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駐馬店要聞快報

1.灈陽街道辦事處:抗擊疫情 我在行動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就讀河南農業大學2017級返鄉大學生孫迎凱,聽說泰安居委會設立卡點後,其主動聯繫當地居委會,申請加入卡點防控隊伍,他沒有選擇在家裡陪伴家人,放鬆自己,而是走上了疫情防控一線,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主動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青年志願者甘於奉獻的精神,彰顯了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和責任擔當。

他主要負責幫助登記過往車輛、人員信息,每天面對各種來往的車輛,接觸更多的人員,風險更大,可他卻沒有退縮,依然堅守在崗位上,每天對卡點進行消毒,在泰安居委會卡點建築了一道牢固的防護屏障。

他在這個疫情施虐的寒冬選擇勇敢的站出來,散發著屬於自己的光和熱,用行動踐行了新時代青年人的責任和擔當!


2.遂平縣常莊鎮人大主席走訪慰問貧困戶

4月20日,遂平縣常莊鎮人大主席王海軍到大興村走訪慰問貧困戶。

每到一戶,王海軍都與貧困戶面對面交流,慰問交談中,詳細瞭解貧困戶及家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和目前生產生活情況,瞭解他們春耕生產情況,並向貧困戶宣講疫情防控知識及扶貧相關政策,勉勵有勞動能力的家庭成員積極轉移就業,外出務工增加收入,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早日實現脫貧奔康。同時仔細查看了貧困戶住房房屋牆體、屋簷、窗戶等容易出現安全隱患的部分,並詳細詢問是否有漏雨、進水、裂縫等情況,防患於未然,及時排除隱患,確保貧困戶的居住安全。


3.遂平縣常莊鎮高效蔬菜種植基地:讓貧困戶的錢包鼓起來

4月的中原大地,處處生機盎然。近日,遂平縣常莊鎮常莊村的高效蔬菜種植產業園裡,幾百名群眾採摘著遲菜心,個個臉上帶著甜蜜的笑容。“採摘一公斤能掙7毛錢,工資日結,在家門口一個人一天就能掙個一兩百元。”常莊村駐村第一書記戴新奇說。

戴新奇介紹,常莊鎮甘藍種植基地流轉土地1500畝,採用現代化階梯式輪番種植甘藍、遲菜、遲春等蔬菜,並加工、銷售到香港、深圳、廣州等大城市,附加值高、用工量大,帶動了500多農戶家門口就業。

散種田地變蔬菜基地

決戰決勝,產業引領。常莊鎮新一屆黨委政府站位全局、提早謀劃、主動作為,將南半部打造成為優質花生等經濟作物種植基地,將北半部打造成甘藍、遲菜、遲春等蔬菜種植基地。

俗話說,一畝園十畝田。以常莊甘藍種植基地為依託的高效作物種植產業園,採取“政府+公司+基地+貧困戶”帶貧模式,以遂平縣領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邀請國內對港蔬菜種植專家長駐園區,緊盯育苗、種植、生長、採摘、加工各個環節,保證了產量、品質和標準,深得一線城市大客戶的青睞。

“種蔬菜技術性很高,育苗時間錯一天都不行,澆灌時間晚一天,產量和質量就大不相同。我們在種植的節點、排種的方式、選種的優育上,全部採取技術性的手段,全部採用機械化、自動化、專業化、有機化種植,季節不同,種的菜不一樣,產品走向了大城市市民的餐桌。”領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佔全領介紹。

現代化產業真扶貧

佔全領堅信,扶真貧、真扶貧,沒有產業全落空,所以佔全領將公司定位於高效農業、科技創新、綠色經營,走生產基地產業化、生產管理標準化、產品出口優質化、市場銷售品牌化、經營模式連鎖化、投入產出高效化之路。“下一步,我們要堅持產業化發展,帶動貧困戶和農戶明顯增收,用看得見的效益,吸引廣大群眾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現代農業之路。”佔全領說。

常莊鎮黨委、政府打造的“龍頭企業+園區+村集體經濟+貧困戶”利益聯結體已取得明顯成效,貧困群眾流轉土地收“租金”、田園採摘掙“薪金”、土地託管收“資金”,三重收入,天天有錢入口袋,日子過得比蜜甜。

