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齡寶寶因趴睡窒息死亡,瘋傳的睡眠訓練法,還要坑多少孩子?

​“一個媽媽加入了睡眠引導付費群,讓三個月大的嬰兒分房睡,媽媽在外面看監控,訓練寶寶的獨立入睡能力。

寶寶趴睡被壓住口鼻,媽媽還在看視頻,順便問群友“這樣的哭聲沒事吧?”群友說“不是大哭就沒事”,於是這個媽媽就放下心來,任由孩子掙扎大哭,繼續“解鎖趴睡”,她自己也再沒管孩子,兩個小時後,當這位媽媽進房間喂喂奶時,才發現孩子因窒息,已經不幸身亡了。”

看了這個事情心情很難過,看到視頻中寶寶劇烈翻動後,慢慢耗盡了體力,最後整個頭臉部陷入到床鋪中,失去生命體徵,眼淚嘩啦嘩啦就下來了…太心痛了!

換做是我的孩子,真的沒辦法忍受,就在監控裡眼睜睜的看著孩子那麼劇烈的掙扎,明顯異常的狀態,好歹去看一看啊!見鬼去的睡眠訓練吧!無知真的會害死人!

3月齡寶寶因趴睡窒息死亡,瘋傳的睡眠訓練法,還要坑多少孩子?

很多小寶寶不好哄,晚上會鬧著媽媽睡覺,折磨得媽媽很痛苦,希望寶寶能安靜睡一整夜的願望,每個媽媽都有,但是,任由小嬰兒一個人趴著,漠視的小嬰兒哭聲是極不妥當的。

首先,3個月以內的寶寶脖頸和背部的力量太弱,大多數的寶寶還不具備翻身,一旦趴著,口鼻很容易被堵住造成窒息,所以小嬰兒應儘量仰臥(背部平躺),因為這種睡姿對幼兒最為安全,讓嬰兒仰臥可以減少“嬰兒猝死綜合徵”的風險。

其次,6個月之前的寶寶不會講話,哭就是他們的講話方式。啼哭通常都是生理需求,餓了、尿不溼需要換了、肚子裡脹氣、受到驚嚇了等等,基本都是真實的信號,因為這個階段小寶寶的認知和思維沒有發展到可以通過假裝哭來“要挾”父母。

“哭聲免疫法”曾在西方風靡一時,主張讓孩子困的時候獨自在床上待著,不管哭不哭,家長都離開房間,即便孩子哭,也不給任何回應,讓孩子自己哭著入睡。後來法伯醫生改良了原始的哭聲免疫法,在其中加入了父母中途回到房間的步驟。

但不少事實卻證明,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讓孩子產生過度的壓力,會激發人體應激反應,影響孩子大腦的發育。另外,長期處於壓力下沒能得到積極支持,兒童應對壓力的反應方式也會受到影響,日後面對來生活和工作壓力時,更容易出現焦慮的情緒。

3月齡寶寶因趴睡窒息死亡,瘋傳的睡眠訓練法,還要坑多少孩子?

事實上,每個孩子的氣質不同,哭鬧和睡眠問題的原因也可能不同,應對的方法也會有所不同,指望用哭聲免疫法去應對所有的孩子的所有的睡眠問題,顯然是不現實的。

爸爸媽媽不要忽視小寶寶的哭聲,看見寶寶哭了,及時判斷寶寶為什麼哭,然後做出反應,看看他是餓了還是尿布溼了,也可以輕拍小寶寶的後背、撫摸他的肌膚,這些及時反應不僅能解決讓寶寶不舒服的生理需求,也能讓寶寶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3月齡寶寶因趴睡窒息死亡,瘋傳的睡眠訓練法,還要坑多少孩子?

心理學家瑪麗·安斯沃斯發現,在寶寶0~3個月時,如果父母對嬰兒的啼哭起反應比較及時且做出恰當的措施,等寶寶成長到8~12個月時,和那些父母反應不及時的寶寶相比,這些寶寶的人際溝通方式發展相對要好,而不需要總是用哭聲。

0~3歲,也是寶寶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如果寶寶得到父母充足的關愛和陪伴,滿足了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既能促進孩子的身體發育,又能促進寶寶心理的健康成長。

爸爸媽媽不要擔心寵壞一個小嬰兒,要是一直忽視寶寶的哭聲,才是真正的大麻煩!

最後我還說,養育孩子的方法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借鑑、參考,但是絕對不能生搬硬套,因為養育是極具個性化的,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兩片葉子,更沒有一模一樣的兩個孩子,別人的方法極好,到自己這裡卻完全不適用,所以一定要觀察自己的孩子,性格、特點、喜好,逐漸摸索出適合自己的養育方法。

3月齡寶寶因趴睡窒息死亡,瘋傳的睡眠訓練法,還要坑多少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