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現梅:讀了那麼多,孩子為什麼還是不會寫【蜂蜜閱讀】

紀現梅:讀了那麼多,孩子為什麼還是不會寫【蜂蜜閱讀】

“閱讀伴成長”系列公益講座

4月18日起至4月24日,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蜂蜜閱讀助力青少年成長,攜手關工委健體中心新華社花漾搜索等共同推出“閱讀伴成長”系列公益講座。4月19日下午七點半第二場正式開講,我們邀請到了《當代教育家》雜誌蜂蜜人物、最受孩子們喜愛的魔法寫作老師——紀現梅老師,分享孩子“讀了那麼多,為什麼還是不會寫?”。

主講人 | 紀現梅


大家好,我是老紀,問之力教育的創始人,很高興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在蜂蜜閱讀這個平臺,跟大家一起聊一聊閱讀寫作這件事。人這一輩子,大事也好,小事也罷,總是得乾點啥,要說我自己,大半輩子的時間,也就幹了一件事,那就是創立了問之力教育,而問之力教育的核心就是提出問題。所以,今天,我的講座還是從提出問題開始:讀了那麼多,為什麼還是不會寫?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說清楚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相對寫作而言,讀書有什麼用?


閱讀的第一個作用:最基本的,可以積累詞彙。


什麼意思呢?如果把寫文章比作是裁縫做衣服的話,那麼,閱讀就是積攢布料,各種質地、各種顏色,為做衣服進行物質準備。很多小學老師讓孩子摘抄好詞好句,就是這個目的。


但是,我是反對摘抄好詞好句的。為什麼呢?


第一,本來就不存在什麼好詞好句。


如果有好詞好句的話,那豈不是還有壞詞壞句?比如狡猾這個詞,你說它是好詞還是壞詞?其實,無論什麼詞,只要用的合適,就是好詞好句。譬如馬桶,放在廁所,就是好馬桶,放在客廳,就會被詬病。


因為這兩年,我都在帶著孩子上網課,後來,從他們那裡我知道,所謂好詞好句,就是成語,這是不對的,因為小孩子成語用的多了,孩子本該有的那些靈性那些審美就消失了。為什麼呢?因為成語常常是乾癟、固化、抽象的。


之前,曾經跟一個媽媽說起這個事情,於是她就拿自己家孩子做了個實驗,她給了孩子兩段文字:


  • A春天來了,園子裡各種花都開了,園子裡一片鳥語花香。
  • B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蕭紅


然後讓孩子判斷,哪一段寫的好,孩子果然說第一段,為什麼?用了成語。這絕對不是什麼令人開心的事情。


第二,孩子不愛寫字。


如果你家有孩子的話,你就會知道我說的是真的。絕大多數小孩子無比討厭寫字,寫字對他們來說是一件無比困難的事情。這個困難,會直接破壞孩子的閱讀興趣。


我們本來是千方百計想要培養孩子喜歡讀書,卻又逼著他去做自己討厭的事情,這不是南轅北轍嗎?我們再來看看那些美國人,搞什麼睡衣讀書會魔術讀書會?為什麼?誘惑孩子愛上讀書啊!而我們在幹什麼?讓孩子寫字!這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我們接著說閱讀的作用。


閱讀的第二個作用是,培養語感。


什麼是語感?就是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說的直接一點,就是如果有個病句,不用分析,一下子就能感知到。而且自己也不會說病句。做過語文老師的人都知道,批作文的時候,常常做的一件事就是修改病句,費勁吧啦地改啊改啊,一廂情願地以為下次不會了,結果下次交上的作文——濤聲依舊。為什麼?路徑不對。


語感的形成,是孩子們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接觸別人的語言,在模仿的過程中,不斷碰撞、積澱,水到渠成的。就像小孩子說話,在他會說話之前,我們跟孩子說了多少廢話啊,從我們大量輸入,到有一天孩子突然輸出,這就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閱讀也一樣。


