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德的老師不一定有師德,師德原來有這麼大的體量

教師是教育的供給端,學生是教育的需求端,教師的德性對學生的成長影響至深。

因此,教師的德性就顯得十分重要,那麼,教師的德性該如何來定義,內涵有幾何呢?

教師的社會德性

高校教師在從事高校專門化教育事業之前首先是一個自然人、社會人。馬克思關於人的本質理論告訴我們,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人處於各種各樣的社會關係中,並且依賴於社會道德、法律等調劑各方面的關係。高校教師作為一個普通的社會人必然處於社會道德的調控範圍之內,並且在相應的道德規範下養成了基本的社會道德品質。一個人是否具備社會德性,是從根本上判別是“好人”還是“惡人”的根本標準。如果一個人失去了起碼的社會德性,他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社會德性的內容關乎個體自身、個體與他人、個體與社會、個體與自然生態等之間的錯綜關係。從教師的社會德性層面來講,教師的社會德性主要包括正直、平等、公平、自律、慎獨等。

有道德的老師不一定有師德,師德原來有這麼大的體量


教師的職業德性

職業是每個人在社會中立足的基本方式,每個人遲早都要過上或長或短的職業生活。職業德性是建立在社會德性基礎之上的從職場成功的角度對從業者方方面面的德性要求。職業德性的建立是以社會德性為前提的,具有社會德性的基本特徵,同時它是社會德性在職業領域的延伸,在調節範圍上明顯小於社會德性,但其具有目標更集中,機制更細化的特點。社會上的職業種類多樣化就決定了各個行業具有不同的職業德性標準,各個職業德性標準間既有差異性又有相通性,我們平時說的職業德性就是從職業德性的相通性、普遍性的角度加以把握的。教師的職業德性就是從各種不同職業間的共同德性加以考量。教師的職業德性主要包括愛崗、敬業、誠信、職守等。

有道德的老師不一定有師德,師德原來有這麼大的體量


教師的角色德性

教師的角色德性是教師作為教書育人的主體而言理應具備的,有別於其它職業德性的職業德性。教師的角色德性同時也是社會德性的發展,但是不同於職業德性。前者強調不同於其它職業的德性,注重把握特殊性;後者注重的是職業德性的公共部分,即把握普遍性。教師的角色功能是培養德才兼具的高素質人才。在育人過程中,教師群體的德性高低決定了不同的教育者在同一教育環境下培養出的人才的質量不一。因而,教師的德性要求教育者在育人的實踐活動中要有高尚的情懷、純潔的心靈、不凡的人格魅力、正確的價值認同和堅定的信念信仰感染學生,在情感上引發學生共鳴和人生啟迪。在政治立場、人生信仰、價值取向上給學生立標杆,引領學生走正道、立鴻鵠之志。育人工作的雙向性與複雜性,教師的角色德性要求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情感回應和價值關切。教師的角色德性主要包括:普適性關懷的胸襟、堅定的政治信仰、深厚的家國情懷和開拓創新精神等。

教師的社會德性、職業德性和角色德性辯證統一於教師的育人工作中,始終互為交叉貫穿於教師教育工作的各個環節。

有道德的老師不一定有師德,師德原來有這麼大的體量


本文為朱老師原創,我是朱老師,喜歡談教師、說教育,如果你也喜歡,那就關注我一起交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