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頂的6個國學名句,提升生命境界,智慧做人,正直做事!

淵博學識來自不斷的積累,從容智慧來自日常的修為,聰明的選擇來自不斷的學習。

言近而意遠,滴水而藏海。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認識世界,以及修身養性和行為處事的整體文明體現。簡練的國學文化,蘊涵豐富的人生哲理。一起跟隨哲學詩畫,感受國學,感悟經典。

醍醐灌頂的6個國學名句,提升生命境界,智慧做人,正直做事!

1,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意思是:上天降下的災害還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無處可逃。

此句國學經典強調的是自己造成的罪孽只有自己來承擔,受到應有的懲罰,別無他路。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責任自己擔。

在商朝建立過程中,伊尹很受商王信任,商王去世後,太子甲繼位。

真沒想到的是太甲繼位,根本不問朝政,什麼國家大事都不管,只是縱情享樂。

因為伊尹望高權力大。再三考慮後。果斷作出決定。將太甲放逐。

太甲被禁錮在桐宮三年,閉門思過,反思了自己的所作所為,終於有所悔悟,決心改正錯誤從頭做起。

伊尹經過考察之後,決定將太甲迎回都城,讓他繼續執政。泰嘉回到了都城,伊尹等官員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儀式。

太甲說,當初我不明道理放縱私慾,破壞了禮儀和法度,給自身招來了罪孽,違背師傅的教導,現在蒙受師傅救治,今後一定要彌補過失。

伊尹和官員們聽了都很高興,從此,太甲繼續掌權,情形有了明顯的好轉。

2,人而無學,其猶正牆而立。

意思是:人如果不學習,就像面對牆壁站著什麼東西也看不見。

很多人問,為什麼要學習?“人而不學,其猶正牆面而立”這句話給出了極好的答案。

如果我們不學習,世界就會被我們排除在自己之外,無論它多麼精彩,都不再與我們有關係。我們會如井底的青蛙一樣,面對著那堵白牆而一無所知。學習,是世界上最不受限制的事情,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無論什麼材料,只要我們有一顆學習的心,都可以增長自己。

醍醐灌頂的6個國學名句,提升生命境界,智慧做人,正直做事!

3,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意思是:懂得道理並不難,付諸實行太艱難。

老子說,有道者所說的道理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天下卻沒有人能夠理解,沒有人能夠施行。為什麼?因為易知易行的主張未必是好的主張,所以,老子進一步表示,“我”發“言”是“有宗”的,成“事”是“有君”的。

“言有君,事有宗”,意謂,我的主張據於道,我的行事本於德。“孔德”即“當其無”,也就是“店心”之德和虛懷若谷的修為。

老子認為真正具有通達德性的人,無所不包容,一切都依自然大道而行。

4,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

意思是:在利益面前不損害道義,面對死亡也不改變操守。

戰爭年月,無數的革命先烈在敵人給他高官給他金錢,甚至用酷刑逼其出賣同夥時,他都能堅持正義,堅持自我的道德操守。而現在太多出賣朋友,為了一點小利而道德淪喪的人,讓我們不由得想起這句話。

醍醐灌頂的6個國學名句,提升生命境界,智慧做人,正直做事!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之。

意思是: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幫助別人做壞事,小人相反。

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就是說,君子是那種領悟道義的人,一個真正的君子,必定是有著高尚精神追求的人。

君子成人之美,就是告訴我們,當別人遇到困難,需要幫助、鼓勵的時候,作為一個德行高尚的人,應該儘可能的幫他脫離困境或者完成心願。

不成人之惡,就是不能幫助他人做壞事,總想著做壞事的人,大多是道德敗壞之人,孔子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小人喻於利”, 小人看重的是利益,作為一個君子,不管出於什麼原因,都不應該助紂為虐。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而小人剛好相反。碰到別人有困難,不幫,遇見惡俗之事,扎著堆想參與其中。

醍醐灌頂的6個國學名句,提升生命境界,智慧做人,正直做事!

6,言必信,行必果。

意思是:一個人要講誠信,守本分,說了就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辦到不拖拉。

這句話的本意是好的,但是我們也要看具體的情境,要學會區別對待。

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說那是小人。孟子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這句話的更深層含義應該反著理解,其背後蘊含的含義是:君子沒有必要為了堅持小信用而不顧大道理。堅持大道理,做人的根本準則,才是最核心的,偶爾的小信用,不用太在意。

孔子自己遇到過這樣的事,他經過蒲邑,遇到衛國大夫公孫氏佔據蒲邑反叛,蒲邑人扣留孔子。

孔子的弟子們和蒲邑人搏鬥,非常激烈。蒲邑人害怕了,對孔子說:“如果你不去衛都,我們放了你。”

孔子和他們立了盟誓,蒲邑人將孔子放出東門。孔子接著前往衛國。

子貢說:“盟誓難道可以背棄嗎?”

孔子說:“這是要挾訂立的盟誓,神是不會理睬的。”

孔子說過:“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