要讓這兩個方面起作用,最好的方式就是複述。我的問之力八步閱讀的第五步就是複述,照著思路圖,進行復述。


這個過程,一方面,努力學習別人的語言——當他表達不清的時候,他就會去看看人家怎麼表達的;另一方面,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語文老師大都很注重人文教育殊不知,人文教育不是靠老師講出來的,而是孩子們用各種方式閱讀的過程中自己悟出來的——學貴有悟,沒有悟,一切外在的信息都是狗皮膏藥,貼不住的。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表演。其實就是情景式複述。小孩子是很喜歡演的,因為他們本來就是用肢體學習的。演的過程其實也練習了表達,而且好玩,而且為了演,他們要做各種各樣的道具,這又培養了動手的能力,多好的事情啊。


紀現梅:讀了那麼多,孩子為什麼還是不會寫【蜂蜜閱讀】

孩子為了表演做的道具


以上兩個作用:積累詞彙和形成語感,就是一種淺閱讀。


孩子只要閱讀的量足夠,達成淺閱讀是沒有問題的。什麼意思呢?就是他們寫作文的時候不會找不到詞,不會說病句。這是大多數孩子能夠達成的層次。


但是,要會寫作文,僅有這些是不夠的。為什麼?


如果把寫作文比喻成建樓的話,那麼詞彙不過是一些瓦塊石頭,句子就是個簡單的不會塌的牆,這距離蓋樓還遠著呢?要蓋成一座樓,孩子得是什麼?得是工程師,得會設計,得把圖紙畫出來,照著圖紙,把這些瓦塊石頭組成一座樓,孩子得是工程師。


那麼,怎麼成為工程師?


孩子的第一學習是模仿,所以,首先得學會把別人的樓拆開看看,人家是怎麼建的。換句話說,就是從人家的樓看出之前設計的圖紙是什麼樣子的,給人家還原出來。


上一週,我帶孩子們讀了一個故事,名字叫《獾的禮物》。


紀現梅:讀了那麼多,孩子為什麼還是不會寫【蜂蜜閱讀】


這是四年級一個叫唐駿涵的小孩子讀完之後,畫的思路圖,這個圖,就相當於工程師畫的設計圖紙。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有一隻獾,年紀老了,死去了,然後它的夥伴很悲痛,無所適從,回憶起獾生前給他們的那些技能,很懷念,後來,春天來了,他們從悲痛中走出來,很感謝獾給他們帶來的種種美好。


然後,我們一起觀察這個思路圖,於是,孩子們發現,死亡並沒有那麼可怕,不過是精神離開肉體的一個過程,所以,獾對待這件事非常平靜;他們還發現,接受別人的死亡需要一個過程,就像這群小夥伴,剛剛聽到獾死的時候,非常悲痛,鼴鼠甚至放聲大哭;冬天的時候有些無所適從,到了春天的時候則開始懷念獾曾經為他們做過的一切;最後,從悲痛中走出來,深深地感謝獾。有個小孩發現,生命的價值就在於當你死亡的時候,能夠給別人留下多少美好的回憶,因為,小動物們之所以懷念獾,就是因為他教會了自己很多很多的技能;也有孩子發現,獾送給大家的禮物很特別,一般來說,我們送的禮物都是一些具體的物品,比如一塊手錶,一串項鍊,等等,而獾送給別人的則是一些技能,比如,教會了鼴鼠剪紙,教會青蛙滑冰,教會狐狸打領帶,教會兔子太太烤薑餅。所以,最好的禮物就是教給別人一些技能,這樣他們可以受益一生;還有孩子發現,這個獾很會因材施教,因為他教鼴鼠剪紙,是因為鼴鼠很會用剪刀,教青蛙滑冰,因為青蛙本來就生活在水裡。等等。而所有這些發現,這些思考,都是孩子精神上的成長,而這些發現,都是基於畫出這個思路圖,從整體上觀察分析感悟出來的。


