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刺刀發展

中國刺刀


這是二次世界大戰前中國專為1898毛瑟步槍配備設計而成的兩種款式的刺刀。上首的那把刺刀是捷克斯洛伐克VZ-24的仿製版。當時,幾乎中國各省軍政長官都擁有自己的軍火庫,正因如此,刺刀的款式種類都不盡相同。


中國刺刀發展


中國設計的81是自動步槍56是自動步槍的發展改良版。此種獨特的81式刺刀由一個較厚的十字型刀鋒、窄窄的塑制刀柄和鑄模塑制刀鞘組成。

中國刺刀發展


這是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使用的刺刀/短劍,該刺刀設計來自日本,
並經過改進。


中國刺刀發展


中國刺刀發展


  在中國軍方後期出品的56型SKS-45卡賓槍上,採用了十字型摺疊形狀刺刀作為配置武器。值得一提的是初期製造的卡賓槍上配備的是前蘇聯設計的摺疊式刺刀,但此種刀型在日後同美國交鋒的越南戰場上並沒有發揮出多大的作用來。

  上首由中國設計出品的“鞭”式刺刀應用到後期的56式衝鋒槍(AK47)上。初期的56式步槍採用前蘇聯制的可抽取式刺刀。下首的刺刀是專為本國設計的63式半自動步槍配備的型號。



中國刺刀發展

中國刺刀發展

中國刺刀發展

圖:M9刺刀

關於軍用的刀具有很多謠言,其中一個就是喜歡把刀身上的樋——也就是開的槽說成是血槽。聲稱沒有血槽的話,就會由於血放不出來、氣壓會使刀具難以拔出云云。

中國刺刀發展

圖:95刺刀,國內幾個軍種、幾代產品,都沒跳出M9刺刀的設計影響

事實上這是沒有任何根據的胡扯。樋真正的主要用處實際上只有一個,就是在減重的同時,把刀身的強度和剛度損失減低到最小——因為不開槽的情況下,要減重就只能壓縮刀身的整體厚度。

當然這個減重的過程,同時也伴隨著重心的變化。合理的刀具設計,可以用最輕的重量,實現合理的重心分佈,以及足夠的強度、剛度等特性;這就需要刀身在該厚的地方厚,該薄的地方薄。

中國刺刀發展

圖:由於戰場上拼刺出現的越來越少,現代刺刀的主流設計都是作為多功能的工具。上圖中M9刺刀和刀鞘的配合,可以用於剪斷一定直徑內的鋼絲。

所謂血槽,其實就是調整這個局部厚薄分佈的手段。特別是很多的多功能軍用刺刀,比如M9,刀身動則厚達8-9個毫米,開槽能有效的減重。

而且這個減重是源於兩個方面的綜合效果,除了開槽自身的減重以外,也避免為了保持重心在合適的位置,不得不加大刀柄末端的配重重量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