会写【蜂蜜阅读】

孩子为了表演做的道具


以上两个作用:积累词汇和形成语感,就是一种浅阅读。


孩子只要阅读的量足够,达成浅阅读是没有问题的。什么意思呢?就是他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会找不到词,不会说病句。这是大多数孩子能够达成的层次。


但是,要会写作文,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为什么?


如果把写作文比喻成建楼的话,那么词汇不过是一些瓦块石头,句子就是个简单的不会塌的墙,这距离盖楼还远着呢?要盖成一座楼,孩子得是什么?得是工程师,得会设计,得把图纸画出来,照着图纸,把这些瓦块石头组成一座楼,孩子得是工程师。


那么,怎么成为工程师?


孩子的第一学习是模仿,所以,首先得学会把别人的楼拆开看看,人家是怎么建的。换句话说,就是从人家的楼看出之前设计的图纸是什么样子的,给人家还原出来。


上一周,我带孩子们读了一个故事,名字叫《獾的礼物》。


纪现梅:读了那么多,孩子为什么还是不会写【蜂蜜阅读】


这是四年级一个叫唐骏涵的小孩子读完之后,画的思路图,这个图,就相当于工程师画的设计图纸。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有一只獾,年纪老了,死去了,然后它的伙伴很悲痛,无所适从,回忆起獾生前给他们的那些技能,很怀念,后来,春天来了,他们从悲痛中走出来,很感谢獾给他们带来的种种美好。


然后,我们一起观察这个思路图,于是,孩子们发现,死亡并没有那么可怕,不过是精神离开肉体的一个过程,所以,獾对待这件事非常平静;他们还发现,接受别人的死亡需要一个过程,就像这群小伙伴,刚刚听到獾死的时候,非常悲痛,鼹鼠甚至放声大哭;冬天的时候有些无所适从,到了春天的时候则开始怀念獾曾经为他们做过的一切;最后,从悲痛中走出来,深深地感谢獾。有个小孩发现,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当你死亡的时候,能够给别人留下多少美好的回忆,因为,小动物们之所以怀念獾,就是因为他教会了自己很多很多的技能;也有孩子发现,獾送给大家的礼物很特别,一般来说,我们送的礼物都是一些具体的物品,比如一块手表,一串项链,等等,而獾送给别人的则是一些技能,比如,教会了鼹鼠剪纸,教会青蛙滑冰,教会狐狸打领带,教会兔子太太烤姜饼。所以,最好的礼物就是教给别人一些技能,这样他们可以受益一生;还有孩子发现,这个獾很会因材施教,因为他教鼹鼠剪纸,是因为鼹鼠很会用剪刀,教青蛙滑冰,因为青蛙本来就生活在水里。等等。而所有这些发现,这些思考,都是孩子精神上的成长,而这些发现,都是基于画出这个思路图,从整体上观察分析感悟出来的。


而这,就是深阅读。


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这个深阅读孩子是无法自己达成的,需要父母或者老师引领。比如像我网课的孩子,至少也得需要差不多半年的课程才可以学会。


深阅读可以解决写作的两个核心问题:


第一,怎么写。


如果说阅读是从A到B,那么写作就是从B到A。就说这个思路图,阅读的时候,它是帮助孩子理解文章的一个工具,到了写作,则是自己盖楼的一张图纸。


纪现梅:读了那么多,孩子为什么还是不会写【蜂蜜阅读】


这是一个叫张宇泽的小孩画的,他也是4年级,这是他自己写作文之前画的思路。我们一看就知道,他这是要按照时间顺序来叙事。先是一个炎炎夏日,兔子想跟乌龟再比赛一次。然后第二天,他们开始比赛,乌龟让兔子把耳朵耷拉下来,热的不行,结果输掉了。接下来的半年,乌龟和兔子又比赛了好几次,乌龟各种运用自己聪明才智,结果都获得了胜利。最后,兔子服了乌龟。结尾得出结论:应该像乌龟那样,遇到问题多想法去解决问题。


我们常常看到那些写不出作文的孩子,他们在写的时候,基本是一种挤牙膏的状态,挤出一点就写一点,写一点再挤出来一点,心中根本就没谱,就跟盖楼似的,就垒,垒到哪算哪,至于整个楼是什么样子,根本不知道。所以,每次写个作文那是无比地愁啊。之前,我的一个网课学生的家长形容他家孩子写作文的样子,说的特别好玩,说是跟便秘似的,那叫一个痛苦。


