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望聞問切”四診法,為社區矯正“保療效”

社區調查評估工作作為社區矯正的前置程序,為其他決定機關使用社區矯正的重要參考依據,關係著被調查人、被害人、社會公眾等各方對司法公正的認識。為降低社區矯正適用的風險性,增強社區矯正適用的準確性和刑罰執行的有效性。近日,宜川縣人民檢察院立足監督職責,對縣司法局社區調查評估進行了專項檢察工作,充分運用中醫“四診法”對現有的工作進行梳理並“對症下藥”,運用檢察建議發揮社區矯正監督職能。

細“望”檔案,摸清調查評估工作現狀

3月底,宜川縣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部幹警到縣司法局對社區調查評估工作開展以來的檔案進行了抽樣專項檢察。檢查工作主要圍繞社區調查評估工作中調查程序的規範性、內容的完整度、調查結果的客觀性、證據證明的紮實度、文書製作的嚴謹性、調查期限的嚴格度等。從檔案檢查工作中還原社區調查評估個案,發現問題。

巧用“望聞問切”四診法,為社區矯正“保療效”

巧用“望聞問切”四診法,為社區矯正“保療效”

廣“聞”反饋,瞭解現有調查評估工作適用缺陷

在開展專項檢察工作之前,宜川縣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部幹警結合自身在社區矯正監督日常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對接社區調查評估委託部門和各司法所,通過聽取他們在具體工作中出現的適用問題,瞭解清楚社區調查評估工作從發出委託到司法局開展工作、出報告,再到評估報告結論在具體刑事案件中的採用,以及最終被調查人進入社區矯正程序這一系列環節中,社區調查評估工作是否真正做到身先士卒,為社區矯正切實把好“入門關”。

精準提“問”,梳理檔案中發現的問題

對於專項檢察工作中在檔案裡發現的問題,及時整理並反饋給縣司法局,並就提出的問題與縣司法局具體負責社區調查評估工作的幹警進行座談,對現有的社區調查評估工作按照相關法律規定逐項核實具體落實方法,精準提問,瞭解清楚檔案中不能反映的缺項內容。

直“切”重點,疏通“淤堵”環節

通過專項檢察工作的開展,以個案為切入點串聯類似案件,對縣司法局現有的社區調查評估工作模式做到全面瞭解後,對照現行法律條文及相關解釋,明確提出現有社區調查評估工作存在的普遍性問題,並針對問題發出檢察建議,要求限期整改。對於社區調查評估工作中需要委託羈押場所調查的在押人員表現情況的問題及時發揮駐所檢察室職能,促進兩部門銜接。

召開專題聯席會議 創機制 “保療效”

為了推進刑罰執行一體化建設,破除管理壁壘,促進司法局與看守所及各委託部門的交流與融合,進一步加強社區矯正與決定機關的銜接、與監管場所司法活動的銜接。4月10日經縣政法委同意,宜川縣人民檢察院與縣法院、公安局、司法局、看守所工作中融合聯動,召開了宜川縣社區矯正聯席會議,會商提升在押人員教育改造質量,規範審前社會調查評估程序及內容。會上,對社區調查評估工作開展以來,各流轉部門把社區調查評估工作在各自委託、調查、採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一一列舉,針對會上所提出的每個問題各部門充分協商並達成一致建立長效機制,全面解決現有的法律文書規範問題、調查評估期限與辦案期限衝突問題、調查評估報告內容完整性、客觀性、公正性問題。對縣檢察院通過專項檢察工作向縣司法局提出的社區調查評估檢察建議內容如何落實會上也做了專題研究。會議研究決定:今後,宜川縣司法局對被調查人在監管場所的表現情況將委託縣看守所對羈押人員羈押期間的現實表現情況進行調查,縣看守所根據羈押人員在羈押期間的認罪悔罪態度、遵法守紀情況、學習表現、生活表現、與其他在押人員關係等五個方面綜合考量現實表現情況,向縣司法局出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羈押期間表現情況調查意見表》並附回覆函,縣司法局根據該意見表與其他調查內容綜合全面評估,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是否具備非監禁刑條件的評估結論,按照法定期限回覆委託部門,最終為法院是否決定對被告人判處非監禁刑提供客觀、公正、真實、有效的參考依據。

巧用“望聞問切”四診法,為社區矯正“保療效”

巧用“望聞問切”四診法,為社區矯正“保療效”

隨著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不斷適用,人民法院判處緩刑進行社區矯正的人數同比大幅上升,宜川縣人民檢察院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主動擔當作為,牽頭建立公檢法司共管社區矯正工作聯動機制,促進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從源頭杜絕社區矯正人員脫管、漏管和重新違法犯罪現象發生,最大限度地提高社區矯正審前調查評估工作的全面性、客觀性、公正性,打通法律監督“最後一公里”,使社區矯正監管更有力度,更有底氣。​​​

來源:宜川縣人民檢察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