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云计算第二股,青云科技连亏三年如何翻身

科创板云计算第二股,青云科技连亏三年如何翻身

摘要

√ 青云科技由黄允松、甘泉、林源三人共同创立,核心团队来自IBM。2017年至2019年,青云科技研发费用分别为3067.42万元、6426.93万元和6954.25万元,2018年度及2019年度的研发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09.52%、8.20%;

√ 2017至2019年,青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051.19万元、-6239.70万元和-8700.04万元,主要通过股权融资及债权融资方式获得营运资金、保证较为充裕的现金流;

√ 2017至2019年,青云科技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2.27%、11.01%、12.51%,呈现下降趋势;

√ 自2017年开始,青云科技的云产品业务占比逐步提升,云服务业务收入增长放缓,对应业务收入占比也逐步下降,反映出青云逐步将发展重点放到私有云和混合云业务当中,这也可能是面对公有云竞争厮杀激烈的市场,青云无奈的选择。

出品|零壹智库

作者|陈成

2020年1月,优刻得(688158.SH)成功登陆科创板,目前市值近270亿元(2020年4月15日数据)。同年4月,云计算独角兽企业青云科技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将成为第二家冲击科创板的云计算厂商。优刻得成立于2012年,早在2017年已经开始盈利,青云科技同样成立于2012年,但至今仍处于亏损状况,并且亏损金额在逐年放大。

登陆资本市场,企业能够获得更广阔的融资渠道。青云科技能否通过募集资金使企业发展步入正轨,还是持续亏损,触发退市机制,上市只是借机割一波“韭菜”呢?

一、青云科技:核心团队来自IBM,公司股权较为分散

1. 公司核心团队来自IBM,发力云、网、边、端一体化方案

北京青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云科技”)是一家具有广义云计算服务能力的平台级混合云ICT厂商和服务商,以软件定义为核心,具备全维度的云产品与云服务交付能力。青云科技前身为优帆科技,早在2012年已经成立,经过数年发展,优帆科技在2019年更名改组为青云科技,目前注册资本3546.22万元。

资料显示,青云科技在技术层次上,通过自主研发了跨越智能广域网、IaaS和PaaS的云网一体技术架构体系,拥有全面的ICT服务能力;在交付形态上,以统一技术架构形成云产品、云服务两大标准化业务模块,能够根据客户需要,完成定制化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的部署,能够提供多个行业的云计算解决方案。目前,青云科技正着力布局发展集云、网、边、端于一体化的综合方案,从而实现数据互联。

青云科技的云计算相关产品主要服务于大型企事业单位、新兴行业及互联网企业,包括光大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泰康保险、中国太平、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广东省公路局、中国国际航空、好未来、VIPKID、人民网、升哲科技、有棵树、e城e家等公司。

青云科技由黄允松、甘泉、林源三人共同创立,公司目前由黄允松任公司董事长及CEO,甘泉任公司首席架构师、CTO,林源任运营副总裁。此前,黄允松在IBM中国软件开发实验室有9年时间工作经验,并且是是IBM SmartCloud初创组成员及架构师;甘泉和林源曾在华为、IBM、百度、腾讯等公司任职。另外,青云科技的核心技术人员和领导层均有IBM工作经验。

凭借一系列的行业解决方案,青云科技还获得了工信部颁发的“突出贡献单位奖”、“优秀解决方案/产品奖”信通院颁发的“SD-WAN优秀应用”奖项。

2. 三位创始人共同控制33.42%股份,公司股权较为分散

据青云科技招股说明书信息,目前公司董事长黄允松持股比例为18.92%,另外两位联合创始人甘泉和林盛各自直接持有6.20%和3.10%的股份,三人已签署《一致行动协议》,通过直接和间接持股的方式,共同控制33.42%股份,为公司共同控股股东及实际控股人。

早在2012年,青云科技成立后就位在境外上市搭建了红筹架构,同年获得了蓝驰创投的200万美元A轮融资。2017年,经青云科技与全体股东商议,开始考虑回归A股上市,拆除了红筹架构。目前青云科技共完成四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招商系、中金、北京融汇等。根据招股书信息,青云科技目前持股比例达5%以上的个人或机构股东共8名,列出的直接持股股东共23名,整体来看股权较为分散。

图1:青云科技股权结构图

科创板云计算第二股,青云科技连亏三年如何翻身

资料来源:青云科技,零壹智库

经过最后一次D轮融资,青云科技获得了来自招商证券国际、招商致远资本、阳光融汇资本、中金佳泰、泛海投资等多家机构投资的10.8亿元,该轮融资也是中国云计算行业财务性融资单笔最高金额。

根据招股书信息,本次青云科技计划募集资金为11.88亿元,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200万股(行使超额配售权之前),募资资金中的1.4亿元将用于全域云技术研发,另外1.6亿元用于云网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将7.3亿元的资金用于已有云计算产品的升级,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二、财务状况:毛利率走低,亏损持续放大,现金流堪忧,综合费用率高

