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清朝的外國高官,羅伯特·赫德

中國近代海軍的建設,起源於一道來自外國人奏摺,作者的名字叫羅伯特·赫德。

羅伯特·赫德,字鷺賓,1835年2月出生於英國北愛爾蘭阿馬郡,1853年畢業於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之後的1954年,年僅十九歲的赫德作為見習翻譯來華。1858年,以書記官身份參加第二次鴉片戰爭。

聊聊清朝的外國高官,羅伯特·赫德

如果你還沒忘記,在之前火燒圓明園那一篇中我曾說過,柏貴在二鴉期間建立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傀儡政權,而赫德就是供職於這個政權。

在此期間,他先後結識了兩廣總督勞崇光、中國海關首任總稅務司李泰國。這個李泰國有必要說一下,他的名字雖然很中國,但是其實他是個英國人,英文名字為“Horatio Nelson Lay”。

李泰國結識赫德後,很賞識他,就舉薦他出任當時的大清皇家海關副稅務司,相當於海關二把手。其實此時的赫德對海關、稅務等並沒有多少認知,但是他很有學習能力,很快就能上道兒。

1861年,在太平軍逼近上海,在上海的李泰國一看形勢不妙,向清廷請病假,跑回英國治療了。他這一走,海關的事兒就交給了兩個二把手,喬治·亨利·菲茨羅伊與赫德。菲茨羅伊願意留在上海,而赫德則走訪全國各地,幫助清政府籌辦海關。

看到赫德這麼賣力,1863年11月15日,清廷總理衙門宣佈任命28歲的英國人赫德為總稅務司司長。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這個任命簡直是喪權辱國,堂堂一個大國的海關竟然控制在外國人手裡,這是不太準確的。客觀而言,赫德為中國海關事業可謂是盡心盡力,操碎了心。

作為海關總稅務司,赫德的主要職責就是收錢,為清政府進出口的貨物收錢。但是你要知道,這是晚清,凡是能賺錢買賣,哪個官員不眼紅呢?

此時的赫德已經在中國浸淫已久,所以他上任後,主要實行了三方面政策:

一是嚴厲打擊貪腐,禁止清朝各地方政府插手海關;

二是全球招考、公開選拔僱員,想進海關,必須考試,不管哪個王爺、高官的親戚都不好使;

三是高薪養廉,赫德給海關高級職員開出的薪酬非常高,是其他國家同等職位的兩倍。職員幹滿一定年限,還有一筆相當於年薪的酬勞金。此外,退休金、回籍旅費、帶薪年假一應俱全。

在赫德的大力整頓下,清廷海關的稅收從1865年的830萬兩增加到1875年的1200萬兩。至19世紀70年代末,更是達到3000萬兩,一度佔到清政府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關稅成了清廷最穩定、最可靠的財源,赫德也成了大清國的“財神爺”。

這個海關不僅比清廷的舊式衙門清廉,甚至清廉指數在當時的全球也排的上號。除此之外,赫德主持的海關還創建了中國的現代郵政系統。很多朋友可能知道,中國的第一套郵票即大名鼎鼎的大龍郵票,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大龍郵票就是赫德設計、發行的。所以在當時,這套郵票也叫海關大龍。

聊聊清朝的外國高官,羅伯特·赫德

1865年10月17日,赫德又幹出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兒,他給當時主政的恭親王上了一道奏摺,名為《局外旁觀論》。

奏摺中有這麼幾句話,摘抄出來請大家欣賞。

“局外常論中國似此懦弱,若不致外有探伺之患,即內與外來往者,連聞此說,難保無藐上不服作亂之禍。”

“自四海各國觀之,竟莫弱於中國。”

“止有國政轉移,無難為萬國之首,若不轉移,數年之內,必為萬國之役。”

注意,這是在1865年洋務運動連個影都沒有的時候,一個外國人,直接上書,說清帝國如此弱,沒有外患也會有內禍,如果不變革,不出幾年,必然被西方列強奴役。

如果按照《大清律》定罪,那麼“謗議朝政”的罪名是免不了了,給個斬監候都是輕的。

但是,恭親王並沒有處罰他,而是將赫德的《局外旁觀論》和威妥瑪的《新議略論》抄錄給東南沿海各督撫討論。

這兩份文件一下發,立刻炸了鍋,各地督撫大多罵赫德猖狂,竟然敢說我大清弱?當然,對其中切中時弊的分析,督撫們也是面紅耳赤,羞愧難當。

最義憤填膺的是李鴻章,他在回奏中之言,“外國猖獗至此,不亟亟求富強,中國將何以自立耶!”

