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热高烧不退,明天我们如何为孩子们择校?

又到了开学报名季,今天你为为孩子“择校”了吗?

在当今社会下优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不够分配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选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明天我们该如何择校?人才能否及时到位,这个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大的考验。

最近一篇《我为什么没给女儿选择北京最好的公立小学》的文章引发了“择校”的问题,临近开学那些面临“幼升小”,“小升初”孩子的家长们早已经是摩拳擦掌,使出了浑身解数,一切都只是为了给子女锁定一所优质的学校。在中国许多一二线城市和地区涌现出了“幼儿园卡位战”小升初“奥数PK”这些因“择校”而生的疯狂现象。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焦虑的家长们提前吹哨,让孩子“抢跑”,而他们在陪跑的同时还不停地在为孩子们“抢跑道”。

“择校”热高烧不退,明天我们如何为孩子们择校?

根据调查了解,当下在一二线城市校外培训逐年备受家长们的追捧。有数据显示:周末补课的比例达30%以上,寒暑假期间的补课比例接近50%,补课的科目主要以文化科目即考试科目为主,高达70%-80%,一般来说校外的补习班培训班的学费较高,每小时的价格为200-500元人民币,相比之下一对一的私教则达到1000元以上/小时。

幼儿教育专家佟春凤表示:之前可能对孩子的一个成长教育比如像70年代那个时候是放养式的,大家对子女教育关注度不够,都在忙生活,但是现在80,85后的孩子长大以后,他们做爸爸妈妈,那他们对孩子的关注度其实是非常高的,因此我们说相当于是在蜜罐里成长的这一批爸爸妈妈,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是非常重视的,因此他们有这个经济水平和时间精力,也有这个我们说叫做认知,所以想要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启对宝宝的教育。

对子女教育的热度高涨催热了补习班市场的繁荣昌盛,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渐承担起了“培优”的功能。也是学习好的孩子报的补习班越多,这背后或许隐藏了一部分家长们的“攀比心里”,也反映了一些家长陷入了“择校焦虑”的情绪中

毫无疑问,“择校热”所体现出来的就是优质学位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够分配的这个现实。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家长们追求优质的学位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本身没有错。其实“择校热”并不是中国的专利,国外很多国家全都有这样子的一个阶段。比如说美国,大概是87%的人会选择公立学校,10%左右选择私立学校,而3%会选择家庭式的学校。他们的整个结构和我们中国也不一样,大家都在抢公办学位的学区房,而美国是私立学校是学区房。总体来说,出生负增长的国家不需要抢社会资源,他们的教育资源足够均衡分配。

“择校热”虽然说并非中国独有,但是这些年随着中国式房价飙升而水涨船高的“学位房”确实是中国特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的一大顽疾。以珠三角一线城市为例,即使是顶着楼市调控新政的压力,学位房的市场热度仍然不减。在深圳一些80平米左右的学区房均价已经去到了150,000人民币/平方米,而且基本上是供不应求。为了进一步治理“择校热”,给一些“天价”学位房“降温”,2018年2月23日中国教育部公布《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对推进“多校划片”作出具体规定,根据要求“多校划片”会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到每个片区确保每个片区大致均衡,实行“多校划片”将通过随机派位方式,分配热点学校招生名额,派位没有能够进入热点学校的学生,仍然应该就近安排到其他学校入学。然而一些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家长还是愿意舍近求远,给孩子选择更优质的学校。

“择校”热高烧不退,明天我们如何为孩子们择校?

专家表示追求优质教育资源合乎情理,中国未来随着出生人口高峰期的来临,学位日趋吃紧“择校热”一时间似乎也难以消逝,同时因此带来的公办学校教师紧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据了解中国内地的中小学教职工的标准多年未改,还是依照高中教职工和学生的比例1:12.5,初中教职工和学生的比例为1:13.5,小学教职工和学生的比例为1:19,在中国许多幼儿园包括保育员在内配备3名教师,看管40名孩子,师生比过高。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不足导致无法将优秀人才吸引到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中来。据调查:日本做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均衡发展,它是老师是全国流动,教师可能在东京工作了几年后流通到大阪,甚至神户,甚至北海道等。所以日本整个社会在基础教育方面特别是在小学的义务教育方面它并不追求更大的成绩,它是更倾向于“就低不就高”。在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已经实行了70多年,通过这项制度,促使不同学校之间师资的动态均衡配置。很多大城市的教师流动到很多小山村的学校的比例也很高,学生就近入学,避免了“择校热”。

“择校”热高烧不退,明天我们如何为孩子们择校?

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升在十九大期间提出:要给老百姓送出四大“教育红包”,其中之一就是化解“择校热”,显然要破解“择校热”的困境就需要直面深层次的问题,而不是进行表面治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不能只抓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不能以就近入学率作为评价治理“择校热”的标准,而是应该参考学区房指标,民办学校择校指标这些更能够准确反映市场实际情况的因素来进行评价,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市场对于接受优质教育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义务教育均衡也需要持续地追求,更优质更高位的均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