还有些小孩写作文喜欢涂抹,好不容易写了一行,哗,全部划掉,重来,为什么?脑袋里没有思路,东街东流,西街西淌,整个就是盘古开天之前的情景,一片混沌。


所以,只有深度阅读才能解决孩子怎么写的问题。


或有家长说,我们家孩子也没有学这个,作文也写的很好啊!这话还真不假,那是为什么呢?因为生的好,对的,就是天赋。比如莫言,小学水平,谁教他写作了,没人教,照样诺贝尔,为什么?天赋!所以,要么生的好,要么教的好。二者必居其一。不知您家孩子属于哪一种。


总之,深阅读可以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但是,写作文,不仅仅是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还要解决写什么和为什么写的问题。


怎么解决?


首先,到自然中去。


萧红为什么能写出《呼兰河传》,人家有条呼兰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话都说烂了,但确实是真理。如果您家孩子每天过的日子就是写完了数学作业写语文,写完了语文写英语,从奥数班出来进了英语班,英语班出来进了钢琴班,我不是说这些班不好,但是说实话,良莠不齐,而且,莠的居多。但是,孩子们一直都像是木偶一样过着被操纵的生活,没有自由空间的孩子是不会产生自己的思想的,没有自己的思想,也便不会有表达的欲望。


给大家看一段孩子写的文章:


快看,太阳打着哈欠从墙头冒出了脑袋尖,跟着浮出了身子,紧接着,整个身体都从墙头跳了出来。它用尽力量,摇晃着肥胖的身躯向上飞,吃力的脸都涨红了。

他觉得实在飞不动了,就请身边的云把它托到上面去。云答应了。太阳一下子轻松了许多,脸变成了惬意的金黄色。但是云们却很不满意——太阳太胖了,它们的脸都因为托运太阳而涨得通红。云大口地喘气,风就刮起来了,那是温暖的风。

云总算把太阳送到了蓝天办公室,松了口气,脸上的红色也褪去了。云怒气冲冲地说:“懒太阳,你给我好好办公,不许乱跑!”说完就走了。

于是太阳就乖乖滴开始工作了。太阳就这样工作了一天,回家睡大觉去了。

第二天,第三天……一天又一天的重复。不过有时,太阳也要闹脾气。他几天不想上班,宅在家里打游戏。他总是打输,就要哭闹。有时泪水滴到手机上,那破手机还会漏电。这就是下雨或雷阵雨天。


这个小作者叫马梓宸,今年上四年级。他怎么会写这样一个文章?那是因为我的第三期网络写作课布置了一个任务:看一次日出。我记得那一周,整个家长微信群里可热闹了,有的白白起了个大早,结果赶上阴天,没看上;有的没时间,只好自作主张看了个日落,但是,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原来,自然界中有这么多美好的东西,但是,都被我们忽略掉了。


在语文界,巴金先生写的《海上日出》是经典,但是,我觉得,马梓宸的这篇文章比他的更胜一筹,因为这里有孩子视角的灵性:那古灵精怪的想象,那超强的想象力,我们大人真的是望尘莫及。


我的朋友圈,百分之八十的内容,都是在显摆我的学生,为什么?因为他们真的很厉害。


写作是什么?是人的想象力、思维力的文字呈现。


如果只是把孩子关在教室里,天天听老师叨叨叨,叨叨叨,他们的这些能力如何得到训练?没有了这些能力,又逼着他去写作,这不是逼着没有怀孕的女人生孩子吗?


草地冷冷清清,没有一只蛐蛐或蝈蝈吟唱欢乐的歌谣。又干又黄的草地,偶尔会有蟋蟀在微弱地哼着,那些坚强的蝈蝈在寒风中颤抖着身体,却再也唱不出往日动听的歌曲。


我看到它们了,于是,用指尖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触角,问道:“今晚这么冷,你们为什么不回到草丛里?蝈蝈没有回答,只是轻轻地晃了晃它们的触角。


我又走了一会儿,发现地上有一只黑框蟾蜍,“噗嗒、噗嗒”地跳过草丛,我蹲下来,问道:“蟾蜍?今晚这么冷,你出来干什么?”这只没礼貌的蟾蜍连理都没理我,它只是跺了跺脚,然后头也不回的跑进了草丛,临走时还撒了一泡尿。


