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劇升溫:講好一個故事,需要多少集?

​被“餘歡水”們帶火的短劇集,如何實現“舊模式”的“新玩法”?


“據我所知,很多觀眾看劇都是調到兩倍速的,幹嘛要這樣折磨觀眾呢?我們把該剪掉的都剪掉,其實也是尊重觀眾。”近日,演員郭京飛在接受採訪時這樣回應外界對於《我是餘歡水》“過短”的質疑。

剛剛收官的《我是餘歡水》在為正午陽光交出今年首份答卷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近年來聲量低迷的短劇重回大眾視野。此外,於今年先後播出的《唐人街探案》《不完美的她》《重生》等短劇作品也在近段時間留下“姓名”。

短劇升溫:講好一個故事,需要多少集?


作為一個並不算“新”的劇集品類,短劇緣何在今年迎來井噴之勢?答案或許正在書寫。

01、2020是短劇元年嗎?


從2012年主打網絡段子的“飛米劇”,到2015年向“精品化”邁進,再到2018年以豎屏劇、互動劇的形式“重生”,網絡短劇曾先後歷經數次變遷。而今年,網絡短劇相較以往除了數量有所增長外,還進一步呈現出題材多元化、製作優質化的趨勢。

例如《我是餘歡水》用荒誕現實主義映射現實,在喜劇的外衣下埋藏悲劇內核,呈現出細節與質感兼備的故事;《龍嶺迷窟》的特效、服化道十分突出,高水準卡司結合高熱度IP進一步鞏固了情懷向的“盜墓宇宙”;由陳思誠監製的IP衍生短劇《唐人街探案》,在引人入勝的探案故事以外,視覺層面上也相當有看頭。


這些劇集在有限的體量中創新著題材、模式、風格,當然,這幾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對於2020年來說仍只是個序章——據不完全統計,各平臺2020年儲備的網絡短劇多達34部,有近20部都將在今年下半年與網友見面。

短劇升溫:講好一個故事,需要多少集?


其中,講求強邏輯、焦點清晰的懸疑劇,劇情節奏和敘事風格更符合網絡短劇“簡約而不簡單”的特點,因此這一題材也最受短劇創作者和內容平臺的青睞,2020年儲備達19部之多,例如《白色月光》《十日遊戲》《沉默的真相》等。

短劇升溫:講好一個故事,需要多少集?


愛情劇的故事主線通常較為簡單明晰,題材也具有普適性,因此同樣是短劇常常涉獵的題材之一,其今年的儲備數量僅次於懸疑劇,包括《餘生,請多指教》《仲夏滿天心》《致我們甜甜的小美滿》等。

短劇升溫:講好一個故事,需要多少集?


在這兩個常規題材以外,2020年網絡短劇還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故事視角。例如《且聽鳳鳴》《傳聞中的陳芊芊》《平妖傳》主打古裝愛情、奇幻,《不完美的她》以女性視角審視當下兩性情感問題。

短劇升溫:講好一個故事,需要多少集?


演員陣容方面,今年的網絡短劇一改以往新人扎堆的狀況,吸引到許多知名演員加盟。郭京飛、潘粵明、邱澤、周迅、惠英紅、趙雅芝等人已經先後與觀眾見面。接下來,廖凡、郭濤、宋佳等實力派演員也將陸續登場。

製作方面,推出了《我是餘歡水》的正午陽光,以及近年表現強勁、推出多部短劇的五元文化等公司紛紛入局,為短劇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劇集的篇幅短了,但製作水準沒“短”,“製作精良”已經成為現下網絡短劇的鮮明標籤。

多元化的題材和內容加上高水準的製作,網絡短劇一方面在順應“精品化”發展,為觀眾帶來驚喜,另一方面也正通過持續深耕與創新,為當下所有劇集的創作思路和製作模式提供啟示。

02、“無心插柳”還是“有心栽花”?


近年來,隨著觀眾對劇集水準要求的提升,倍速播放、甚至中途棄劇成為常態。有數據顯示,觀眾對於45集以上長集劇的棄劇率正逐年攀升,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就已超過56%。


在這些被拋棄的劇集中,或許不乏品相優秀、製作用心的作品,但也一定不缺少內容空洞,動輒篇幅達七八十集的“注水劇”。針對國產劇的“注水”問題,國家廣電總局今年發出“電視劇網絡劇拍攝製作提倡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的短劇創作”的倡議。


政策走向帶動了愛優騰芒等視頻平臺積極反應,紛紛推出針對短劇的扶持措施,以專門的內容頻道進行重點部署,為短劇發展鋪路。

優酷在最新版《網絡劇合作白皮書》中明確提出要鼓勵短劇創新,對優質短劇進行追加投資;騰訊視頻則對多元化的優質“火鍋劇”(每集時長1-10分鐘,具備完整的敘事)進行流量補貼、扶持創作者;愛奇藝在最新劇情短視頻付費分賬合作說明中表示,將為優質的劇情化短視頻作品提供支持與發展平臺......

