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發力土壤修復,上海建工向建築全生命週期服務商升級

「聽」發力土壤修復,上海建工向建築全生命週期服務商升級

桃浦603地塊是目前上海地區汙染體量最大、治理難度最高的土壤及地下水修復項目。作為環境工程“國家隊”的中堅力量,上海建工集團完善全產業鏈,在環境工程等新興產業持續發力。其在桃浦地區建立的土壤“修復工廠”,今天開始進入大規模土壤修復階段。請聽上海電臺記者曹夢雅發來的報道:

桃浦603地塊場地面積約9萬平方米,修復工作量包括21萬立方米汙染土、13萬立方米汙染水。目前,該地塊0到2米的淺層汙染土已完成修復,即將全面展開2米以下深層高濃度汙染土的開挖修復,最深達14米。

「聽」發力土壤修復,上海建工向建築全生命週期服務商升級

在土壤修復大棚,大型高速異位土壤處理設備正對挖出的汙染土壤進行處理。上海建工園林集團旗下琸域環境公司工程管理部經理酈匯源介紹,每小時最大處理量可達400噸。

酈匯源:“篩分機把土壤的石塊篩分出來,剩下的汙染土壤進入土壤修復設備,我們針對汙染物加入對應的高級氧化藥劑,把有些汙染物降解掉,出來的土壤我們在車間裡面養護3~4天的時間,再通過第三方的一個檢測達標,再從工廠出去。”

「聽」發力土壤修復,上海建工向建築全生命週期服務商升級

為了更好地開展汙染防治工作,上海建工以點帶面建立“修復工廠”,土壤修復大棚收集了桃浦工業區內多個汙染地塊的汙染土壤,進行集中管理處置,降低了修復成本。酈匯源介紹,在工廠作業的同時,全國首套土壤治理全過程數字化智慧管控平臺,猶如“工地大腦”,對施工安全質量進行監測追溯和預警。

酈匯源:“大棚裡面、廠界這些空氣的汙染數據、實時進展情況,都匯到這個平臺裡面生成報表。如果哪個地方突然有一個汙染物跑出來了,我們有相應的推送報警,馬上進行應急處理。”

該地塊也是上海首個將土壤汙染和建築施工聯合招標、施工的項目,可節省業主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資金,並充分保障工程質量。通過業務的不斷拓展,上海建工已轉型升級為建築全生命週期服務商。

上海建工園林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蘇嚮明說:“原來在建工整個產業鏈當中,我們是守門員,整個建設完成以後做最後一道工序,景觀綠化。根據國家的政策,所有的建設項目開工之前,對土壤都有一個評估過程,沒有達到標準的話一定會有一個修復治理的過程,我們已經從守門員變成了前鋒。”

「聽」發力土壤修復,上海建工向建築全生命週期服務商升級

除603地塊項目,包括世博後灘、崇明東灘、新江灣城生態保育等生態修復中同樣活躍著上海建工園林集團的身影,去年,該集團僅環境工程業務在建合同金額就達240億元。上海建工集團總裁卞家駿說,疫情當下更要未雨綢繆,水土治理、環境修復、固廢處理等生態環保產業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和機遇。

卞家駿:“大力發展我們的新興業務,其實也是在未雨綢繆。比如說吳涇的化工區、高橋的化工區的一個土地的置換,都要進行汙染土的治理的工作。我們也會走向長三角,甚至走向全國,立志成為中國環保工程行業的一個領跑者。”

作者:上海電臺記者曹夢雅

編輯:黃麗娜

責任編輯:向曉薇

「聽」發力土壤修復,上海建工向建築全生命週期服務商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