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慾望裹挾的年輕人“隱形貧困人口”一詞紮了誰的心

所謂“隱形貧困人口”,大部分人月入一萬多,但在護膚,穿衣,飲食上毫不吝色。所以所謂“隱形貧困人口”更多是自我消費不節制所造成的----不是沒錢,只是花得多而已。在以節儉著稱的中國,以超前為主的“隱形貧困人口”讓一些人頗為擔心,甚至有經濟學家開始擔憂,一個高儲蓄的中國正在慢慢走向個人消費的高負債。這些論調,與十幾年前批評“月光族”的擔憂不謀而合。

“佛系青年”還言尤在耳一個新的網絡詞又火了---“隱形貧困人口”。根據網絡定義:隱形貧困人口是指那些看起來每天有吃有喝有玩,但實際實際上非常窮的人。看到這裡許多城市白領紛紛自嘲,這不說的就是我嗎? 還有網友表示這不是我,我是顯性貧困人口。確實“隱形貧困人口”一詞可以用得很自嘲,但是也可以呈現得很真實。換個角度看,顯性奢侈其實是融入城市的一種方式。當年輕人爭相穿上消費文化這件城市生活的羽衣,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尋求一種安全感。

被慾望裹挾的年輕人“隱形貧困人口”一詞紮了誰的心

某城市青年趙子悅: 每個月趙子悅都會在藝術展,音樂現場,時尚潮流上花費不少的錢。與大部分的一線城市白領一樣加班總是必不可少。趙子悅表示:工作壓力和住房壓力之下“月光”是常有的事,但消費能讓他的焦慮找到釋放的出口。每個月他花銷在這方面的費用佔他的收入1/3左右。對於他來講這是屬於他的精神上的消費是為了滿足他精神上的一些追求。

曾幾何時中國人“愛儲蓄不愛消費”還是作為一個略帶貶義色彩的傳統習慣出現在輿論當中,而今消費觀念的轉變或許比人們想象的來的更快。在能力範圍內儘量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一點,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理性補償!然而消費習慣也會受眾多因素而發生改變。

(他們)的錢都花去哪了?

根據調查顯示:部分男性青年會在喝咖啡消費花掉每個月平均1000多人民幣,有些男青年10%-20%收入則花在電子產品類或者一些網購上面,部分女性青年20%-30%則表示會花在化妝品上,衣服,網購類上面。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當中健身的重要性越來越被人們所認可,一些健身飲食的減脂餐也越來越備受年輕人所愛。這種充斥著“儀式感”的生活方式可能不僅僅是消費的升級,更關乎著人們的社交地位,情感宣洩以及投資個人的未來。有些青年則表示:他們目前這些消費首先是他們能承受的,並且在未來幾年會給他們帶來一定收益或者一定效益的。同時隨著年紀的變化不同的消費觀也會發生變化的,在他們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他們會“月光”去買各種各樣的奢侈品,但是慢慢的到了年紀到了一定程度之後也就會發生改變,會更加去精選一些對自己真正有益的東西去消費。

被慾望裹挾的年輕人“隱形貧困人口”一詞紮了誰的心

有人說消費是釋放焦慮的一種選擇,雖然這裡帶有些許虛榮感的驅動,但這未嘗不是一種自我防禦乃至抵抗。都說“貧困限制了想象力”,那麼不想被貧困限制想象力和行動力,至少不應該被苛責,更何況“隱形貧困人口”並不能與享樂主義畫等號,它在一定程度上對應著社會的活力。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助理教授劉陽表示:過去30年來,中國人並沒有從艱苦樸素的生活方式中間得到好處。當我們去談艱苦樸素的生活方式的時候,在資產上面我們一般對應的是儲蓄,可是你會發現如果你不把這邊儲蓄消費掉,你不把這筆儲蓄拿去投資的話,你會發現你的儲蓄是大幅度縮水的。你可以說他們是出去國外旅遊,他們去健身房辦健身卡,這種消費是非常高的,但是從年輕人的角度來講的話,他們可能認為這是在投資自己,開闊自己的見識和增強自己的體魄。這些在他們看來其實是一種投資,所以其實有時候我們去想說他們這樣的過度消費,他們一點都不進行儲蓄,他們其實是不去思考未來的,這個其實帶有非常強的家長觀念在裡面,我們總覺得年輕人要按照一種什麼樣的既定方式去生活,這樣才是好的,這樣才是成功的。可是年輕人他們有他們的想法,他們並不笨,他們是一個完整的獨立的理性的個體。所以無論是政策的主導者還是輿論的策劃者都要放棄這樣一種家長的意識。