而這,就是深閱讀。


對於大多數孩子而言,這個深閱讀孩子是無法自己達成的,需要父母或者老師引領。比如像我網課的孩子,至少也得需要差不多半年的課程才可以學會。


深閱讀可以解決寫作的兩個核心問題:


第一,怎麼寫。


如果說閱讀是從A到B,那麼寫作就是從B到A。就說這個思路圖,閱讀的時候,它是幫助孩子理解文章的一個工具,到了寫作,則是自己蓋樓的一張圖紙。


紀現梅:讀了那麼多,孩子為什麼還是不會寫【蜂蜜閱讀】


這是一個叫張宇澤的小孩畫的,他也是4年級,這是他自己寫作文之前畫的思路。我們一看就知道,他這是要按照時間順序來敘事。先是一個炎炎夏日,兔子想跟烏龜再比賽一次。然後第二天,他們開始比賽,烏龜讓兔子把耳朵耷拉下來,熱的不行,結果輸掉了。接下來的半年,烏龜和兔子又比賽了好幾次,烏龜各種運用自己聰明才智,結果都獲得了勝利。最後,兔子服了烏龜。結尾得出結論:應該像烏龜那樣,遇到問題多想法去解決問題。


我們常常看到那些寫不出作文的孩子,他們在寫的時候,基本是一種擠牙膏的狀態,擠出一點就寫一點,寫一點再擠出來一點,心中根本就沒譜,就跟蓋樓似的,就壘,壘到哪算哪,至於整個樓是什麼樣子,根本不知道。所以,每次寫個作文那是無比地愁啊。之前,我的一個網課學生的家長形容他家孩子寫作文的樣子,說的特別好玩,說是跟便秘似的,那叫一個痛苦。


還有些小孩寫作文喜歡塗抹,好不容易寫了一行,譁,全部劃掉,重來,為什麼?腦袋裡沒有思路,東街東流,西街西淌,整個就是盤古開天之前的情景,一片混沌。


所以,只有深度閱讀才能解決孩子怎麼寫的問題。


或有家長說,我們家孩子也沒有學這個,作文也寫的很好啊!這話還真不假,那是為什麼呢?因為生的好,對的,就是天賦。比如莫言,小學水平,誰教他寫作了,沒人教,照樣諾貝爾,為什麼?天賦!所以,要麼生的好,要麼教的好。二者必居其一。不知您家孩子屬於哪一種。


總之,深閱讀可以解決怎麼寫的問題。


但是,寫作文,不僅僅是要解決怎麼寫的問題,還要解決寫什麼和為什麼寫的問題。


怎麼解決?


首先,到自然中去。


蕭紅為什麼能寫出《呼蘭河傳》,人家有條呼蘭河。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話都說爛了,但確實是真理。如果您家孩子每天過的日子就是寫完了數學作業寫語文,寫完了語文寫英語,從奧數班出來進了英語班,英語班出來進了鋼琴班,我不是說這些班不好,但是說實話,良莠不齊,而且,莠的居多。但是,孩子們一直都像是木偶一樣過著被操縱的生活,沒有自由空間的孩子是不會產生自己的思想的,沒有自己的思想,也便不會有表達的慾望。


給大家看一段孩子寫的文章:


快看,太陽打著哈欠從牆頭冒出了腦袋尖,跟著浮出了身子,緊接著,整個身體都從牆頭跳了出來。它用盡力量,搖晃著肥胖的身軀向上飛,吃力的臉都漲紅了。

他覺得實在飛不動了,就請身邊的雲把它託到上面去。雲答應了。太陽一下子輕鬆了許多,臉變成了愜意的金黃色。但是雲們卻很不滿意——太陽太胖了,它們的臉都因為託運太陽而漲得通紅。雲大口地喘氣,風就刮起來了,那是溫暖的風。

