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要求共享?除人造太陽,中國可控核聚變發電即將成為可能!

對可控核聚變的研究,中國一直是走在國際前列的,有“人造太陽”之稱的“龍舟”也將在未來實現量產,我們國家的遠見可見非凡。來聊一下核聚變,核聚變是將兩個較輕的核結合而形成一個較重的核和一個很輕的核或粒子的一種核反應形式。在此過程中,因產生質量虧損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目前人類已經可以實現不受控制的核聚變,如氫彈的爆炸,也可以觸發可控制核聚變,只是目前輸入的能量仍然大於輸出能量,或發生時間極短。要想有效利用聚變能量則必須能夠合理地控制核聚變的速度和規模,實現持續、平穩的能最輸出,並達到一定經濟效應。

日本人要求共享?除人造太陽,中國可控核聚變發電即將成為可能!

可控核聚變的研究已持續了很多年,目前主要的可控制核聚變發展方向有磁約束核聚變(託卡馬克)和激光約束(慣性約束)核聚變兩種。令國人驕傲的“龍舟”即是磁約束核聚變的典例,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和美國國家點火裝置分別以這兩種發展方向的典型代表。

日本人要求共享?除人造太陽,中國可控核聚變發電即將成為可能!

可控核聚變發電具有許多潛在優勢。(1)安全。核聚變產生的核廢料半衰期極短,使得低管理成本、核洩漏時總危害較低。因核聚變停止後只有很少的餘熱產生,,相較裂變發電具有更高的安全性。(2)清潔。相對於傳統的核反應堆所產生的汙染物,核聚變反應堆將生產兒乎沒有任何二氧化碳或其他大氣汙染物,它的其他放射性廢料產物的壽命也很短。(3) 燃料豐富。核聚變的燃料是氘,氚等,在地球海洋和宇宙空間中有豐富的儲存,豐富的燃料儲量為成本的降低提供了可能。(4)燃料能量密度高。每升海水中所含有的核聚變燃料,經過核聚變反應後可產生相當於300 L汽油燃燒所放出的能量。同等原料核聚變反應產生的能量遠大於核裂變反應產生的能量。(5)應用範圍廣。因無需氧化劑,能量密度高,在宇宙空間和船用環境下具有顯著優勢。

日本人要求共享?除人造太陽,中國可控核聚變發電即將成為可能!

作為一種能源產生方式,可控核聚變發電可能會使得能源生產成本大幅下降,從而降低整個社會的運行成本。若結合更高效率的儲能技術,可以使整個工業體系和能源使用方式發生巨大變化。由此產生的潛在影響不可估量,應用前景巨大。在“龍舟”出世的時候,日本人眼紅了,他們要求中國共享這種技術,簡直是無稽之談!中國的這項核心技術將投入民用,用於解決燃料匱乏的問題。而日本呢?十有八九是要進行核武器的研究,打著共享的幌子研究核武器,中國堅決不同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