我继续绕着马路边走,又发现地上有一只毛毛虫,缓缓地爬着,我又蹲下来跟它打了个招呼,它似乎被吓到了,缩了缩身子,什么也没说。


于是,我只好无奈地回家了。


好一个寂寞的秋夜。


这段文字的作者叫郭晋辰,5年级,嗯,就是这个小不点儿。


他怎么会写这个,因为我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在你的秘密基地最少呆30分钟,爱干啥干啥。


刚刚布置这个的时候,很多家长说,孩子哪有什么秘密基地,我说,甭操心。结果,文章一出来,各种奇葩的秘密基地都出来了,


走进秘密基地,踏过草地,虫儿飞起,小虫和蚊子拥抱我的脸,坐在石头上,万物似乎有了生命。


上空,树儿在窃窃私语,我问它们:“你们在说什么呀?”其中的一棵大树说:“我们在讨论今天刮什么风。”


这个小孩叫葛俊畅,他的秘密基地就是一个有草丛有树有石头的角落。


瞧,在自然中,孩子的灵性自然呈现:我们大人有想过刮什么风是树们商量出来的吗?我一辈子也想不出来。


纪现梅:读了那么多,孩子为什么还是不会写【蜂蜜阅读】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它处处充满了未知,而孩子对于未知的世界总是充满了好奇,好奇,就要提问,提问,就要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的感受力、思维力、想象力就会得到充分的训练,这些东西训练出来,那么他对这个世界的一件事、每个事物都会非常敏感,有了一颗敏感的心,写东西?那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


法布尔为什么能够写出《昆虫记》?


因为他有一个荒原,他天天在里边观察研究提问思考。


这就像是做饭,首先得有米不是?这个观察研究提问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种稻收米的过程。


如果法布尔他妈天天让他去补习班刷题,他能写出《昆虫记》?显然不能。


每一个孩子,只要我们把他放进大自然,他就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他就自然而然地把自然界的事物之间建立关系,然后,写作也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一个手中没米的孩子,你却非得让他蒸米饭,不但蒸,还得蒸一大锅,——动辄要求几百字,不但蒸一大锅,还得色香味俱全——动辄要求生动形象有真情实感这,这不是逼死人的节奏吗?


说到这儿,忍不住插一句啊,我们很明显的看见,现在,近视的孩子是越来越多了,而且,越来越低龄化,有人说,是用这些电子产品太多了,可是,那些欧洲的美国的孩子也用的很多啊,为什么不像我们这么多呢?是我们的孩子在室内的时间太长了!!他每天看的都是近距离的东西而没有远距离的调节。


所以,带孩子到自然中去,不仅可以让孩子有东西可写,还能让他健康。


跟着老纪上了几次课后,我欣喜儿子的改变,更庆幸我有些进步了!我如顿悟般清醒,这几年来,我对孩子做了些什么?总是对他说,你看了那么多书,为什么连个小作文都不会写?想想自己真是愚昧,愚昧至极呀!记得小时候与儿子在草丛中嬉戏,儿子随口就会说出风是花与蝴蝶的媒婆,蝴蝶是花的新娘…我诧异,惊喜,但却不知这些美词儿从何得来?


这是一个叫贾慧铧的孩子的妈妈写给我的一段文字,不是我老纪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让孩子有变化,是自然的力量,因为,大自然真的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说到这儿,顺便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林间最后的小孩。或许,可以给您一些启示。


其次,得让孩子动手做事情,因为,更多的时候,孩子是用肢体学习的。


我因为好奇推拉橡皮的工作原理,所以把它拔了下来,研究了一番。

首先,我把橡皮的推拉杆推到了最顶端,并把橡皮拔了出来。

然后,我推动了一下橡皮拉杆部分的锁定键,发现原来是这样的:当橡皮锁定键被拉下时,卡在了波浪齿的凹槽里,以挡住推拉键的去路,使橡皮无法上下移动。我总算是搞明白这个锁定键的用途了。

看着手里的拉杆橡皮,我脑海里又浮现出来一个问题:这个拉杆键是怎么带动橡皮移动的呢?想来想去,我决定再拆一次橡皮。我拆下橡皮,然后一个档一个档地移动着橡皮拉杆,我终于发现了,原来橡皮拉杆连接着橡皮底座,拉杆移动时,橡皮底座也在移动,底座上放的橡皮就跟着一起移动了。

我把一块已经干掉的橡皮泥轻轻地放在了橡皮底座上,迅速地推动了橡皮拉杆,橡皮泥嗖的一声滑出了橡皮底座,飞了出去。

好惊叹呀,原来一个小小的拉杆橡皮,也可以这么有趣!