好了,赫德大致就是這麼個人,但就是這麼個人,李鴻章很不喜歡。

首先,表現在對外事務話語權上。赫德不僅是海關總稅務司,還算是慈禧、恭親王奕訢的外事顧問,斡旋、借錢、調停等事務多有出面。

例如,1884年中法越南之戰爆發後,赫德便代表清廷赴南京與法國公使議越南案;1875年2月21日,英國人馬嘉理在雲南被當地人殺死,英國意欲出兵。清廷派赫德前去斡旋,清朝讓渡部分利益後,簽訂了《煙臺條約》,避免了中英一場戰爭。

其實,赫德中國的英國人官員,是很矛盾的。他為清廷打工,卻又得平衡母國利益,最後是兩邊都不討好。

例如上面說的《煙臺條約》的簽訂,在談判時,赫德與英國使臣威妥瑪因為條款問題發生激烈爭執,差點動手;而反過來,清廷看到條約中給予英國進入雲南及西藏特權,也很不滿意,總之是兩頭不討好。

總體而言,清廷還是認可赫德的。1886年,赫德獲賞花翎、雙龍二等第一寶星;1889年,赫德升為正一品;1893年,光緒賞赫德三代一品封典。這是近代外國人在中國做過的最大的官,伊藤博文險些打破這個記錄。

恭親王對赫德的評價是:“赫德雖系外國人,察其性情,尚屬馴順,語言亦多近禮。”甚至封疆大吏的人事任命,有時也要諮詢他的意見。

以上種種就意味著,只要有赫德在,李鴻章就無法在清廷一家獨大,獨攬外交權。

其次,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赫德很不屑李鴻章。

赫德與李鴻章共事了超過三十年,但是他對李鴻章的評價並不高。

赫德對李鴻章評價的原話:“李(鴻章)跟我的經歷很像,年輕的時候運氣不錯,青雲直上,位極人臣。但是我要強調的是,他像我一樣,只不過是一個普通人,只是因為他的高官厚祿才讓他聲名顯赫。他現在所表現出的才能,換一個其他中國人同樣可以做到,他本質上跟中國官僚沒有任何區別。”

同樣,李鴻章對赫德的評價也不高。李鴻章的原話是,“陰鷙而專權,怙勢而自尊”、“內西人而外中國”。

他兩這種相互瞧不起的情況,固然有牛人相輕的意味,但更多的還是路線問題。李鴻章是個中國官僚,精於政壇,長於人情世故;而赫德則是外國僱傭,長於經濟管理。所以,在當時的大背景下,兩人相互依附又互相提防。

基於以上原因,在海軍建設過程中,李鴻章決定,擺脫英國人在洋務運動中的影響,實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也就是以他為主。

1879年,赫德向總理衙門提交了一份試辦海防條例,建議增設總海防司署,組建南北兩洋海軍,由他擔任總海防司,並一手操持從英國購買軍艦。同時,他指示在倫敦的親信金登幹物色各類海軍人才,準備籌建中國近代海軍。

經總理衙門審核報恭親王批准,清廷決定任命赫德出任總海防司司長。

李鴻章聞訊大驚,聯合南洋大臣沈葆楨上書,指出赫德不能既管錢又管兵。最終,總理衙門採納李鴻章建議,拒絕了赫德的海防章程。

赫德隨即再上書,要求他經辦北洋購艦,李鴻章再次反對,並提出所有軍艦均採購自英國,尾大不掉。實際意思是英國人賣的肯定比自己裝備的要差,萬一以後打起來還是打不過。

這件事情表面上看,李鴻章說的有道理。可是你仔細琢磨一下,就算英國人賣給清廷同樣先進的軍艦,清廷就打得過嗎?人家累積了百年的優勢是你幾艘先進軍艦就能打破的嗎?