現在的中老年人大多都在年輕的時候嘗過窮的滋味,至少曾經被缺錢的問題困擾過,在工資不多,社會保障也不夠完善,父輩的父輩不僅提供不了什麼支持,甚至還等這兒女接濟的年頭,攢錢幾乎是唯一的理財手段,對於上一代人來說省點花是一種信仰。但是先如今,金融創新的力量不容小覷,信用貸款,各色小額消費貸“不動聲色”地推動了超前消費,有經濟學家已經開始擔心一個高儲蓄的中國正慢慢走向個人消費的高負債。

“隱形貧困人口”的這種消費觀與技術革新密切相關,同時也是全球化帶來的“副產品”,超前消費一直是美國人的生活方式,美聯儲去年發佈的《美國家庭經濟狀況報告》中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如果你突發意外(例如突發疾病需要支付醫療費用等)能否立即拿出400美元約合人民幣2500人民幣左右的急救錢?44%的美國人表示拿不出這400美元,在這部分人中45%的人表示將使用信用卡支付,但不得不逾期還款,27%的人表示完全無法承擔這筆錢,15%的人只能向親朋好友借。在美國看病買房子要貸款,甚至有些人買套餐具也要貸款。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助理教授劉陽表示:在西方我們發現很多年輕人,他們也沒有房子,但是他們的社會保障體系非常好,所以他們高中畢業或者大學畢業後,他們會空一年去非洲,去亞非拉地區做支教,但是我們並不會認為他們是“隱形貧困人口”。如果我們的社會保障體系能建立的非常完善的時候,包括住房,醫療,養老和教育的話,其實“隱形貧困人口”這問題不會那麼突出,比如說我們能夠重建一套比較好的醫療制度,一套比較好的住房制度,不一定要大家買房,能夠以比較低的成本有保障的去租到房子,那麼其實大家的生活也是有保障的。

有專家認為80,90後的父母晚年生活基本有了保障,年輕人眼下家庭負擔還不大,而生活有壓力,反正買不起房,很多年青人索性在其他物質消費上放飛自我。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新經濟研究所李相鋒所長表示:在人的需求層次裡面,當人們的消費除了自我滿足之外(比如產品,食品這種基本的消費需求之外)。他們第四個層級就是我的尊重的需要,比如我們現在看到很多人的朋友圈裡面為人詬病的炫耀,但其實他不完全是一種炫耀,他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合理的正當的需要,我們所謂的馬斯諾第四個消費層級就是尊重的需要。

被慾望裹挾的年輕人“隱形貧困人口”一詞紮了誰的心

根據近日中國國家改革委組織編寫的《2017年中國居民消費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居民恩格爾係數已經達到29.39%,有史以來第一次進入到聯合國劃分的20%-30%富足區間,中國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這一群體具有較高的教育和收入水平,也將對優質產品和服務產生更高訴求。

消費升級它不僅僅是過去物質消費,它還包括文化消費情感消費等等,消費升級意味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在提高,所以不能僅僅因為這些年輕人不存錢買房,就評論他們是沒有遠見的,也可以說他們通過這些消費提升了自己的生活質量。經濟的發展的目的就是要實現社會的和諧安定,從個人角度看同時也是提升人們的生活幸福感。如果人們的生活幸福感沒有得到提升,這種經濟發展就沒有意義。

有人說“隱形貧困人口”還年輕,進入社會不久,面對高房價他們可以選擇暫時逃避,選擇及時行樂,對婚姻,育兒感到恐懼,他們選擇獨處,等待遙遠的佛系愛情降臨。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歲月流逝,這種自由的生活還能維持多長時間,我們不得而知,但是至少慶幸的是這種貧困是隱形的,正如人民日報評論文章所說:與這些有著強大消費能力的人群比起來,那些在都市中真正“花不起錢”“不敢花錢”才更像是真正的“隱形貧困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