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多月的線上學習,對學生的性格和心理會產生哪些不利的影響?

王老師說語文A


問的是在心理和性格上有哪些不利影響,那有利的就不在這裡講了。線上學習確實有一些不利影響,而且

如果父母忽略的話,孩子自制力又弱的情況下,甚至可能會給孩子造成性格和心理的不可逆的損傷。下面我從不同年齡,不同學段來分析。

小學按政策現在不允許上網課,父母如果有精力多陪伴,這是讀書的好時節,如果沒有精力陪伴,則比較麻煩,很多孩子從早到晚抱著電子產品不撒手,或者在電視機前面不走開。

初中生,甚至高中生在進行線上課程的時候,由於在線課程老師無法實時監控課堂每一位學生的聽課情況,而由於要使用網絡聽課,學生也存在自律性較差,課堂效率低下,甚至一心幾用,一邊開著網課糊弄老師和家長,一邊打遊戲或者看劇等等問題。

很多家長總覺得上網課容易造成對孩子視力的損害,或者自制力不夠造成成績的下滑。但往往忽略了這種情況對於孩子的隱形傷害,對於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父母一定要多關注孩子的狀態

從網絡內容上看,網上信息良莠不齊,很多軟件存在著一些色情,暴力,獵奇等不良信息。未成年孩子好奇心強,分辨是非的能力較弱,由此會引發一系列心理問題,因此我們能看到有孩子花幾萬塊打賞女主播,有孩子沉迷遊戲,有孩子完全沒辦法專注學習,也由此引發了一系列親子問題和家庭矛盾。

長期沉迷網絡裡,還有可能會影響大腦的發育,據研究,長期在電腦前打遊戲,會影響大腦前額葉的血流量,如果是長期情況,會造成大腦損傷,特別是對於未成年的孩子,這種損傷往往是不可逆的,前額葉主要掌管人類的記憶,思考,分析,判斷,操作。前額葉損傷會影響孩子的專注觀察和分析問題,造成記憶力退化,性格孤僻,冷漠,喜怒無常,情感表達缺失,共情能力較弱,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家長提“孩子沉迷遊戲之後,沒有人性,該不該放棄”之類的問題了。

孩子一旦沉迷遊戲,不及時干預的情況下,是容易成癮的,而在2018年6月,世衛組織在《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中增添了“遊戲障礙”的條目,也將列入成癮行為障礙的類別中。

因此,對於線上課程而言,由於老師此時起到的監督作用的減弱,就需要家長多與老師溝通孩子的聽課狀況,作業狀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的變化,一定要每天抽出時間來陪伴,聊一聊一天的學習感受!

不要等孩子沉迷網絡不可自拔,才去後悔或者花大力氣挽回。沒有老師和家長的監督,長期線上課程對於孩子來講就如同進了一座城堡,卻告訴他必須呆在其中一個已知的枯燥的房間,而其他的房間誘惑力太大又完全不設防,結果可想而知。

我是半月,一個一線教育工作者,希望我的答案能給看到的孩子和家長起到一些警醒作用,也可以關注我,希望有機會與大家多交流……


半月老師



無塵五柳先生


自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地紛紛開展了“停課不停學”的線上教學活動,與平時的班級授課相比,迥然不同;給學生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對學生的性格和心理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

1、滋生了惰性思維。

線上教學,教師無法看到真實的學生學習情況,因此也無法有效監督;這也為學生“投機取巧”,提供了“良好”的機遇。有的學生認為,反正老師看不到真相,採取欺騙的手段,“完成”老師的任務,如:大多數地方的老師,要求學生每天按時打卡、按時提交作業等等,有的學生就耍起了“小聰明”;按時打完卡,不是去聽課,而是去睡覺、打遊戲……;到交作業時,隨便寫上答案,更有甚者,複製別人的,直接傳過去。凡此種種,多不勝數,長期以來,學生對學習的思考幾乎沒有,唯一產生的就是惰性思維。

2、產生自我封閉心理。

線上教學,離不開電子產品;長期與電子產品“親密接觸”,學生已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幾乎達到了“不離不棄”的程度;很少與父母及家人溝通交流,與同學又無法見面;再者,電子產品的吸引力又是無法抗拒的,……這些都加劇了學生對電子產品的過分依賴,導致的後果是,學生愈加封閉自己,寧願玩手機,也不與家人溝通。

3、加劇焦慮、暴躁等不穩定心理特徵。

由於學生長期在家,無法與外界接觸,產生的心理問題,亦不能隨時得到解決;日積月累,無法釋放,積聚的負面影響,像活火山一樣,隨時都可以“爆發”。空間的限制、負能量的“爆棚”……,最終,學生焦慮、暴躁等不穩定心理特徵日趨嚴重,出現了嚴重的心理障礙。

溫馨提示:特殊時期,為了實現“聽課不停學”,網課雖有不足,可它卻是學生學習的唯一方式,大家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