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昭宣中興?

小林歷史觀


談到昭宣中興,就要理解何為中興,中心百度釋義:通常指國家由衰退到復興。漢武帝是一位擁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主動多次進攻匈奴,最後將匈奴趕出了西域和漠北,但是這種高強度大規模軍事行動卻嚴重消耗了漢朝的國力,使漢朝傷了元氣。漠南之戰打完,大漢朝六世集聚的財富基本消耗殆盡,漢武帝開始推出賣官鬻爵的措施來募集資經。此外他還通過重(zhong)收商業稅、改革幣制等措施來進一步斂財,任用桑弘羊作為國家財政部長來進行經濟改革,先後推出了算緡告緡、鹽鐵官營、均輸平輸等措施來刺激經濟維持戰爭支出。這一系列措施導致社會矛盾加劇,貧富差距加大,經濟倒退。在這種情況下,漢宣帝和漢昭帝採取措施在經濟、政治和外交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經濟方面:輕徭薄賦,禁止官吏“擅興徭役”,注意減輕農民負擔。在霍光的建議下,為了減輕人民負擔,罷免了一些平時無用的官員,減輕賦稅,與民休息。推出抑制土地兼的措施來保證農民生活穩定,較少流民帶來的社會矛盾,達到減小社會矛盾的效果。設立平常倉,依靠國家的力量來平穩谷價,保證了老百姓的最基本需求。

政治方面:漢宣帝省先省去了尚書這一環節,又恢復了漢初的丞相體制,將中央集權發揮到了極致,他還極其注重地方重要官員的選拔和考核並下大力氣整飭吏治,廢除許多武帝時期使用的嚴酷刑罰的同時還注重平冤獄,大肆整治貪汙腐敗,有效地緩和了社會矛盾。

外交方面:擊敗西羌使羌人歸順至此天山南北這一廣袤地區正式歸屬於西漢中央政權,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聯合烏孫對匈奴作戰大敗匈奴最後呼韓邪單于歸漢,穩定了邊疆,使老百姓得以安定下來發展經濟。

總的來說昭宣中興將漢朝從衰敗之中拯救了回來,也為漢朝的延續作出了極大的貢獻。若非漢昭帝和漢宣帝的親民政策,東漢末年的危機形勢早就到來了。

桑弘羊霍光歷史形象

漢武帝歷史形象

漢昭帝影視形象

漢宣帝歷史形象


那些花裡胡哨的歷史


歷史上王朝盛世比比皆是,很多皇帝往往是勵精圖治,開彊擴土,然後開創王朝盛世,但是西漢的昭宣中興卻顯得有些低調特別。為什麼呢?因為昭宣中興特別親民,做的事情深入百姓人心,比如:重視民命,百姓減負,穩定糧價。下面聊一下個人看法。

一.重視民命

生命可貴,漢宣帝自已曾經遭受過冤獄之災,深刻體會百姓遭受冤獄的無奈及慘狀,感同深受,並下決心整治刑獄,以重視民命。

首先,漢宣帝親自審理了許多重大刑獄案件,起到表率作用,並從現有律法上直接減少許多酷刑處罰。

其次,改進西漢刑獄體制,專門設置專門官吏來審核刑罰輕重是否適當,設立廷尉平處理疑案及平反冤獄,並把各個地方的刑獄作為官吏的任免考核指標。

最後,定期派官吏巡查各地的刑獄情況,及時處理濫用刑罰的官員。

二.百姓減負

古代百姓賦稅負擔沉重,昭宣中興強調輕徭薄賦,為百姓減負。

1.特意把國家的苑囿或地方的公田,借給少地或無地的百姓耕種,讓百姓重新變為國家的編戶。

2.減租減稅,對遭受自然災害的地方,免除三年的租賦。同時,減收全國老百姓的算賦錢,1算減30錢。

三.穩定糧價

民以食為天,昭宣中興時,設立常平倉以解決了百姓民生問題。當時西漢的大部分百姓以種田為生,如果糧食太便宜種糧百姓賺不到錢,挫傷百姓種糧積極性,也導致百姓更貧窮;如果糧食太貴,有許多百姓買不起糧食,百姓生活艱難,社會容易動亂不安。設常平倉,國家高價收購處於不合理低價的糧食,再以合理低價賣出,既穩定糧食價格,又保護百姓利益。

以上是@凝沙成石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您有不一樣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一起討論。喜歡本文的朋友,請幫忙點個贊,或關注一下!


