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文萊的漢語分佈

馬來西亞是由三大民族(馬來族、華族、印度族)和100多個少數民族(卡達山杜順族、馬蘭諾族、卑南族、西馬原住民等等)所組成的君主立憲制的聯邦,華人人口跟南京市一樣多,約佔人口23%。

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文萊的漢語分佈

新加坡由四大民族(華族、馬來族、印度族和歐洲裔)所組成的共和國家,華人佔了該國75%,是除中國外華人占人口比例最高的主權國家。

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文萊的漢語分佈

文萊由是由三大族群(文萊馬來族、華族和土著所組成)的君主集權制伊斯蘭國家,佔文萊人口約15%。

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文萊的漢語分佈

而華人(漢族的代稱)主要是由福建省和廣東省的移民後裔組成,另外存在著少數海南省和廣西省(現稱廣西壯族自治區)移民的後裔。

馬來西亞華人對漢語各方言的稱呼:

華語——漢語-官話-北京官話-普通話

福建話——漢語-閩語-沿海閩語-閩南語-泉漳片

潮州話——漢語-閩語-沿海閩語-閩南語-潮汕片

海南話——漢語-閩語-沿海閩語-瓊雷話-海南片

福州話——漢語-閩語-沿海閩語-閩東語-福州片

廣東話——漢語-粵語-廣府片

廣西話——漢語-粵語-(個人無法分類)

客家話——漢語-客家語

以下就是馬來西亞大致上的地圖中文版,讓我們能更加了解馬來西亞的城市以瞭解漢語的分佈。

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文萊的漢語分佈

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文萊的漢語分佈

以上漢語方言的地圖,還有些遺漏,接下來一一概述。

語言分類上,潮州話(潮汕話)屬於一種閩南語,所以就把它列入閩南語裡了,廣西話和廣東話都計入在粵語。

大部分的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年輕華人都會華語,文萊方面好像並不多,因為文萊華人主流的溝通語是福建話。

分佈地區

馬來西亞

粵語:主要分佈於西馬來西亞中部地區,尤其是雪蘭莪州中部、霹靂州中部和森美蘭州。粵語為華人主流溝通語的地區有吉隆坡、怡寶、芙蓉、沙巴的山打根(外號是小香港)和其它巴生谷東部地區。

閩南語:主要集中在西馬來西亞北部地區(吉打州、檳城州、玻璃市州、霹靂州西部)、東海岸地區(吉蘭丹州、登嘉樓州和彭亨州)和南部地區(馬六甲州和柔佛州),在沙巴、砂拉越和雪蘭莪沿海地區(如沙白安南縣、巴生縣、瓜拉雪蘭莪縣、瓜拉冷嶽縣)的城市也有分佈。是檳城、太平、雙溪大連、玻璃市等北馬地區(西馬來西亞北部)華人的溝通語,在南馬地區(西馬來西亞南部),閩南語和普通話都是華人社會主流語言。

閩東語:主要集中於西馬的霹靂州沿海地區和東馬的砂拉越州。在砂拉越的詩巫(外號是新福州)的強勢語言。

客家話:主要分佈於西馬來西亞中部地區和沙巴州。主要城市是煤炭山(雪蘭莪州)和亞庇。客家話人群正在逐漸被粵語吞噬,目前只剩下少數客家人會說。

新加坡

新加坡主流的漢語方言是閩南語泉漳片和潮汕片,但在新加坡的推廣華語政策的抹殺下已經成為家庭用語,但是在新加坡人的日常中會使用一些閩南語詞彙。(李顯龍在演講中突然蹦出一個"山龜"suann kui我是很驚訝的)

文萊

文萊華人主要是福建省金門人的後裔,所以閩南語泉漳片是文萊華人溝通的語言。

發展

目前,馬來西亞各漢語已經發展出更多的分支,比如:

