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昭宣中興?

小林歷史觀


西漢這個時期經常受到外來民族的入侵,為了避免被其他民族佔領自己的領土,西漢花了一部分精力用在戰爭上,這些出戰的人員也是從普通家庭臨時徵用的,還有就是戰爭的費用除國家以外,民眾也要上交一部分。因為一時沒有趕走外來民族的入侵,戰爭持續了很長時間,於是民眾生活大不如從前,對這樣的政策也十分不滿,就發起了多場農民起義運動。除了戰爭之外,還有國家的法律十分殘酷,民眾對此也是滿口怨言,不滿這種法律,實在不人性化,如果仍然不改變一些政策,可能就會影響到西漢的統治了,於是便開始實施一系列可以讓民眾滿意的政策,這個也是昭宣中興的背景之一。


在這背景之下,漢昭帝、漢宣帝勵精圖治,大漢才出現了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官吏稱職,安居樂業”的景象,漢宣帝劉詢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彪炳史冊,為中華民族(尤其是漢民族)的中興、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以制定廟號、諡號極其嚴格著稱的西漢歷史中,中宗宣帝劉詢是四位擁有正式廟號的皇帝之一(另三位是太祖高帝劉邦、太宗文帝劉恆、世宗武帝劉徹,皆是一代英主),可見其功德之高。
經濟方面分析昭宣中興的影響,因為統治者意識到加重稅收的不利之處,於是便減輕農民上交國家的財物,不允許隨意對物價進行漲價,只要遇到極端天氣,上交國家的財物會降更多,這個方面的措施為社會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不僅減輕了農民的生活壓力,使農民有能力維持自家的生活,農民生活安定,自然國家也是一片好景,統治者和農民之間的關係也會好很多。憑藉這個,昭宣中興在歷史上就有了很好的評價,因為這個評價的由來不是由個人決定的,而是通過社會的整體狀況來評價,昭宣中興時期,國家一片好景象,民眾生活開心,皇帝統治也順心,自然昭宣中興這段時期就會有很好的評價。
二是政治方面,任用什麼樣的官員也是皇帝十分關心的事情,職位較高一些的,皇帝都會親自參與選拔,通過問答的方式選出最合適的官員。還有獎勵功勞,懲辦惡習。這些措施都為社會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不僅提高了官員的辦公水平,使地方經濟各個方面發展穩定,還會提高官員的辦公積極性。在外交方面,與邊疆地區進行一系列友好談判,在戰爭之後,通過和善的方法平定了邊疆暴動,最後形成了友好相處的局面。這所產生的影響就是為國家的統一大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減少了戰爭次數,使傷亡局面減少。不僅把那些殘酷的法律去掉,實施了一系列比較人性化的法律,緩和了民眾對朝廷的不滿,朝廷得到民心,不僅有信心發展下去,民眾也會很擁護朝廷的一系列活動。

這樣朝廷和民眾處在一個和諧的社會環境中,各自都會有一個很高的提升。評價自然不會差,昭宣中興時期使社會發展一片大好,自然受到了很高的評價。昭宣中興時期,國家統治有序,民眾生活幸福,官員各有各責,社會一片和諧,可以說昭宣中興是漢朝時期的輝煌,達到了國家最強階段,不管從哪個時期來看待昭宣中興,它給人留下的都是昌盛的面貌。結昭宣中興的評價,它不僅推動了社會向前發展,還將皇帝與民眾的那些矛盾弱化,使社會一片好景。昭宣中興是歷史上一個輝煌時期。總之,昭宣中興的影響歸結到大的方面就是使國家發展前景大好,實現當時社會安定的大好局面


捨得看龜


歷史上王朝盛世比比皆是,很多皇帝往往是勵精圖治,開彊擴土,然後開創王朝盛世,但是西漢的昭宣中興卻顯得有些低調特別。為什麼呢?因為昭宣中興特別親民,做的事情深入百姓人心,比如:重視民命,百姓減負,穩定糧價。下面聊一下個人看法。