雲總算把太陽送到了藍天辦公室,鬆了口氣,臉上的紅色也褪去了。雲怒氣衝衝地說:“懶太陽,你給我好好辦公,不許亂跑!”說完就走了。

於是太陽就乖乖滴開始工作了。太陽就這樣工作了一天,回家睡大覺去了。

第二天,第三天……一天又一天的重複。不過有時,太陽也要鬧脾氣。他幾天不想上班,宅在家裡打遊戲。他總是打輸,就要哭鬧。有時淚水滴到手機上,那破手機還會漏電。這就是下雨或雷陣雨天。


這個小作者叫馬梓宸,今年上四年級。他怎麼會寫這樣一個文章?那是因為我的第三期網絡寫作課佈置了一個任務:看一次日出。我記得那一週,整個家長微信群裡可熱鬧了,有的白白起了個大早,結果趕上陰天,沒看上;有的沒時間,只好自作主張看了個日落,但是,幾乎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原來,自然界中有這麼多美好的東西,但是,都被我們忽略掉了。


在語文界,巴金先生寫的《海上日出》是經典,但是,我覺得,馬梓宸的這篇文章比他的更勝一籌,因為這裡有孩子視角的靈性:那古靈精怪的想象,那超強的想象力,我們大人真的是望塵莫及。


我的朋友圈,百分之八十的內容,都是在顯擺我的學生,為什麼?因為他們真的很厲害。


寫作是什麼?是人的想象力、思維力的文字呈現。


如果只是把孩子關在教室裡,天天聽老師叨叨叨,叨叨叨,他們的這些能力如何得到訓練?沒有了這些能力,又逼著他去寫作,這不是逼著沒有懷孕的女人生孩子嗎?


草地冷冷清清,沒有一隻蛐蛐或蟈蟈吟唱歡樂的歌謠。又幹又黃的草地,偶爾會有蟋蟀在微弱地哼著,那些堅強的蟈蟈在寒風中顫抖著身體,卻再也唱不出往日動聽的歌曲。


我看到它們了,於是,用指尖輕輕地碰了碰它們的觸角,問道:“今晚這麼冷,你們為什麼不回到草叢裡?蟈蟈沒有回答,只是輕輕地晃了晃它們的觸角。


我又走了一會兒,發現地上有一隻黑框蟾蜍,“噗嗒、噗嗒”地跳過草叢,我蹲下來,問道:“蟾蜍?今晚這麼冷,你出來幹什麼?”這隻沒禮貌的蟾蜍連理都沒理我,它只是跺了跺腳,然後頭也不回的跑進了草叢,臨走時還撒了一泡尿。


我繼續繞著馬路邊走,又發現地上有一隻毛毛蟲,緩緩地爬著,我又蹲下來跟它打了個招呼,它似乎被嚇到了,縮了縮身子,什麼也沒說。


於是,我只好無奈地回家了。


好一個寂寞的秋夜。


這段文字的作者叫郭晉辰,5年級,嗯,就是這個小不點兒。


他怎麼會寫這個,因為我給他們佈置了一個作業:在你的秘密基地最少呆30分鐘,愛幹啥幹啥。


剛剛佈置這個的時候,很多家長說,孩子哪有什麼秘密基地,我說,甭操心。結果,文章一出來,各種奇葩的秘密基地都出來了,


走進秘密基地,踏過草地,蟲兒飛起,小蟲和蚊子擁抱我的臉,坐在石頭上,萬物似乎有了生命。


上空,樹兒在竊竊私語,我問它們:“你們在說什麼呀?”其中的一棵大樹說:“我們在討論今天刮什麼風。”


這個小孩叫葛俊暢,他的秘密基地就是一個有草叢有樹有石頭的角落。


瞧,在自然中,孩子的靈性自然呈現:我們大人有想過刮什麼風是樹們商量出來的嗎?我一輩子也想不出來。


紀現梅:讀了那麼多,孩子為什麼還是不會寫【蜂蜜閱讀】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因為它處處充滿了未知,而孩子對於未知的世界總是充滿了好奇,好奇,就要提問,提問,就要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孩子的感受力、思維力、想象力就會得到充分的訓練,這些東西訓練出來,那麼他對這個世界的一件事、每個事物都會非常敏感,有了一顆敏感的心,寫東西?那不過是分分鐘的事情。


法布爾為什麼能夠寫出《昆蟲記》?


