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那些“北顧帝”們荒唐的誤國史

歷史上那些“北顧帝”們荒唐的誤國史


南朝宋文帝劉義隆是一個好大喜功且聽信讒言的主兒。他從他爸爸和哥哥手中接過來的是一個承平的國度,這廝在位的前段時間倒也訪貧問苦,勵精圖治,整個國家也因此呈現出了昇平的景象,被後世史學家稱之謂“元嘉之治”。

然而短暫時間的安定祥和被他認為是自己英明神武、雄才大略的原因。這傢伙腦袋開始膨脹起來,要學習他的爸爸劉寄奴興兵北伐,企圖一統天下,封狼居胥。

歷史上那些“北顧帝”們荒唐的誤國史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元嘉27年(公元450年),冤殺名將檀道濟之後的14年,劉義隆在奸佞之徒的蠱惑下再次對北魏用兵。這一仗劉宋不僅盡失從前所得之地,還被北魏皇帝拓跋燾追到了長江邊上。劉義隆落了個六州殘破、倉皇逃命的下場,南北朝之間軍事力量的天平也從此被打破。

三年後,劉義隆被太子劉劭(shao)所殺,又勉強維持了26年,曾經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劉宋終於被蕭道成所滅。

這世上總有那麼些個自命不凡的帝王,自以為天降偉人,要拯救整個世界,結果卻是給自己的人民增添了無窮的痛苦,給這個世界增添了無窮的笑料。

公元1449年(明正統14年),在宦官王振的攛掇下,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蒙古瓦剌部,在土木堡被一舉擊潰導致全軍覆滅。兵部尚書、戶部尚書等50餘名國家重臣戰死,財產損失不計其數,皇帝朱祁鎮也被活活生擒。

土木堡一役導致大明最精銳的三大營部隊毀於一旦,開國武人集團和靖難功臣被消滅殆盡,國家從此走上了衰弱的道路。

歷史上那些“北顧帝”們荒唐的誤國史

蒙古騎兵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

滿清後期,前有列強蹂躪,後有拳民作亂,這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大清最應該做的是減免賦稅、體恤百姓,修好內政增強國力,然後等待時機一雪前恥。然而,在端王的迷惑下,慈禧誤判形勢,幻想利用義和團和洋人的相互攻伐,自己坐收漁翁之利。

在義和團打出“扶清滅洋”旗號後,清政府公開承認了義和團存在的合法性,導致山東、直隸等地的拳民大舉進京禍亂國家。

歷史上那些“北顧帝”們荒唐的誤國史

義和團

義和團奉旨造反,開始只是殺害洋人。隨著政府的縱容,義和團“滅洋”的目標逐漸擴大至普通的中國教民、參與洋務運動的官員、在洋人企業做事的工人、讀洋書的,甚至使用洋貨的都被當做賣國賊,不分男女老少一併處死。

一時間整個北京到處都是屍體,很多的婦女兒童被剁成肉醬。洋務官員禮部左侍郎許景澄、太常寺卿袁昶(chang)、內閣侍讀學士聯元、戶部尚書立山、兵部尚書徐用儀等人也被隨意砍殺,這場荒唐的義和團運動最終演變成了貽害千秋的“庚子國難”。

庚子國難以大清賠償列國4億5000萬兩白銀而告終。自此,整個中國陷入了一片水深火熱之中,也間接導致了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

歷史上那些“北顧帝”們荒唐的誤國史

八國聯軍進北京

專制社會,“愛國”從來都是一個廉價和冠冕堂皇的理由。有不少無恥之徒假愛國之名行禍國之實,支持劉義隆封狼居胥、歌頌朱祁鎮出征蒙古、贊成老佛爺對列國開戰。這種包藏禍心的行為從政治層面上看,的確“高端、大氣、上檔次”。但是,任何不負責任的吹噓只會加速一個國家走向衰弱甚至滅亡。

一言九鼎的皇權時代,能夠在歷史的緊要關口,正確把握航向的統治者實在是鳳毛麟角,大多數平庸的治國者往往會開足馬力把自己的帝國駛向翻車的深淵。

歷史上那些“北顧帝”們荒唐的誤國史

圓明園遺址

媚權是國人傳統的德性,但是把一個傻不拉幾的劉禪硬吹成雄才偉略的漢武帝劉徹,那真需要長城那麼厚的臉皮。

在人治社會,吹噓帝王、蠱惑帝王做傻事是不用承擔後果的。犯傻,造成國家、民族災難性後果的廟堂高尊,也不會去主動承擔責任。被動、必須為這些災難買單的從來都是匍匐於極權淫威下的芸芸眾生。

劉義隆倉皇北顧,心中念念不忘的不是自己的莽撞,而是盤算著再次北伐;

明英宗被匈奴俘獲,並沒有責備自己輕敵,導致國家蒙受災難。而是想著趕緊回國,恢復皇位,繼續享用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繼續君臨天下享受萬民膜拜;

歷史上那些“北顧帝”們荒唐的誤國史

明英宗被俘

朱由檢在歪脖樹上上吊之前,心中痛恨的仍然是他的大臣“朕非亡國之君,爾等皆亡國之臣”;

慈禧在挾持光緒皇帝倉皇西遁的途中,所下的最重要一道懿旨,就是嚴令各地官府捕殺拳民。韭菜永遠都是韭菜,這就是韭菜愛鐮刀的最終下場。

“治大國如烹小鮮”,是老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說,小鮮很嬌嫩,需要小心翼翼地掌握好火候,不要亂翻騰。而絕非治理一個國家就像烹製一盤家常菜那樣輕鬆簡單。

這些“北顧帝”們視國家大事如小孩過家家兒,烹製國家這盤小鮮,鹽多了加水,水多時加鹽。初衷是做一張油光發亮的蔥油餅,做到最後竟然成了一鍋黑不溜秋的糊糊兒。

歷史上那些“北顧帝”們荒唐的誤國史

慈禧出行

處在艱難的歷史關頭,最終要的是認清自己,認清自己的國力。戰爭打的是一個國家的實力,而不是放口炮。當認識到沒有必勝的把握時,就不要冒險。妥協並不一定是恥辱,很多情況下,妥協是一種戰略的迂迴。

歷朝歷代,每個帝王都有建功立業的夢想,但並不是每個帝王都能遂了心願。那些好大喜功、剛愎自用者,往往以征伐別國、駕馭萬民而自視成功。一國之主最應該做的是,把自己的老百姓當做衣食父母,為百姓謀福利,為國家謀長治久安,這才是民心上的封狼居胥!

一派昇平被治成四面楚歌,一手好牌被打成慘不忍睹。“北顧帝”們,你們如何面對自己的列祖列宗?

早些年看到一個描述“竹篙”的謎語,每次心中默唸都讓人扼腕長嘆。

想當年,綠鬢婆娑,自歸郎手,青少黃多。莫提起,莫提起,提起來,清淚灑江河......

閱讀更多原創文章,請點擊下面鏈接“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