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竟然也在股市中虧損嚴重,自此之後再未踏入

十七世紀英國南海公司的金融泡沫讓物理學天才牛頓蒙受了大約20萬英鎊(今617萬美元)的損失,牛頓十年的收入化為烏有。在鉅額的損失面前,牛頓終究發出瞭如此的感嘆——“我能計算出天體運行的軌跡,卻難以預料人性的瘋狂。”至此之後,再未踏足股市一步。


為何聰明如天才牛頓也會在股市中栽了跟頭呢?是因為股市陰晴不定根本琢磨不透,還是股市是高智商者的遊戲不適合廣大群眾參與,抑或是缺少了基本的理財知識,盲目地投資沒有遵循市場規律呢?


恐怕更多是後者吧,缺少基本的金融概念,盲目地投入市場,本希望發一筆橫財,最終不得不以失敗告終,敗給了股市中的人性、紀律與規律。


一、財商決定命運,財務自由帶來幸福


而像這種駕馭財富及應用財富的能力則被稱為財商,同智商、情商一併列為現代社會能力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質。在社會學意義上,這三種能力也分別代表著不同身份的“人”的生存能力:智商是自然人的生存能力;情商是社會人的生存能力;而財商則對應著經濟人的生存能力。


牛頓竟然也在股市中虧損嚴重,自此之後再未踏入


倘使在成長過程中缺失了財商教育,自然也不可避免地為我們帶來理財理念的滯後、理財意識不強、理財技能的欠缺,從而導致了為錢所困,為錢所累的局面和狀態,當然也自然而然地不可能實現財務自由。


當你達到了財務自由時,也就是你的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等於甚至超過你的日常開支時,你也不必為生活開銷而努力為錢工作了,換而言之,即使你躺在床上不工作,你依然有收入,並且這個收入足夠你的正常開支。在財務自由的狀態下,你可以抽出時間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譬如旅遊、開設特色小店或者參與公益事業。


這種“睡後收入”的狀態自然是一種理想令人羨慕的狀態,那要如何才能達到呢?


二、股市裡能掙到錢,但是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


如果你想實現財務自由,當然需要足夠客觀的被動收入,而如何能獲取足夠多的被動收入呢?一個適合大多數人的方法自然是選擇投資!


也許你會感到疑惑,正如前文所言的牛頓天才也在股市裡折了腰,智力平平的普羅大眾又如何從股市中分一杯羹呢?牛頓的鉅額虧損和17世紀英國的金融泡沫南海泡沫密不可分,在這個金融泡沫中,雖然有眾多原因,譬如南海公司的信息披露不夠真實,故意編造公司虛假信息;英國政府的態度也不夠明智。但是還有不可忽視的一點是公眾如牛頓對股票投資的極端不理性也一定程度上帶來了這場災難。在面對財富的幻想中,公眾紛紛失去理性,任由公司發佈的信息牽引。僅僅為股價的一時上漲而買入股票,忽視了股票其本身的價值。投資行為變成了投機,當泡沫破滅時,非理性的投資者不可避免的成為了受害者。


牛頓竟然也在股市中虧損嚴重,自此之後再未踏入


這個事件帶給我們的啟發便是敬畏市場,學習市場,順應市場。我們需要敬畏市場,不必幻想自己能左右股價,股市是眾多投資者的博弈,即使短暫的虧損也要放平心態;要學習市場,瞭解基本的金融概念和個人理財的知識,對自己的資產有把握力,對市場有一定理性的認知;要順應市場,在基於對市場理性認知的前提下,儘量把握住市場動向。


三、理財教育即刻開始


在許多發達國家或地區,理財教育早已升為一項國家策略。早在2008年,在英國實行的《國民教育教學大綱》把個人理財教育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而像德國、法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都立法把理財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


牛頓竟然也在股市中虧損嚴重,自此之後再未踏入


在中國雖然早在1992年,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成立“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銀保監會、證監會積極推動金融教育進入國民教育體系。但是當下中國的理財金融教育普及程度仍然不容樂觀,像“E租寶”、“泛亞”等惡性事件依然頻發。這些事實都在指向著當下理財教育刻不容緩。理財教育也不僅僅能帶來財務自由的可能性,也能夠讓我們辨明是非,認識到投資中的風險和騙局。理財教育刻不容緩,不妨即刻開始,踏上邁向財務自由的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