一.重視民命

生命可貴,漢宣帝自已曾經遭受過冤獄之災,深刻體會百姓遭受冤獄的無奈及慘狀,感同深受,並下決心整治刑獄,以重視民命。

首先,漢宣帝親自審理了許多重大刑獄案件,起到表率作用,並從現有律法上直接減少許多酷刑處罰。

其次,改進西漢刑獄體制,專門設置專門官吏來審核刑罰輕重是否適當,設立廷尉平處理疑案及平反冤獄,並把各個地方的刑獄作為官吏的任免考核指標。

最後,定期派官吏巡查各地的刑獄情況,及時處理濫用刑罰的官員。

二.百姓減負

古代百姓賦稅負擔沉重,昭宣中興強調輕徭薄賦,為百姓減負。

1.特意把國家的苑囿或地方的公田,借給少地或無地的百姓耕種,讓百姓重新變為國家的編戶。

2.減租減稅,對遭受自然災害的地方,免除三年的租賦。同時,減收全國老百姓的算賦錢,1算減30錢。

三.穩定糧價

民以食為天,昭宣中興時,設立常平倉以解決了百姓民生問題。當時西漢的大部分百姓以種田為生,如果糧食太便宜種糧百姓賺不到錢,挫傷百姓種糧積極性,也導致百姓更貧窮;如果糧食太貴,有許多百姓買不起糧食,百姓生活艱難,社會容易動亂不安。設常平倉,國家高價收購處於不合理低價的糧食,再以合理低價賣出,既穩定糧食價格,又保護百姓利益。

以上是@凝沙成石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您有不一樣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一起討論。喜歡本文的朋友,請幫忙點個贊,或關注一下!


凝沙學史


昭宣中興指的是西漢昭帝劉弗陵和西漢宣帝劉詢。漢昭帝繼位後,仍沿襲漢武帝后期政策,修養生息,加強北方戍防,並進一步改革制度,廢黜冗官,減輕賦稅。實施愛民的內外措施,將漢武帝后期遺留的矛盾基本控制,扭轉了西漢王朝衰退趨勢,使得“百姓充實,四夷賓服”,開啟了良好局面,可惜昭帝英年早逝。

漢宣帝劉詢被霍光擁立為帝后,因他飽受磨難,深知百姓疾苦和吏治得失。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選賢任能,整頓吏治,懲奸除惡。因此他特別重視地方長吏的選拔和考核,並下大力氣整飭吏治,宣帝深知吏治好壞將直接關係到百姓的生存發展與社會的和諧穩定。他說“吏不廉平則治道衰”。所以,他即位後就主張要嚴明執法,懲治不法官吏和豪強,因而宣帝在位期間,賢臣循吏輩出,全國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劉詢成為我國曆史上有名的賢君,並把漢朝進一步推到鼎盛時期。

宣帝注重減輕人民負擔,輕徭薄役,抑制兼併,在劉詢的大力倡導下,各級官吏都將勸科農桑、發展生產作為首要政務。劉詢還派農業專家蔡葵為“勸農使”,巡視全國,指導農業生產。宣帝時期還首創設立的“常平倉”用來調節糧價,常平倉的設立,是以國家的財力為後盾、以改變市場供應量的手段來達到穩定谷價,調節市場的目的。這樣既能減輕豐年糧價過低對中小農戶的傷害,保護他們的切身利益,又使國家常年掌握著一定數量的糧食儲備,儲糧以備災荒之年,救濟貧民的生活之需,能夠維持社會的穩定。對平抑糧食市場和鞏固封建政權起到了積極作用,百姓得其便利,國家得以安定,一舉而兩得。在劉詢統治後期,國內經濟繁榮,農業連年豐收,谷價創造了漢代的最低價,出現了天下殷富,百姓康樂之盛世。

另外,宣帝在位期間,匈奴虛閭權渠單于死,引起匈奴內部分裂,先後出現了五單于爭立的情況,混戰不斷,相互攻伐。後來發展為匈奴侵略烏孫國,烏孫向漢廷求救,漢宣帝派田廣明、趙充國、田順、範明友、韓增等五將軍出塞征戰,迫於漢朝威勢,呼韓邪單于南下歸附漢朝稱南匈奴,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率眾投降西漢。西域諸國見匈奴降服中國,都望風使舵紛紛向漢朝臣服。漢宣帝乘勢留兵屯田,設置府衙。西域都護的設置,不僅是漢王朝,更是華夏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大事件。從此之後,西域諸國盡歸漢朝版圖, 天山南北廣袤之土、雄闊之地,終屬華夏之疆、中華之域。匈奴也更加衰弱,不敢再與漢朝爭鋒。北方邊境亦不見烽火之警、疆域之患,牛馬遍野,人民蕃盛,一片和平景象。

漢宣帝劉詢因匈奴歸降大漢,回憶往昔輔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畫十一名功臣圖像於麒麟閣以示紀念和表揚,以至後來有了“功成麒麟閣”做為人臣之最高榮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