短劇升溫:講好一個故事,需要多少集?


可以看出,網絡短劇在2020年的爆紅和集中湧現並非偶然。正是因為有了政策鼓勵和平臺扶持的“雙重保障”,廣大短劇創作者的創作熱情被激發,短劇在各大視頻網站集中湧現。

此外,《我是餘歡水》“提前點播”模式的成功試水,還印證了精品短劇在商業變現上的巨大潛力。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曾表示,“未來只有短劇才能創造一個付費觀劇的時代”。

03、短劇應該怎麼“播”?


網絡短劇目前正以迅猛的速度發展,為各方都帶來了各種美好的想象。但就其當下的發展現狀而言,能否說短劇已經在國內劇集市場“站穩腳跟”了?

未來或許可以,但現在還沒有。除了質感打磨、商業模式等問題,如何“智慧播出”成了短劇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其實,網絡短劇普遍流量不足的問題,不是今年才有。例如2017的高口碑短劇《殺不死》,豆瓣評分人數不足3萬人;2018年的《假如沒有遇見你》豆瓣8.2分,評分人數僅有4760人;還有2017年與現象級網劇《白夜追兇》比肩的《無證之罪》,實力強勁卻在各大平臺的熱度都遠遠落後於前者。

短劇升溫:講好一個故事,需要多少集?


究其原因,當前國內網劇的播出和製作模式不夠成熟或許是一大症結。

譬如《我是餘歡水》全片共12集,單集約45分鐘,每週更新4集(會員提前看2集),並在播出第二週開啟超前點播。這樣算來,普通會員版用時3周更完,超前點播用時2周,週期最長的非會員也只需4周就能追完全劇。

這樣的做法,雖可以帶動平臺的會員拉新,利用超前點播為平臺創收。但與此同時,劇集內容短、播出週期短的現狀,也使觀眾針對劇集進行討論發酵的時間卻被大大壓縮,給人以“還沒進入狀態就迎來了大結局”的感受。

如此一來該怎麼破?已經具備成熟短劇製播體系的歐美和日韓國家,自有其打法。

一方面,這些國家的短劇作品在播出模式上,多采取跨度更長的單集周更模式。通過增加單集時長、減少總集數的方式,既保留劇集完整的故事架構和充足的信息點,也能有效拉長觀眾對於劇集討論的熱度週期,進而形成影響力更為深遠的傳播效果。

例如單季10集、分10周更完的美劇《致命女人》,每季3-5集、單集時約90分鐘的迷你劇《神探夏洛克》《切爾諾貝利》等。

短劇升溫:講好一個故事,需要多少集?


另一方面,國外不少視頻平臺正在嘗試更新的播出方式。其中,由挪威數字頻道NRK.no推出的短劇《羞恥》,不僅憑藉著精良的內容製作獲得了全球觀眾的熱烈追捧,還以其獨特的完全依賴社交媒體的發行方式,引起全行業的思考。

播出期間,劇集官網每天都會上傳簡短的情節片段,供互聯網用戶追蹤劇情走向。人物之間的故事動態也都會在社交媒體上以視頻、圖片和文字的形式先行發佈。

短劇升溫:講好一個故事,需要多少集?


不僅如此,為了配合劇情的展開,觀眾還可以在各個社交媒體上看到劇中人物不定期更新狀態。通過這些新穎的傳播方式,令觀眾感覺到這些人物彷彿就如身邊朋友一樣,與自己生活在同一個現實世界當中。

如此特殊的播出模式背後,無疑有著高度成熟的短劇市場作為支撐。相比歐美、日韓國家從電視臺到網絡平臺全方位參與短劇製作的盛況,國內短劇市場儘管有正午陽光等大廠入局,但從整體看來,尚屬於探索階段。

儘管困難多多,但網絡短劇在當下的“量產化”和“精品化”已形成不可逆轉之勢。在網絡短劇於互聯網時代發揮出真正的能量之前,從觀眾到創作者再到製播方,都需要給予國產短劇更多信心。


-END-

輪值主編丨依梧

作者丨任拾

編輯丨月浦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