扶貧車間裡踏實幹

34歲的貧困戶謝戰江進入領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扶貧車間後,踏實能幹,成為包裝車間的一名技術員,經過自己的雙手勞動脫了貧。

“我們現在有1000多人幹活,今後會以點帶面,在全縣推廣高附加值的作物種植,達到2萬畝以上的規模。”佔全領說,公司請來了專業採摘人員,帶動當地群眾專業化採摘。今年還規劃建設1000平方米的智能化冷庫,辦公一體化生產車間及1000平方米的花木觀賞園、果蔬採摘園、現代農業示範園,打造產品展示、科普體驗、現代農業科普示範園區,送項目到村、送就業到戶、送技能到人、送政策到家,實現扶貧、扶就業、扶產業、扶集體經濟,達到群眾贏、集體贏、企業贏、產業贏,讓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奔小康。


4.駐馬店:提醒!酒精切勿帶上車!鐵路官方做防護

隨著各地有序復工復產,火車站客流也逐漸增加,疫情防控期間,身邊常備酒精已經變成很多人的習慣。4月22日,市民魏先生在駐馬店火車站乘車前往北京打工,由於隨身攜帶一小瓶酒精,過安檢時被工作人員攔截。

“這一小瓶才50毫升,也不能帶上車嗎?”面對魏先生的疑問,工作人員耐心解釋:“酒精容易揮發,屬於易燃易爆危險品,攜帶上車會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

據瞭解,為確保廣大旅客平安出行,在安檢過程中,車站對旅客及行李進行“全覆蓋”式檢查,其中,酒精類消毒劑、84消毒液以及凝膠類抑菌洗手液等都禁止攜帶進站上車。

“有些女同志攜帶消毒產品的小瓶子十分精美,所以我們準備了回收壺,旅客可以把裡面的消毒液體倒出來,空瓶還可以繼續使用。”工作人員介紹說,車站在安檢入口處放置了酒精回收桶和酒精消毒液,服務檯、衛生間等處也放置了洗手液,旅客進站後如需手部消毒,可自行取用。“如果旅客實在不放心,可隨身攜帶有包裝、有密封的酒精消毒溼巾、棉片等,以便擦拭雙手、座椅等。”

針對旅客對於乘車安全的擔憂,駐馬店火車站副站長朱峰介紹,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駐馬店車務段每天定時定次對候車室、站臺、檢票口、售票廳、衛生間等公共場所進行深度消殺;鐵路部門對所有列車進行全方位消毒,列車運行過程中,通過空調系統保持空氣流通;車站進出口使用紅外線測溫,嚴格登記每位旅客的來往方向等。

“目前駐馬店火車站每天開通約20個班次,是正常情況下的三分之一,乘車旅客每天約千餘人。”朱峰說,由於客流量減少,乘務員會在車上引導旅客分散就坐,進一步確保安全。

鐵路部門提示,旅客乘坐火車時請全程戴好口罩,排隊進站保持安全距離,配合做好體溫檢測;座椅扶手、靠背、廁所門把手觸碰後,不要直接接觸口鼻眼;列車運行過程中,不要在車廂內隨意走動,分散就座,配合做好體溫檢測,如有任何不適請及時告知乘務員,共同營造安全、放心的出行環境。


5.泌陽縣泌水街道召開“掃黑除惡深挖攻堅百日衝刺”行動會

近日,泌陽縣泌水街道掃黑除惡深挖攻堅百日衝刺行動會議召開,會議總結了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階段性工作開展情況,並對下一步工作開展提出了新要求。

會議傳達學習了泌陽縣關於《2020年全縣掃黑除惡深挖攻堅百日衝刺行動方案》的通知精神,以及《全縣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近期重點工作任務清單》的通知精神,指出了當前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總體目標和方向。為明確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重點任務清單,更好開展下一步工作,宣讀了《2020年泌水街道掃黑除惡深挖攻堅百日衝刺行動方案》,並設立了領導小組。