其實在《煙臺條約》簽訂之後,中英在十幾年內基本沒有大的摩擦。在中法之戰法軍封鎖臺灣海峽的關鍵時刻,英軍不惜得罪法國,宣稱保持中立。

1885年,中法之戰進行到關鍵時刻,清廷福建水師已經全軍覆沒,法艦隊封鎖臺灣海峽,試圖困死臺灣。

1885年1月25日,英國宣佈:凡遠東地區包括香港在內所有皇家海軍駐紮之港口,全部對法軍關閉。失去香港和日本港口的後勤補給,這意味著法國遠東艦隊的煤炭、彈藥、食物、藥品全部必須從越南運輸,而當時的越南的後勤保障設施非常不健全,這給在臺灣海峽封鎖的法國艦隊帶來了巨大的麻煩。

其實當時英法的關係還不錯,所以法政府於表達強烈抗議,認為英國名為中立,實際上通過香港向清政府輸送軍火,英國不予表態。

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還要想著跟人家開戰呢?

但是李鴻章不管這一套,自此,李鴻章開始有意疏遠英國,開始搞起他所謂的“各方平衡外交”,譬如,向剛剛統一不久的德國買軍艦。

很多人可能會說,人家德國製造質量好云云。拜託,這是1880年,德國自己的海軍都沒有幾艘像樣的軍艦,李中堂大筆一揮,買了兩艘七千多噸的鐵甲戰列艦。

況且,這其中有沒有貓膩還不好說。

1880年12月2日,清國駐德公使李鳳苞代表李鴻章與德國簽訂訂購7000噸級戰列艦12艘之備忘錄,注意,計劃向一個從來沒有造過這種噸位軍艦的國家計劃購買12艘!

1881年1月8日,德國造船廠迎來了德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買賣,定遠級戰列艦。該級艦比當時德國自己任何一艘軍艦都要大,俗稱練手;而買主清廷,俗稱小白鼠。在此之前,世界海軍軍艦的出口基本由英法兩國包攬,而英國佔據了絕對大頭,當時全球80%的軍艦出口來自英國。

北洋水師原本準備以400萬兩白銀在德國訂購3艘7千噸級的戰列艦,最終支出409萬兩,開回中國的是2艘7千噸級的戰列艦定遠、鎮遠及2300噸級的穹甲巡洋艦濟遠,其中為定遠級兩艦付款340萬兩。也就是說,本來計劃是400萬買三條大船,實際上確實409萬買了兩大一小。

不僅如此,稍微懂點軍事的朋友可能都會知道這個梗,濟遠號出名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它的艦長叫方伯謙,更是因為它雖然叫“穹甲巡洋艦”,但由於其是德國船舶工業史上設計建造的第一型穹甲巡洋艦,沒有建造經驗,所以載煤量、裝甲設計都有諸多問題,更有甚者,其設計排水量為2440噸,回國之後一量發現只有2300噸。

1883年1月3日,國子監司業潘衍桐實名舉報駐德公使李鳳苞在購買定遠、鎮遠二艦中貪汙白銀60萬兩,後經查證,李鳳苞被革職。

這個李鳳苞並非李鴻章的親戚,但卻是絕對鐵桿兒。1876年,李鴻章推薦他任船政留學生監督;1877年,李鴻章保舉他赴英法兩國學習;1878年,李鴻章保薦他出任駐德公使。這他兩兒要是沒點人情往來我是不信的。

但是我這個人一向講求證據,這裡沒有證據證明李中堂也參與其中,我就不說什麼了。

之後,赫德就基本不過問海軍之事了。

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後,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議和條款。赫德聞訊,與李鴻章一起回京,參與《辛丑條約》談判,盡力維護中國利益以求達到中國能夠承受的議和條件。

因其在談判中出力甚多,條約簽訂後,晉太子少保。

1908年4月13日上午7時,73歲高齡的赫德因病休假離職回國,並在辦公室留下一張意味深長的便條:“1908年4月13日上午7時,鷺賓·赫德走了。”

慈禧感其服務中國近50年,在其走後,並未取消其職位,仍然讓其掛清帝國海關總稅務司司長的頭銜直到1910年。

1911年9月20日,赫德因肺炎發作後心髒衰竭病逝於英國白金漢郡芬格斯特。清廷追賜優恤、加尚書銜、太子太保。

赫德是世界近代史上獲各國勳賞最多的個人之一,共受封四個世襲勳位、十五個一等爵士勳位,及眾多其他名譽學術及市政榮譽。

清政府政府授予其一品頂戴、花翎、雙龍二等第一寶星、三代一品封典、太子太保銜;

英國皇室授予其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同袍勳章、爵級司令勳章、爵級大十字勳章、從男爵位;

普魯士王國授予其一級皇冠勳章;

丹麥王國授予其丹尼布洛大十字勳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