这篇文字的小作者叫施懿恬 ,3年级了。


她怎么会写这个,因为,我布置了一个作业,就是基于好奇去做一件事,当然,前提是安全。


于是,五花八门的事情都出来了。一个叫柳云峰的小孩研究,手表能不能直接用电线充电,还有一个孩子更奇葩,他研究了为什么爸爸的脚不臭,而自己的脚却奇臭无比。


我和老卢成了一组,我俩决定分头找。商量完更各奔东西,我蹲下身子,拨开一束束草丛、一张张树叶、一个个小石头仔细寻找。“找到了!找到了!”一组同学高呼。我心想,看来得快点儿,不然就输定了。我找了好几个草丛,连个硬币的影子都没有看见。突然,一道刺眼的亮光在我眼力闪动,我大喜,箭步冲了过去,谁知只是一颗玻璃片,白高兴了。我垂头丧气头地朝花台边的落叶上瞧,哇!硬币!我暗自高兴,终于找到了。这使我倍受鼓舞,又充满信心。


这个小作者是谭钦瑞,他在干啥,在找硬币,为什么找硬币?因为我给他们布置的作业是:用两块钱使5个人快乐。于是这个孩子开始思考、设计。


妈妈从零钱包抓出来一叠硬币,我数了15个1角和1个5角,一共两元钱,然后拉着妈妈走向了大街。我一边走一边想,怎样才能使5个人快乐呢?买两元钱的食物给家里的5个人一起分享,那也太无趣了;分别投进5个捐款箱,那也太微不足道了;不如叫5个同学出来玩,把两元钱设为游戏的奖励。嗯!不错,就这样办。


这个过程,训练的是什么?是孩子的创意思维,同时,在行动的过程中学会合作,而所有这些,都可以在写作中自然呈现出来。

我本以为它里面会有非常多的血涌出来,但是,他这里面却异常的干净,里面是一片白花花的。但是当我快要剪到头的时候,我却发现,它边上的肉居然是红色的,然后,我便看到了一条白色的长条状的东西。妈妈告诉我,这应该是鱼胶,非常有营养,我就把他从根源用剪刀剪开了摆在一边。

这时候里面又出现了一个粉红色的长条的东西,我想这应该就是鱼的肠道吧,于是我把它拔出来,果不其然,他后面还跟着一长条的肠道,这时候我看到了它的鱼鳃,它是血红色的,这下我明白了,他的身体里没有血,肯定是因为血都灌到了鱼鳃里面,这时候我想到,鱼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所以我要把鱼腮也解剖出来,但是我把手伸进去去,突然被一根根的刺扎到了,我想为什么鱼的鳃里要有刺呢?鱼不会被自己的刺给刺到吗?我的手都破皮了。

这是一个叫林正赫的孩子写的,他在干什么?在解剖鱼,因为我的作业就是解剖一条鱼。我们看这个孩子,在解剖的过程中,观察、提问、解决问题,一个都不少,这就是人类正常的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呈现!

后来,疫情来了,我就天天琢磨着让他们在家里干点啥事情,然后,我们就做过房子,就是按照自家房子的比例缩小做一个,于是很多孩子把自家的房产证都鼓捣出来研究呢。有数学老师说,老纪,你这是抢了数学老师的活啊,我说,我没想过,也不懂,但是,我知道,孩子要写作,那首先得有事可写,得有想表达的欲望。至于做的事情是数学的还是语文的,都不重要。所以,后来我们又包过饺子,演过剧,还自己给自己设计过房子。


纪现梅:读了那么多,孩子为什么还是不会写【蜂蜜阅读】


这些例子,每个家长都可以让孩子来做,既是很棒的亲子陪伴,又可以解决孩子的写作问题,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直播预告:

主题:给孩子种一颗阅读树

主讲人:余治萤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第六届理事长


时间:4月20日 19:30-20:30


扫码观看)

纪现梅:读了那么多,孩子为什么还是不会写【蜂蜜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