會議強調,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思想認識,2020年是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關鍵年,一是要充分認識百日衝刺專項工作的重大意義,各居委負責人要明確工作要求,提高思想認識,明確時間節點及工作步驟,以專項行動助推掃黑除惡深挖攻堅百日衝刺工作的順利開展;二是要明確職責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各居委支部書記要履行好第一責任人責任,以身作則,帶頭做好貫徹落實,對轄區內存在的亂象問題進行拉網式排查,確保工作取得實效;三是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濃厚氛圍。線下線上宣傳兩不誤,線下通過在室外LED顯示屏公佈有關內容和張貼橫幅,在便民大廳和居委會發放宣傳單,組織街頭宣傳等方式,線上通過公眾號和朋友圈等全面展開掃黑除惡深挖攻堅百日衝刺行動宣傳工作,擴大本次百日衝刺活動在社會上的影響;四是加強問題線索排查,進一步暢通監督舉報渠道,同時集中精力抓好重點行業、領域亂象摸排,配合協助好有關職能部門爭取使問題從源頭化解,讓黑惡勢力無處遁形,加深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五是細化措施、確保實效。針對排查出來的線索會同相關職能單位,對照重點工作任務清單,逐項逐條研究制定內容詳實的落實措施,建立責任清單,明確完成時限,做到措施具體分工清單、責任到人,形成環環相扣的“鏈條式、清單制、責任制”工作格局,避免出現工作“懸空”、措施“落空”現象。


6.泌陽縣春水鎮:產業獎補鋪平群眾的致富路

“以前俺常做夢在養牛中笑醒,老伴說俺,一頭牛幾萬塊咱能買得起?現在有了產業獎補政策,一頭牛政府能補貼15000塊錢,俺多年養牛的夢終於成真了,致富也不愁了,真多虧了咱黨的好政策啊!”泌陽縣春水鎮鐵衝村貧困戶李金玉看著自己養的1頭牛,眼裡閃著激動和幸福的淚花向鎮扶貧辦同志們說道著......

李金玉的兒子兒媳都是二級智力殘疾,2個孫女1個孫子都在上學,雖然家庭負擔比較重,但是特殊的家庭狀況也只能在家裡務農、打零工。今年縣裡出臺系列產業獎補政策後,鐵衝村責任組認真分析研判,責任組長魏武斌在第一時間去到李金玉家,為其講解產業獎補的政策,鼓勵其大膽發展產業,穩定脫貧致富等等,李金玉聽得心花怒放,當即決定買牛,於是找到樓房莊一個牛行戶領著他去到廖莊就買來了1頭母牛,他精心的飼養著牛棚裡的“搖錢樹”,生活有了自信,人生有了希望,逢人就說“黨和國家的政策這麼好,幫扶人又這麼貼心,我們不能等靠要,要自力更生才能豐衣足食。我養的這頭母牛馬上就能產下一頭小牛,小牛養到年底至少能賣1萬多元,政府再獎補15000元,也不耽誤幹農活和打零工,今年穩定脫貧俺沒問題。”李金玉拍著胸脯說,“是黨和政府圓了俺的養牛夢啊”!

像李金玉這樣在家門口發展種植、養殖產業的還有很多脫貧戶,產業獎補政策為他們的增收致富吃下了“定心丸”。新冠肺炎發生以來,該鎮通過產業獎補政策充分發揮了產業扶持的“造血”功能和基礎作用,激發了貧困戶的內生動力,提升了全鎮的脫貧攻堅質量,營造了勞動致富、產業致富的良好氛圍,為2020年決勝全面小康夯實了基礎!