根据青云科技招股书资料,2017至2019年,青云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9亿元、2.82亿元和3.77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96亿元、-1.49亿元、-1.91亿元,三年合计亏损-4.37亿元。对比来看,同样成立于2012年,已经登陆科创板的优刻得,其专注在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传统的云计算领域,在2017年已经开始盈利,并且在2019年业绩预告营业总收入为15.12亿,同比增长27.35%,归母净利润2106.76万元,同比下滑72.71%。

图2:青云科技经营情况

科创板云计算第二股,青云科技连亏三年如何翻身

资料来源:青云科技,零壹智库

对于亏损问题,青云科技的解释是公司新技术与新产品研发投入较大,特别是其所处云计算行业,在公有云领域竞争较为激烈,以及公司在成长期间购置云计算平台所需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资本性支出金额较大。据悉,在公有云领域中,青云科技市场份额相对较小,行业头部厂商聚集了阿里云、腾讯云、天翼云、AWS、金山云等,这些厂商依靠产品布局、资金实力和规模效应带来的低成本优势,进行市场扩张,已取得市场优势地位,占据了大部分公有云市场份额。

另外,青云科技称凭借自身独到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在市场取得了稳定的立足之地,公司连续三次位列Forrester Wave报告中国企业级公有云强力表现者(Strong Performer)阵营。不过从平台格局来看,青云科技不管是技术还是市场份额,距离阿里、微软、华为、百度、腾讯、亚马逊等公司在公有云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图3: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公有云平台格局

科创板云计算第二股,青云科技连亏三年如何翻身

资料来源:Forrester Wave,零壹智库

青云科技对近几年持续亏损的其中一个解释是公司研发投入较大,2017年至2019年,青云科技研发费用分别为3067.42万元、6426.93万元和6954.25万元,2018年度及2019年度的研发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09.52%、8.20%,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2.82%、22.81%和18.45%,主要用于支付研发人员职工薪酬及委外研发费用等。

图4:青云科技可比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单位:万元)

科创板云计算第二股,青云科技连亏三年如何翻身

资料来源:青云科技,优刻得,wind,零壹智库

而优刻得在2016至2018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9798.24万元、10644.79万元和16047.99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8.97%、12.68%和13.51%。与国内可比上市公司相比,青云科技在2017和2018年的研发费用比奥飞数据和数据港要高,但与优刻得、网速科技和深信服等公司差距还较大。从研发费用率数据来看,青云科技与同行业相对可比公司相比,处于较高水平。

图5:青云科技可比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率

科创板云计算第二股,青云科技连亏三年如何翻身

资料来源:青云科技,优刻得,wind,零壹智库

另外,青云科技还披露自身核心业务的主要产品及服务均以自研为主,存在少量非云计算核心业务的产品委托外部专业第三方IT研发公司进行开发的情形。

2019年末,青云科技员工总数为506人,其中研发人员为193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38.14%。在研发人员受教育程度方面,95.34%的研发人员拥有本科学历,36.27%的研发人员拥有研究生学历,0.52%的研发人员拥有博士学历。

值得注意的是,在招股书中,青云科技指出,公司营运资金依赖于外部融资,如经营发展所需资金超过可获得的外部融资,将会对公司的资金状况造成压力。2017至2019年,青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051.19万元、-6239.70万元和-8700.04万元,主要通过股权融资及债权融资方式获得营运资金、保证较为充裕的现金流。

经营现金流反映出公司目前依靠产品和服务来产生利润的状况堪忧,在2020年成功上市的优刻得早在2016年经营现金流近9000万元,青云科技可谓相形见绌。若未来青云无法获得足够的营运资金,其发展可能会受到重大阻碍,进而对公司业务造成重大不良影响。

2017至2019年,青云科技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2.27%、11.01%、12.51%,呈现下降趋势。在业务细分上,云产品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40.28%、33.59%和33.02%;云服务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2.30%、-18.92%和-26.53%,云产品和云服务毛利率逐年走低。

图6:青云科技毛利率

科创板云计算第二股,青云科技连亏三年如何翻身

资料来源:青云科技,零壹智库

对此,青云科技给出的解释是主要是公有云领域竞争激烈、客户结构调整、前期固定资产投入较大等因素所致。未来,青云科技将通过深耕私有云市场、丰富产品线并探索交叉销售机会、强化成本控制和提高经营效率等策略,来优化公司的毛利率表现。

在三费方面,青云科技2019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为7566.94万元、9862.07万元和-462.50万元,分别占比为20.08%、26.17%和-1.23%。2017年至2019年,在剔除股份支付的管理费后,青云科技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分别为14896.00万元、19211.53万元和23920.77万元,分别占比为42.57%、55.34%和48.65%,费用率整体水平较高。