檳城福建話:漢藏語系-漢白語族-漢語-閩語-沿海閩語-閩南語-泉漳片-東南亞福建話-北馬福建話-檳城福建話,是泉州話和漳州話的混合。

閩南語

北馬福建話主要分佈在北馬地區,是泉州話和漳州話的混合,但漳州腔佔優勢,發音跟南馬福建話不一樣。

南馬福建話主要分佈於南馬和中馬地區,泉州腔佔優勢,有一些潮汕詞彙。

特有詞彙(閩南語的讀音採用臺灣閩南語羅馬字系統):交緣(ka in,對應馬來語的kahwin,結婚)、公私(kong si/kuong si,分享,同時也是馬來語詞彙)、仙(sen,貨幣單位,同時也是馬來語詞彙)、老君(lo kun,醫生)、老君厝(lo kun tshu,醫院)

粵語

粵語是巴生谷地區、怡寶和森美蘭的通用語,多數非廣東籍華人都聽得懂粵語。粵語使用人口中約有一半不是廣東籍華人,可見粵語的強勢地位。其原因很明顯,是港劇的潮流所致。粵語和閩南語是馬來西亞唯二不擔心消亡的漢語方言。

客家話

雖然客家人是馬來西亞華人裡的第二大方言族群,但由於與廣東人的聚集地大致上重疊(都是礦區),文化上又相對弱勢,這導致很多客家人放棄教導下一代客家話,客家話使用人口可能跟比福州話稍微多一些,但是在鄉下保留得還算可以,至少在鄉下客家人之間還會說客家話。

海南話

基本上已經撲街,多數海南人融入於閩南語和粵語社會當中。少數海南村都面臨存亡問題。

福州話(和其它閩東語)

在砂拉越的城市以外幾乎在城裡沒有存在感,但是在福州話聚集地還算保留得可以。

官話

沙巴華人中約有有100戶說官話的華北人(河北、天津和山東),由於馬來西亞華人社會推廣華語(也屬於官話),所以沒有存亡危機,但是腔調已經日漸接近東南沿海腔調為主的馬來西亞口語式華語。

華語

馬來西亞口語式華語跟馬來西亞標準華語的差異很大,馬來西亞口語式華語有5個聲調(陰陽上去入),沒有輕聲(媽媽[ma2]),沒有兒化韻,翹舌不明顯,有時候還會前後鼻音不分(心[xing1]髒),l和n不分(內[lei4]部),r和l不分(母乳[lu3]),詞彙也跟普通話有差異,比較像是老派國語(普通話),受到方言的影響。(還會被不明人士誤以為是港臺腔)

閩南語的影響:f和h會混亂(chi1 huan4),華語裡r開頭的讀音可能會讀成y(繁榮[yong2]),日母(ri)的讀音是z濁音(日[zi4]本),有時候h輔音會被弱化(黃[wang2]色),有些人直接沒有發f音,語氣助詞很豐富,鼻音很重。

用"嘛"(mǎ)代替"也",例子:你嘛(ma)是醬紫的。

解釋某樣東西或提問時,通常會在句尾加個"乎"(ho),例子:你知道乎(ho)那個人很帥!(知乎!)

用"呢"(néh,音似"捏")來指示物體所在的位置或作為語氣詞,例子:呢(neh),那個東西在這裡。

"最好"這兩個字通常會被用來表達否定的意思,例如:最好是有這種東西。

量詞方面,圓形的物體多以"粒"作為量詞,建築物多以"間"作為量詞,其餘的則多以"個"作為量詞。

粵語的影響:

疑問句會加個"冇"(mou5),例子:要出去吃飯冇?

語法方面,例如"先"字在修飾謂語時,標準華語的語法裡只作為狀語使用(置於謂語前面),但粵語中"先"也可充當補語(置於謂語後面),例子:我去沖涼先!

馬來語的影響:

主要是詞彙方面:

巴剎(ba1 sa4),來自pasar,菜市

甘榜(gan1 bong4),來自kampung,村莊

五角基,來自kaki lima,騎樓下的走廊

英語的影響:

gosstan,退車的意思,疑似來自go a stand(評論區有正解)

嗨,來自hi

德士,來自tax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