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喜歡瞭解歷史,是為獵奇,還是為破解人生難題找答案?

觀瀾說史


歷史是非常有趣的。從過去的歷史中可以發現很多社會發展的規律,也有許多事例可以在新的情況下應用。正如魯迅先生所說過的:戰鬥正未有窮期,老譜在不斷襲用。有許多時候,歷史上的“老譜”是會有很多的現實意義的。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髮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歷史隨時產生,是人們在過去自由活動的如實記錄。它存在的意義是,讓人們總結過去,充實未來的生活,以史為鑑,借古論今。歷史也是一種經歷也是自然界與社會的發展進程,而我們通常見到的歷史都是對過去事件的記錄和研究,又稱為“歷史學”,或簡稱“史學”。記錄和研究歷史的人稱為歷史學家,簡稱“史學家”,中國古代稱為史官。記錄歷史的書籍稱為史書,如《史記》、《漢書》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過去上中學時我的歷史老師曾這麼對我們說:“也許你不喜歡歷史這門學科,但是沒有人會很討厭歷史,即使你不喜歡但是你不能拒絕歷史!”現在想想我們那位歷史老師的話還言猶在耳,那個時期我是個有點不喜歡老師的人,不過我還是尊重的,當時這位老師說這些時不知道其他人如何,我還是很震撼,當時我不斷的想他最後一句話:你不能拒絕歷史


歷史達人秀


豹眼認為,瞭解歷史,既可以獵奇,尋找到無限的奇聞異趣,又可以破解人生難題,所有的人生疑問,都可以在歷史中找到答案。

首先是獵奇,娛樂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娛樂的方式很多,但從歷史中尋找樂趣,是一個非常簡單可行的途徑。

豹眼曾經回答過一個關於“嫪毐與趙太后”的問題,到目前為止已經突破1400多萬的展現量,而且每天幾乎是一萬左右的速度在遞增。

這就足以說明,獵奇、娛樂是許多人的興趣所在。

許多人知道這個故事,但恐怕以為是傳說、戲說、野史。其實,在司馬遷的《史記》等史書中是有明確記載的。

儘管也有友友說是在醜化那段歷史,未必可信,但信不信在自己。娛樂以外,有沒有一些感悟也在自己。

類似的問題,比如第一位女皇武則天的故事,一代梟雄曹操為何好人妻,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情愛故事如何夾雜著安祿山,吳三桂投靠清朝廷是因為“衝冠一怒為紅顏”嗎?大一統的秦、隋王朝為何二世而亡,是因為築長城、鑿運河嗎?

所有這些問題,無不是大多數人的興趣所在。

獵奇未嘗不可,但如果能有所感悟,那就是買一送一,更有意義了。

其次是感悟人生,破解人生難題,尋找應對人生的答案。

第一,新冠疫情來了,許多人就開始關注歷史上的疫情是如何解決的。瞭解了史上應對疫情的措施,就可以體會到今天科技發展及社會制度優越性帶給人類的福音。

中國最早進入了中央集權的統治社會,為了維護和取得中央集權的統治,百姓經歷著長期、週期性的磨難。

但每當出現疫情的時候,再腐敗的中央政權都會朝野上下,一致對抗疫情。因為人類是社會存在的基礎,人沒了,啥都沒了。

歷史經驗告訴後人,面對疫情必須共同戰鬥。歷史如此,當今亦如此,任何人不能缺席,也不能置身事外。

第二,戰爭是人類永遠的公敵,避免戰爭永遠是必選項。

但是,在許多情況下,卻只有採用戰爭以制止戰爭,也是別無選擇。

瞭解了戰爭帶給人類的磨難,就會體會到莫輕言戰爭,別動不動就開戰。

第三,任何一種新思想、新科技的誕生,都會極大的促進社會的發展,創新永遠是主旋律。固步自封就會落後,就要被捱打。

這些方面都是整個社會層面的問題,瞭解歷史,就可以對社會的發展感受更深刻。

最重要的,就個人而言,人生的困惑都可以在歷史上尋找到蹤跡。可以說所有的人生問題都是有前科的,無數的古人,早就做出了五花八門的答卷。

對於所有的答卷,自然不可能有一張統一標準的答案。對此,每一個人都是評卷的老師,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給他們打分。

這就是為何有人喜歡曹操,有人喜歡劉備,還有人喜歡孫權的原因。

喜歡諸葛亮也罷,喜歡周瑜也好,就是喜歡董卓,都是自己的偏好,沒有人去限制你。

但許多人為了自己的偶像,彼此謾罵,相互攻擊,這就是太小兒科了。

在豹眼看來,有這些行為就不配談論歷史,起碼是歷史白看了。

品味歷史,為得是感悟人生,是為了從歷史中尋找解決今天人生困惑的答案。

宋真宗說:讀,讀,讀,書中自有黃金屋;讀,讀,讀,書中自有千鍾粟;讀,讀,讀,書中自有顏如玉。

在豹眼看來,這還遠遠不夠,人生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

許多人糾結《三國演義》與《三國志》的真假,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終身酷愛史書的毛主席,也很喜歡閱讀《三國演義》。

探究歷史真偽,很有必要,但更應該是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的事,那是一份工作。

作為普通的讀者,只需得到感悟就足夠了。

如果只論真假,還要小說幹嘛呢?那就沒有閱讀的必要。小說一樣給人感悟,給人解決人生困惑的方法。

豹眼的體會是,喜歡歷史很好,但這還遠遠不夠,關鍵一點是要看懂。不一定啥都知道,只要看懂了一點,那就會一通百通。豹眼相信,萬事一理,天下一理。

新冠疫情得到了基本控制,學校陸陸續續開學了,就說一點孩子升學的事吧。

高三、初三提前開學,高考、中考進入了倒計時,所有的學子們都走上了快車道。

對於如何選擇學校和專業,是每一個家長及學子糾結的問題。

大家有沒有想到孫臏賽馬的故事呢?