7.駐馬店:駐村第一書記黎源——做群眾的貼心“引路人”

“這裡以前是土路,群眾出行很不方便,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這一家以前有三個學生,學費負擔很重,現在都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這是我們貧困戶養的波爾多山羊,馬上30多隻都要出欄了……”走在村裡每一個地方, “85後”駐村第一書記黎源都興奮地向記者介紹著趙橋村近幾年發展的點點滴滴,細數著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故事。

2017年,驛城區政府辦工會主席黎源,由組織安排派駐到水屯鎮趙橋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從機關單位到農村一線,從坐辦公室到田間地頭,他迅速轉變角色,堅持在群眾中找到脫貧攻堅的思路和方法,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解群眾之憂,通過幾年的工作,趙橋村環境面貌發生了極大的改善,群眾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提起黎源,村民講得最多一句話就是:這個年輕人真“中”。

不遺餘力改善基礎設施 趙橋村長期以來積貧積弱,基礎設施條件落後,到村裡後,黎源第一件事就是想著幫助群眾解決“出行難”的問題。他積極協調有關單位,為趙橋村申請了村村通、戶戶通項目4000多米,聯繫重建入村主幹道危橋1座,幫助建設文化大舞臺,安裝路燈、清理溝渠、培護路肩、整治牆體、改建廁所,慢慢地,這個原本貧困的小村落變漂亮了,群眾看在眼裡,喜在心中。 真抓實幹健全基層組織 環境面貌提升了,精神風貌更要提升上去。為此, 黎源帶領“兩委”班子成員用好用活“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開創性地讓黨小組長兼任村民小組長,讓黨員作表率、當榜樣,主動參與工作,引導群眾配合工作,織起了一張聯繫群眾的“工作網”。同時,豐富黨組織生活,定期開展黨員活動日活動,組織群眾評選好媳婦、好婆婆、五好家庭、星級黨員,建立了黨員聯繫微信群,把黨員凝聚在一起,共同為趙橋村發展出謀劃策、獻言獻計。漸漸地,村裡鄰里糾紛少了,助人為樂的事情多了;獨居老人少了,孝敬老人的故事多了,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絞盡腦汁帶領群眾致富

趙橋村長期以來都是以小農經濟為主,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留在家中的大多數是老人孩子,經濟來源不穩定。在瞭解實際情況後,黎源採取“三步走”的工作辦法,對有勞動能力、務工困難的群眾,積極協調水屯鎮的勞務輸出公司,聯繫務工企業,讓他們走出去掙錢;對長期在家的群眾,協調資金為貧困戶發放種羊,引導種植芝麻、中藥等經濟作物,在家門口掙錢;2019年又成功建成了趙橋村產業扶貧基地,招引企業種植香菇,開發就業崗位,壯大集體經濟,從根本上解決貧困戶長期穩定脫貧的問題。 “深入群眾魚得水,脫離群眾樹斷根。”黎源說,“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有滾石上山時的艱難,也有爬坡過坎後的喜悅,唯有心中裝著群眾、感情連著群眾、辦事想著群眾,一心為了群眾,最終才能交出一份有溫度、有準度、有厚度的‘幫扶答卷’。


8.駐馬店:復工復產 科技“助攻”

4月21日,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鄭州分所海彬、陳昂、姚歡歡三位專家在駐馬店科技局成果轉化中心主任李輝義等人員陪同下,先後來到河南省泌花食品有限公司、河南省健源迷迭香製品有限公司進行專題調研及項目對接。

在河南省泌花食品有限公司調研過程中,海彬一行詳細瞭解該公司產品結構和發展狀況,對其發展現階段技術瓶頸如消毒劑殘留等企業面臨的技術難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初步整理技術解決方案。同時,對該公司即將開展的“天然產物提取純化”項目,雙方具有強烈的合作意向。

在河南省健源迷迭香製品有限公司調研期間,專家一行對其生產線、設備、產品進行全方位考察、瞭解,並通過現場座談,對迷迭香高值化利用新技術、工藝、指標、發展趨勢、技術難題進行交流,找準合作雙方的契合點,開展精準對接。

在復工復產過程中,科技創新正在推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過程所專家表示,將會充分發揮引導和帶動作用,創新辦法、協調聯動,進一步幫助企業解決生產技術難題,努力為駐馬店市發展貢獻新的科技力量。

李輝義提出企業應結合生產技術、研發項目需求與研究院溝通、交流,提升專業水平和研發能力,儘快啟動科研項目工作,努力完成生產目標任務,實現共贏。同時,市科技局也會做好協調科技服務工作,促進雙方共同合作,從而推動企業的建設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