图7:青云科技销售费用

科创板云计算第二股,青云科技连亏三年如何翻身

资料来源:青云科技,零壹智库

青云科技2017至2019年的销售费用分别为4547.01万元、6365.53万元和7566.94万元,对应的占比为19.01%、22.59%和20.08%。根据青云科技招股书数据,境内可比公司(深信服、优刻得和卓易信息)的销售费用率均值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为16.47%和16.72%,青云科技在该指标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图8:青云科技管理费用

科创板云计算第二股,青云科技连亏三年如何翻身

资料来源:青云科技,零壹智库

图9:青云科技财务费用

科创板云计算第二股,青云科技连亏三年如何翻身

资料来源:青云科技,零壹智库

针对销售费用的问题,青云科技指出为配合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更好地响应潜在客户需求,公司高度重视自身销售团队建设,招聘了一批经验丰富且拥有优秀销售能力的销售团队,并按重点客户及中小客户分类构建了全国销售网络,在原有直销模式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全国经销商销售体系,因此员工薪酬规模持续增长。这也反映出国内公有云领域行业竞争激烈,青云科技为争夺市场进而加大市场营销端投入。

在专利方面,青云科技目前已经取得1项注册专利及38项软件著作权,另有11项专利在审核中。根据招股书披露信息,青云科技的技术先进性表现在公司在超大规模数据中心P2P机器人资源调度技术、超大规模软件定义网络技术、超高性能分布式数据块存储技术、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存储技术、企业级分布式ServerSAN存储技术、智能广域网SD-WAN调度技术、云应用开发及运行平台技术、跨多可用区Region多活技术、高并发负载均衡集群技术、SDN容器网络直通技术等技术领域已取得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

三、业务解析:云计算市场竞争激烈,尚待考验

青云科技在统一技术体系下,形成云产品和云服务两种交付方式,两种交付方式的区别在于:1、基础设施归属不同:归属于客户或青云;2、交付模式不同:软硬件产品或订阅式服务。基于云产品和云服务两种标准化交付形式,青云可根据客户需求,协助其部署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种模式。

图10:青云科技业务维度

科创板云计算第二股,青云科技连亏三年如何翻身

资料来源:青云科技,零壹智库

在云产品业务模式上,青云科技主要是将核心技术解耦实现产品化,形成可供出售的软件、与硬件深度融合的软硬一体机。第一,客户根据需求采购软件或软硬一体机,并采购其它供应商的电信资源和硬件,构建归属于自己的拥有云计算服务能力的数据中心,从而形成私有云部署。第二,客户可结合青云混合云相关软件,形成混合、多云管理能力,从而形成混合云部署。

图11:青云科技业务模式

科创板云计算第二股,青云科技连亏三年如何翻身

资料来源:青云科技,零壹智库

云服务指青云自行采购电信资源和基础硬件,将资源和服务向客户进行订阅式交付。第一种,青云利用自身核心技术,将资源抽象、池化并管理,实现计算、存储、网络以订阅式出售及交付予客户,实现公有云部署;第二张,部分电信资源搭配运维服务、软件定义广域网技术,提供机柜托管、混合云网络接入、智能广域网等服务,供客户实现混合云部署。

2019年,青云科技创造营业收入3.77亿元,其中云产品收入2.46亿元、云服务收入1.3亿元、其他业务收入44.68万元,分别占比为65.31%、34.57%和0.12%。自2017年开始,青云科技的云产品业务占比逐步提升,云服务业务收入增长放缓,对应业务收入占比也逐步下降,反映出青云逐步将发展重点放到私有云和混合云业务当中,这也可能是面对公有云竞争厮杀激烈的市场,青云无奈的选择,而且云产品业务的毛利率比云服务业务的要高得多。

图12:青云科技业务占比(%)

科创板云计算第二股,青云科技连亏三年如何翻身

资料来源:青云科技,零壹智库

1. 公有云:市场竞争激烈,重心逐步转移

根据信通院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约为437亿元,在2018年至2022年年复合增长率可达41%。在这个高速发展的市场,聚集了诸如AWS、阿里、华为、百度、京东、腾讯、中国电信、金山等巨头,市场的特点是前景发展广阔、技术壁垒高以及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随着竞争者数量的上升,为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厂商们纷纷瞄准价格,导致公有云服务的产品价格战逐步升级。产品价格的下降,会令头部厂商争夺到更多的份额,但对于中小型厂商来说,大部分没有跟随降价的资本,导致这些厂商营利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亏损而被行业出清。

在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19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前五大厂商占据了74%的市场份额,前10大厂商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反映出公有云市场份额非常集中,头部厂商牢牢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只剩余一小部分被大量中小型厂商在里面厮杀。据青云科技招股书资料,公司在公有云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但在市场中具有技术领先的特征。

面对行业激烈的变化,青云科技将业务重心放到私有云和混合云当中,也是明智之举,但大举进攻私有云和混合云领域,又能否提升公司收入,扭转亏损的局面,以及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呢?