在這裡,豹眼就不具體細說其中的過程了,有興趣的友友自己去學習吧。

所有的孩子將來都要走向社會,都要進行競爭。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匹駿馬,但畢竟會存在差距。

如果大體上把所有的孩子,分為三等的話,那麼,必然的情況,無非就是:

第一,如果你的孩子是超一等,無論在哪裡都是絕對第一,那就不必說啦。的確有這樣的人才,但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千里馬的確是有的。

第二,如果是一等的下游,他跟一等的人去競爭,不僅很累,恐怕還會遭遇挫敗。

但稍微放低一點姿態,去跟第二等的人對決。這樣不僅不累,而且具備優勢。

具體而言,勉強上一個211學校,還不如直接放棄,選擇一個非211學校,同時可以選擇最好、最喜歡的專業,將來或許更有競爭力。

勉強上一個一本,還不如放棄一本,選擇一個最好的二本,更有機會選擇好專業。其實許多二本並不錯,任何一個高校都有幾個響噹噹的專業做支撐,否則它無以立足。

第三,如果是二等的能力,處在上游的話,可以在這個層次進行競爭。處在下游,就去第三等與他們競爭。這樣也有了比較優勢,一樣生存的很好。

具體而言,如果上一個普通本科很累的話,倒不如直接選擇職業學院,挑選最好的、最喜歡的專業學習。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就業,一些很不起眼的職業,就業很好。

豹眼有個親戚的孩子,是個男孩,選擇幼師,畢業後工作的非常開心,收入也很不錯。

比如,男孩從事護理,也很可以。

第四,如果心比天高,盲目追求虛榮,本來是三等馬,一定要去跟一等、二等馬對決,其結果可想而知。但一定要這麼選擇,那也沒有辦法。

就像五十萬群演出了一個王寶強一樣,努力總會有機會,只是成功的概率不大而已。

創造很重要,但選擇更理性。

創業和打工都是一種選擇,都是個人的偏好。

就像劉備,從一個織蓆販履的貧困孩子,成就了帝王之業,很了不起。但如果劉備選擇打工的話,一心輔佐曹操,結局會不會更好呢?

劉備也可能封王,其子孫後代也可以世襲。難道不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嗎?

如果你一定要去稱王稱霸,沒有人能攔得住你,袁紹、袁術的結局也是一種選擇。

漢武帝時期的重臣主父偃有句名言,“吾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

這也是一種選擇,任何人都有選擇的權力,不給他這個權力,他也會選擇。

就說汪精衛這個漢奸吧,許多人都不同意他做漢奸,他依然會做漢奸,也有許多人跟隨他做漢奸,僅偽軍就達到了二百多萬。

但汪精衛永遠被釘在了歷史恥辱柱上,任何人都無法替他洗白。

今天也同樣會有許多漢奸,而且還多是精英。

對於目前方方、梁豔萍、張抗抗、許可馨等人的言論,是不是漢奸,豹眼不做評論和定義,一切有待於歷史的檢驗。

但他們也是一種選擇,在歷史上都會找到類似的事例。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那就必須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

如果不清楚自己選擇的後果會是什麼,那就去歷史中尋找答案吧。

人生所有的困惑,在歷史中都會找到解決的方法。


豹眼看歷史


瞭解歷史有什麼用處?某子曰:“每天一條歷史知識,實在是泡妞、吵架、侃大山的神兵利器。”呵呵,開個玩笑。如題所說,瞭解歷史,確實有獵奇、破解人生難題的意味,但決不僅僅是這些。

我很早就有個想法

人在這世上走一遭,不該白來一回。至少應該知道,這個世界過去發生過什麼,這個世界現在都有什麼。想知道過去,就得讀萬卷書。想知道現在,就得行萬里路。這些,我都還在實踐當中,也小小地有了點心得。

在我們中國人的心中,都有個尋根情結

每個人都想知道,我的祖先來自哪裡?我的姓氏源自哪裡?過去的人是怎麼生活的?那些成語典故是怎麼來的?這些也要到歷史書中去尋找答案。當然,你也可以說,這是獵奇心理。拿我來說,我通過閱讀史書,寫了一部心得,取名叫《春秋尋根》。我沒事就自己就翻出來看看,重溫一下祖先的生活。

瞭解歷史,還可以讓我們知道國家興衰的道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絕不是什麼大道理。我們從這次新冠病毒疫情就可以看出我們中國的強大,對我們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也有了更加深深刻的認識,更加堅定了我們愛國愛家的立場。這一點,不單我是這麼認為的,我家要出國留學的小孩也是這麼認為的。瞭解歷史,還可以讓我們眼界開闊,心胸豁達。看了那些古人一生中的起起伏伏,我們就不會因為一些小的挫折而悶悶不樂,也不會因為一些小的矛盾而耿耿於懷。這就是胸懷。

再有,就是實用功能了

在現實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當中,我們可以用歷史知識、經驗教訓,來指導我們的工作,幫助我們解決工作中的問題,處理好人際關係,解決家庭中的矛盾。這些往往是在對歷史的學習中,潛移默化的,如指臂使,而不是刻意而為。這就是眼界。

還有,就是我在開頭說的,歷史知識,是我們人際交往的利器

你想啊,在談判場桌上,在戀愛場上,在朋友聚會中,他長篇大論,不如你用一句歷史名人說過的話,用一個歷史典故,舉一個歷史事例。這是什麼?這就是你的品味,就是你的檔次。這無關功利,這是歷史知識刻在你骨子裡的自信。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好了,我就不多說了。大家趕緊找本史書,快快操練起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