因為他有一個荒原,他天天在裡邊觀察研究提問思考。


這就像是做飯,首先得有米不是?這個觀察研究提問思考的過程,就是一個種稻收米的過程。


如果法布爾他媽天天讓他去補習班刷題,他能寫出《昆蟲記》?顯然不能。


每一個孩子,只要我們把他放進大自然,他就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他就自然而然地把自然界的事物之間建立關係,然後,寫作也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一個手中沒米的孩子,你卻非得讓他蒸米飯,不但蒸,還得蒸一大鍋,——動輒要求幾百字,不但蒸一大鍋,還得色香味俱全——動輒要求生動形象有真情實感這,這不是逼死人的節奏嗎?


說到這兒,忍不住插一句啊,我們很明顯的看見,現在,近視的孩子是越來越多了,而且,越來越低齡化,有人說,是用這些電子產品太多了,可是,那些歐洲的美國的孩子也用的很多啊,為什麼不像我們這麼多呢?是我們的孩子在室內的時間太長了!!他每天看的都是近距離的東西而沒有遠距離的調節。


所以,帶孩子到自然中去,不僅可以讓孩子有東西可寫,還能讓他健康。


跟著老紀上了幾次課後,我欣喜兒子的改變,更慶幸我有些進步了!我如頓悟般清醒,這幾年來,我對孩子做了些什麼?總是對他說,你看了那麼多書,為什麼連個小作文都不會寫?想想自己真是愚昧,愚昧至極呀!記得小時候與兒子在草叢中嬉戲,兒子隨口就會說出風是花與蝴蝶的媒婆,蝴蝶是花的新娘…我詫異,驚喜,但卻不知這些美詞兒從何得來?


這是一個叫賈慧鏵的孩子的媽媽寫給我的一段文字,不是我老紀有什麼了不起的本事,讓孩子有變化,是自然的力量,因為,大自然真的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說到這兒,順便給大家推薦一本書:林間最後的小孩。或許,可以給您一些啟示。


其次,得讓孩子動手做事情,因為,更多的時候,孩子是用肢體學習的。


我因為好奇推拉橡皮的工作原理,所以把它拔了下來,研究了一番。

首先,我把橡皮的推拉桿推到了最頂端,並把橡皮拔了出來。

然後,我推動了一下橡皮拉桿部分的鎖定鍵,發現原來是這樣的:當橡皮鎖定鍵被拉下時,卡在了波浪齒的凹槽裡,以擋住推拉鍵的去路,使橡皮無法上下移動。我總算是搞明白這個鎖定鍵的用途了。

看著手裡的拉桿橡皮,我腦海裡又浮現出來一個問題:這個拉桿鍵是怎麼帶動橡皮移動的呢?想來想去,我決定再拆一次橡皮。我拆下橡皮,然後一個檔一個檔地移動著橡皮拉桿,我終於發現了,原來橡皮拉桿連接著橡皮底座,拉桿移動時,橡皮底座也在移動,底座上放的橡皮就跟著一起移動了。

我把一塊已經幹掉的橡皮泥輕輕地放在了橡皮底座上,迅速地推動了橡皮拉桿,橡皮泥嗖的一聲滑出了橡皮底座,飛了出去。

好驚歎呀,原來一個小小的拉桿橡皮,也可以這麼有趣!