2. 私有云:市场更替不断,青云能否企稳?

面对公有云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青云科技决定深耕私有云市场,欲通过丰富产品线等措施去优化公司整体毛利率表现。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权威ICT研究咨询机构计世资讯《2018-2019年中国私有云市场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未来5年中国私有云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2023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达1120亿元。另外,随着国内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政策支持下,国内企业对于采用自主、安全的云计算产品的需求将持续提升,国内私有云的部署将进入黄金期。

图13:中国私有云市场份额预测

科创板云计算第二股,青云科技连亏三年如何翻身

资料来源:计世资讯,零壹智库

在上述报告的“2018年私有云市场各品牌竞争力分析”矩阵当中,青云处于领导者阵营,跻身行业头部厂商行列。在私有云产品方面,青云科技主打云平台与超融合系统、软件定义存储产品、容器平台以及统一多云管理平台、多云应用管理平台,超融合系统为青云云产品板块的核心产品之一。

图14:2018年私有云市场各品牌竞争力分析

科创板云计算第二股,青云科技连亏三年如何翻身

资料来源:计世资讯,零壹智库

在IDC发布的《中国软件定义存储及超融合市场跟踪研究报告,2018Q4》报告当中,超融合方面,2018年青云市场份额为4.0%,位列行业第五,仅次于华为、新华三、深信服、联想。

图15:2018年中国超融合市场格局

科创板云计算第二股,青云科技连亏三年如何翻身

数据来源:IDC,零壹智库

软件定义存储方面,青云在块存储和对象存储细分市场表现出色,2018年第四季度块存储市场份额为1.7%,位列行业第六,仅次于新华三、华为、星辰天合、杉岩数据和中移软件;2018年第四季度对象存储市场份额为5.4%,位列行业第六,仅次于星辰天合、华为、新华三、杉岩数据、紫光西部数据。

图16:2018年Q4中国软件定义存储-块存储细分市场格局

科创板云计算第二股,青云科技连亏三年如何翻身

数据来源:IDC,零壹智库

图17:2018年Q4中国软件定义存储-对象存储细分市场格局

科创板云计算第二股,青云科技连亏三年如何翻身

数据来源:IDC,零壹智库

在私有云业务上,青云的超融合系统产品对公司营收影响较大,由2017年的44.14%提升至2019年的63.50%,2017-2019年度复合增长率达68.26%;软件定义存储产品销售情况处于快速上升状态,2017至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7.21万元、668.81万元和1836.35万元,占比分别为0.30%、4.20%和7.46%,年度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602.46%。

虽然青云将发展重点从公有云逐渐移到私有云和混合云市场,也只是从一个战场转向另一个战场。首先,华为、新华三、华云“三华”以及VMware阵营稳固,在技术和市场能力方面高筑护城河;第二,随着政府、国营单位、企事业机构等“上云”需求高涨,其中政务行业更是部署私有云服务最多的行业,中国电信等具备这类渠道资源的公司,乘着云计算和5G东风,异军突起,能够获得大量政务客户的垂青;第三,腾讯、阿里等巨头正通过混合云服务不断占据部分大客户私有云需求,市场不断有破局者加入;第四,私有云领域中小厂商众多,每年新进和退出者不断更替,竞争激烈。青云科技能否在群雄逐鹿的私有云市场占据牢固的地位,还需要经过市场和时间的考察。

3. 混合云:尚处于发展初期,业绩提振空间非常有限

混合云融合了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特点,具备更强的合规性、安全性及客户体验特性。但由于混合云是不同的云平台、数据和应用程序的组合,有整合难度和兼容性等问题,容易出现没有公有云的价格优势,又无法满足客户在安全性方面的需求。

根据信通院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企业采用混合云在所有企业中的比例为8.1%,在上云企业中的比例为13.8%,两者相比2017年有小幅提升。在混合云应用领域,主要被用于于灾难恢复、数据备份和应用负载扩容等场景。目前,中国混合云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虽然企业逐步开始采用混合云,但采用混合云的企业比例较低,在短期市场规模可能还得不到较大的提升。

在招股书中,青云科技提出“广义混合云战略”,意图建立平滑无缝的统一架构的混合云基础架构,反映出其对于混合云市场的重视。青云科技瞄准混合云这个市场,整体来看,短期内对其业绩提振空间非常有限。

End.

01finds找报告出新功能了,不仅可以免费查阅数十万级的报告,而且可以上传分享你认为值得一读的报告啦,快来体验吧!另外,分享下方报告即可免费解锁智库Pro会员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