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奕和阿里巴巴的來來往往

張大奕和阿里巴巴的來來往往


1

2003年,還在浙江傳媒學院播音系上學的陳思佳開始開淘寶店,她每週末去上海的七浦路批發市場挑貨,坐火車揹回杭州,然後自己拍照,在店鋪上新。

當時,溫州小夥馮敏剛畢業一年,在一家通信公司工作,3年後,馮敏和幾個前同事開始了基於SP業務的創業。

創業讓25歲的馮敏掙到人生第一桶金。2007年,SP行業走向沒落,掙扎了沒多久,馮敏開始尋找新的可能性。

張大奕和阿里巴巴的來來往往

當時,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做一個類似於淘寶的電商平臺,於是和團隊效仿正火的麥考林,創辦了一家郵購電商公司,通過自建電商平臺、開展郵購電商業務。

創業前的2006年,馮敏認識了陳思佳。陳思佳的微博名叫“莉貝琳”,雖然當時網紅遠沒有現在流行,但陳思佳完全具備網紅氣質。

2011年底,在陳思佳的建議下,馮敏從自建電商平臺轉為淘寶電商,並以老婆陳思佳的網名“莉貝琳”為品牌名開了一家淘寶店,這就是日後“如涵”的前身。

2012年,淘寶女裝店鋪開始流行啟用模特拍攝。陳思佳先後找了十多個模特,都不滿意。

有一天,她在微博上發現了一個招行廣告。一個漂亮的女孩,舉著一張信用卡,笑容很甜、很有感染力,這個模特就是張大奕。陳思佳很滿意,將張大奕籤為店鋪的專屬模特。

很快,“莉貝琳”就做到了淘寶集市前十。但是新的問題也出現了。

在2014年中之前,“莉貝琳”從不參加類似於聚划算、團購之類用來導流的活動,沒有打折誘惑的“莉貝琳”業績增速開始放緩。

面對這樣的大環境,團隊中出現了兩種聲音:向左選擇粉絲變現,依靠社交媒體打造新的流量源,用店主的個人魅力吸引顧客;向右選擇參加淘寶的活動,以此導流。

馮敏二者都不放過,2014年7月,如涵與張大奕合作,開了第一家淘寶網紅店,取名“吾歡喜的衣櫥”。

2014年底,如涵獲得了A輪融資,2015年10月又獲得了來自君聯資本、賽富投資基金、遠鏡創投、崑崙萬維的B輪數千萬融資。

2

2015年年底,拿到投資後不久,馮敏在接受《經濟觀察報》專訪時這樣總結如涵的商業模式:

“你貌美如花,我賺錢養家”,即網紅利用他們的個人影響力引導粉絲消費,從而收穫經濟利潤。

馮敏在採訪中這樣評價張大奕:

她不夠重視打造粉絲圈,缺乏與粉絲的互動。但是她也有著自己的特點,她是一個特別喜歡“安利”的人,有好東西就會不自覺地想和別人分享,這個特質也成為了她開網紅店的原動力。

憑藉在“網紅經濟”領域的成功,如涵引來更多資本關注。

2016年4月,如涵控股借殼克里愛,克里愛定向增發2300萬股,馮敏以7.66元/股價格認購1300萬股。同年8月,如涵登陸新三板。

上市後不久,如涵發行了445.92萬股普通股,以96.43元/股的價格募集資金4.3億元。其中,阿里出資3億元認購瞭如涵控股311.11萬股,佔總股本的9.58%,成為其第四大股東。

溫州市政府官網刊登了一條來自溫州商報的報道,題為《溫商企業“如涵控股”美國上市》,文章其中一個小標題專門寫到,“曾被阿里相中出資3億入股”。

張大奕和阿里巴巴的來來往往

如涵上市,公司股東悉數曝光,第一大股東為馮敏,持股25.7%及50.7%的投票權。張大奕持股13.2%股權,為第二大股東,賽富與阿里分別持有8.56%股權,君聯資本持有8.54%股權。

在得到資本加持後,如涵控股曾一度發展勢頭迅猛。

2016年,公司實現營收4.46億元,同比增長14654%;實現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63.6萬元,同比增長310.07%。在2017年上半年實現營收3.05億元,同比增長293.48%。

從財報來看,儘管如涵控股旗下籤約有幾十餘位網紅。但數據顯示,張大奕創辦的大奕電商公司(如涵控股持有51%股份)在2017年上半年就實現營收1.32億元,相當於當期如涵控股總營收的43.3%;實現淨利潤1819.1萬元。

