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錢”看-------如何才能讓自己從股市裡掙錢

號外: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我國股票市場從1990年深圳證券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相繼成立發展到今天,已走過近三十年。相對歐美國家擁有幾百年歷史的股票市場,我國股票市場的發展歷史還處於嬰兒期。就像一對新婚夫婦養育第一個小孩一樣,經驗不足的結果就是手忙腳亂。我國股民對於中國股票市場這個新生嬰兒,同樣是經驗不足,手忙腳亂。尤其在經歷2007年和2015年兩次高燒之後,把大部分人折騰得體無完膚。不少人從此遠離股市,但也有一些人成長起來。

往“錢”看-------如何才能讓自己從股市裡掙錢

學習案例一:歌爾股份

市場的培育和人的培育一樣,除了不斷學習,創新,另一個更重要的因數就是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名言“失敗是成功他娘”說得好,在失敗中,也許你就能找著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這幾十年,我國股票市場和股民都經歷了不少波折,造成不少人對於我國股市都持有悲觀的看法。其實,我們所經歷的波折比起歐美的股票市場和股民經歷的波折,是“小巫見大巫”。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如果你們羨慕今天歐美的股票市場和股民,那你更應該去正確的尋找自己的不足。

要一個人去尋找自己的不足困難嗎?不難。人生來就是一張白紙,老實說,我們對一切事物的認識都是不足的。對自己的認識更是如此。不少人抱著發財夢冒險去接觸股票,但虧錢的白日夢做多了,就變成了噩夢。所以,單靠做夢無法從股票市場裡掙到錢。你除了要正確的去認識股票市場,更重要的還要正確的認識自己本身。當今這社會,謀生的行當有成千上萬種,股票投資也是其中的一個行當。一個人想依靠一個行當來謀生,那你必定熟悉它,擅長它。股票投資也不例外。打個比方:如果一個農民不懂時令,連啥時播種都不知道,那不餓死收場才怪呢。

我們如何才能正確的去認識股票市場呢?如果你有一個意中人,想要去追求她,那前提你就要去接觸她,單相思是沒有用的。你想從股票市場裡掙錢,不入市,錢永遠不會自己跑到你的口袋裡。不過股票市場不同於實物市場,實物的交易也許是對等的交換,不存在某一方血本無歸的情況;股票交易卻是不對等的,有人掙錢,就會有人虧錢。如果你不想成為虧錢的那一個,在同等的競爭條件下,你只要比對手多一分知識,你就有機會成為掙錢的那一個。

如何才能做到比對手多一份知識?其實沒有捷徑,你除了尋找相關的書本進行學習,還有就是依靠自己在股票市場上失敗和成功的經驗裡,去尋找掙錢之道。如果你進行過股票交易幾個月甚至幾年,再找幾本歐美著名炒家介紹成功經驗的著作仔細閱讀,最好閱讀多幾遍;你就會發現那些著名炒家給出的建議如此類似,也極具建設性。如果你持續關注股票市場,每閱讀多一遍,你就會多一分認知。

有哪些著作可以值得一讀呢?我書讀得不多,在這裡只能簡單列舉幾本:史蒂夫·尼森的《日本蠟燭圖技術新解》、陳江挺的《炒股的智慧》、威廉·歐奈爾的《股票投資24堂必修課》、威廉.D.江恩的《江恩華爾街45年》、傑西·利物莫的《股票大作手操盤術》和傑拉爾德·M.勒伯的《投資存亡戰》

。其中,《江恩華爾街45年》裡的24條永恆的規則,我覺得非常受用。

往“錢”看-------如何才能讓自己從股市裡掙錢

學習案例二:海油工程

讀完以上的幾本書,也許你基本可以正確的去看待股票市場。但能否掙到錢,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因數,那就是心理因數。不過我個人覺得,要想正確的培育自己的心理適合於股票交易,只能依靠更多的知識和市場經驗。到市場中去鍛鍊,唯有感同身受,才能讓你有所收穫。

對於我們自己和我國的股票市場,我們既要往“錢”看,更要往前看。正確的認知自己,培育自己,從今天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