這篇文字的小作者叫施懿恬 ,3年級了。


她怎麼會寫這個,因為,我佈置了一個作業,就是基於好奇去做一件事,當然,前提是安全。


於是,五花八門的事情都出來了。一個叫柳雲峰的小孩研究,手錶能不能直接用電線充電,還有一個孩子更奇葩,他研究了為什麼爸爸的腳不臭,而自己的腳卻奇臭無比。


我和老盧成了一組,我倆決定分頭找。商量完更各奔東西,我蹲下身子,撥開一束束草叢、一張張樹葉、一個個小石頭仔細尋找。“找到了!找到了!”一組同學高呼。我心想,看來得快點兒,不然就輸定了。我找了好幾個草叢,連個硬幣的影子都沒有看見。突然,一道刺眼的亮光在我眼力閃動,我大喜,箭步衝了過去,誰知只是一顆玻璃片,白高興了。我垂頭喪氣頭地朝花臺邊的落葉上瞧,哇!硬幣!我暗自高興,終於找到了。這使我倍受鼓舞,又充滿信心。


這個小作者是譚欽瑞,他在幹啥,在找硬幣,為什麼找硬幣?因為我給他們佈置的作業是:用兩塊錢使5個人快樂。於是這個孩子開始思考、設計。


媽媽從零錢包抓出來一疊硬幣,我數了15個1角和1個5角,一共兩元錢,然後拉著媽媽走向了大街。我一邊走一邊想,怎樣才能使5個人快樂呢?買兩元錢的食物給家裡的5個人一起分享,那也太無趣了;分別投進5個捐款箱,那也太微不足道了;不如叫5個同學出來玩,把兩元錢設為遊戲的獎勵。嗯!不錯,就這樣辦。


這個過程,訓練的是什麼?是孩子的創意思維,同時,在行動的過程中學會合作,而所有這些,都可以在寫作中自然呈現出來。

我本以為它裡面會有非常多的血湧出來,但是,他這裡面卻異常的乾淨,裡面是一片白花花的。但是當我快要剪到頭的時候,我卻發現,它邊上的肉居然是紅色的,然後,我便看到了一條白色的長條狀的東西。媽媽告訴我,這應該是魚膠,非常有營養,我就把他從根源用剪刀剪開了擺在一邊。

這時候裡面又出現了一個粉紅色的長條的東西,我想這應該就是魚的腸道吧,於是我把它拔出來,果不其然,他後面還跟著一長條的腸道,這時候我看到了它的魚鰓,它是血紅色的,這下我明白了,他的身體裡沒有血,肯定是因為血都灌到了魚鰓裡面,這時候我想到,魚鰓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器官,所以我要把魚腮也解剖出來,但是我把手伸進去去,突然被一根根的刺扎到了,我想為什麼魚的鰓裡要有刺呢?魚不會被自己的刺給刺到嗎?我的手都破皮了。

這是一個叫林正赫的孩子寫的,他在幹什麼?在解剖魚,因為我的作業就是解剖一條魚。我們看這個孩子,在解剖的過程中,觀察、提問、解決問題,一個都不少,這就是人類正常的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呈現!

後來,疫情來了,我就天天琢磨著讓他們在家裡乾點啥事情,然後,我們就做過房子,就是按照自家房子的比例縮小做一個,於是很多孩子把自家的房產證都鼓搗出來研究呢。有數學老師說,老紀,你這是搶了數學老師的活啊,我說,我沒想過,也不懂,但是,我知道,孩子要寫作,那首先得有事可寫,得有想表達的慾望。至於做的事情是數學的還是語文的,都不重要。所以,後來我們又包過餃子,演過劇,還自己給自己設計過房子。


紀現梅:讀了那麼多,孩子為什麼還是不會寫【蜂蜜閱讀】


這些例子,每個家長都可以讓孩子來做,既是很棒的親子陪伴,又可以解決孩子的寫作問題,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直播預告:

主題:給孩子種一顆閱讀樹

主講人:餘治螢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

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第六屆理事長


時間:4月20日 19:30-20:30


掃碼觀看)

紀現梅:讀了那麼多,孩子為什麼還是不會寫【蜂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