凝沙學史


昭宣中興指的是西漢昭帝劉弗陵和西漢宣帝劉詢。漢昭帝繼位後,仍沿襲漢武帝后期政策,修養生息,加強北方戍防,並進一步改革制度,廢黜冗官,減輕賦稅。實施愛民的內外措施,將漢武帝后期遺留的矛盾基本控制,扭轉了西漢王朝衰退趨勢,使得“百姓充實,四夷賓服”,開啟了良好局面,可惜昭帝英年早逝。

漢宣帝劉詢被霍光擁立為帝后,因他飽受磨難,深知百姓疾苦和吏治得失。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選賢任能,整頓吏治,懲奸除惡。因此他特別重視地方長吏的選拔和考核,並下大力氣整飭吏治,宣帝深知吏治好壞將直接關係到百姓的生存發展與社會的和諧穩定。他說“吏不廉平則治道衰”。所以,他即位後就主張要嚴明執法,懲治不法官吏和豪強,因而宣帝在位期間,賢臣循吏輩出,全國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劉詢成為我國曆史上有名的賢君,並把漢朝進一步推到鼎盛時期。

宣帝注重減輕人民負擔,輕徭薄役,抑制兼併,在劉詢的大力倡導下,各級官吏都將勸科農桑、發展生產作為首要政務。劉詢還派農業專家蔡葵為“勸農使”,巡視全國,指導農業生產。宣帝時期還首創設立的“常平倉”用來調節糧價,常平倉的設立,是以國家的財力為後盾、以改變市場供應量的手段來達到穩定谷價,調節市場的目的。這樣既能減輕豐年糧價過低對中小農戶的傷害,保護他們的切身利益,又使國家常年掌握著一定數量的糧食儲備,儲糧以備災荒之年,救濟貧民的生活之需,能夠維持社會的穩定。對平抑糧食市場和鞏固封建政權起到了積極作用,百姓得其便利,國家得以安定,一舉而兩得。在劉詢統治後期,國內經濟繁榮,農業連年豐收,谷價創造了漢代的最低價,出現了天下殷富,百姓康樂之盛世。

另外,宣帝在位期間,匈奴虛閭權渠單于死,引起匈奴內部分裂,先後出現了五單于爭立的情況,混戰不斷,相互攻伐。後來發展為匈奴侵略烏孫國,烏孫向漢廷求救,漢宣帝派田廣明、趙充國、田順、範明友、韓增等五將軍出塞征戰,迫於漢朝威勢,呼韓邪單于南下歸附漢朝稱南匈奴,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率眾投降西漢。西域諸國見匈奴降服中國,都望風使舵紛紛向漢朝臣服。漢宣帝乘勢留兵屯田,設置府衙。西域都護的設置,不僅是漢王朝,更是華夏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大事件。從此之後,西域諸國盡歸漢朝版圖, 天山南北廣袤之土、雄闊之地,終屬華夏之疆、中華之域。匈奴也更加衰弱,不敢再與漢朝爭鋒。北方邊境亦不見烽火之警、疆域之患,牛馬遍野,人民蕃盛,一片和平景象。

漢宣帝劉詢因匈奴歸降大漢,回憶往昔輔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畫十一名功臣圖像於麒麟閣以示紀念和表揚,以至後來有了“功成麒麟閣”做為人臣之最高榮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