之後的幾年,張大奕一直是如涵的絕對流量主角。

2017財年、2018財年以及2019財年的前三季度,張大奕個人為如涵貢獻了49.6%、51%和44.9%的GMV,以及50.8%、52.4%、53.5%的收入。

3

阿里3億元入股如涵控股後,它們的關係也越來越親密。

2017年6月,馮敏和張大奕出現在阿里巴巴2017年投資人大會上。張大奕身著自己淘寶店售賣的服飾上臺,面對來自各國的350多名投資者和分析師,講述自己從一個平面模特到微博網紅和淘寶店主的經歷。

為了生動地介紹一個網紅如何帶貨時,張大奕直接打開了淘寶直播。臺下的投資人覺得新鮮、困惑,因為他們還沒有在北美、歐洲發現足以對標的公司和模式。

演講結束後,幾百名全球頂級機構的投資人紛紛向張大奕提出合影。他們對以她為代表的網紅女孩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張大奕和阿里巴巴的來來往往

張大奕和阿里巴巴集團原副主席蔡崇信合影

阿里為何要3億元投資如涵控股,果睿投資在其官網上發佈的一篇文章中說:

1、早在2016年,如涵控股簽約的網紅就有50餘人,微博粉絲已超過150萬,旗下網紅涵蓋了服裝、美妝、及旅遊等多個行業,預計至2017年底,簽約網紅人數將達上百人。

2、受益於網紅的支撐,如涵控股的服裝版塊全年不良庫存率僅為2%~3%,而傳統服裝品牌的不良庫存率高達15%~18%。

3、公司進一步明確為以網紅為核心的電子商務業務,憑藉豐富的網紅資源、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和網紅複製能力,為垂直領域的網絡意見領袖們提供電商代運營、供應鏈服務和經紀服務,幫助他們在電商變現、廣告代理、泛娛樂等領域發揮商業價值。

4、從2016年初開始,如涵控股就已經在收購、出售資產及對外投資事項上頻頻出手。不僅設立了杭州涵意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還設立了全資子公司杭州如涵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杭州如涵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網紅及供應鏈管理及相關配套服務。

張大奕和阿里巴巴的來來往往

“相比網紅單槍匹馬地經營而言,如涵電商的抗風險能力確實更強,變現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因而更受資本市場的青睞。”該文章稱,強大的資本運作能力,創新的業務模式,加之網紅經濟處於風口,這些都能成為吸引阿里豪擲3億的理由。

事實上,對於網紅,阿里也是高度認可的。早在2015年12月,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曾表示:“網紅是全球獨一無二的經濟新物種,展現新經濟力量”。

2016年3月,淘寶賣家大會上,張勇指出,“每個賣家都可以變成網紅,只要你找到年輕人感興趣的內容。”

鈦媒體在去年4月份的一篇報道中稱,“如涵所走的網紅電商模式恰好押中在阿里指引的路徑上。”

除了直接投資,阿里也給了張大奕不少流量支持,2016年6月20日淘寶直播節,張大奕以紅人店主的身份被安排20:00~22:00這個黃金時段,為“吾歡喜的衣櫥”上新代言。

截至22:00直播結束,在兩小時內成交額就達到近2000萬元,客單價近400元,刷新了通過淘寶直播間引導的銷售記錄。

除了“吾歡喜的衣櫥”如涵和張大奕合作運營的淘寶網店還有“奶香的奶罩”內衣店、“口紅賣掉了呢”美妝店、“裙子賣掉了”折扣店和“蠟燭賣掉了”生活用品店。

張大奕的淘寶店在2017和2018年的雙十一中銷售量均位列女裝類第十名。其中2018年雙十一張大奕的網店銷量再次破億,只用了28分鐘。

阿里巴巴2017年發佈的《網紅互聯網消費影響力榜單》中,張大奕排名第二。

4

2019年5月,有媒體報道稱,包括阿里巴巴、君聯資本、賽富投資已經退出瞭如涵控股。後來,該公司發佈聲明否認。

最近,張大奕捲入與天貓淘寶總裁蔣凡的緋聞中,該公司官網顯要位置依然以獲得阿里投資為榮: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阿里巴巴集團唯一入股的MCN機構。

張大奕和阿里巴巴的來來往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