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你可以慢一點,再慢一點!

親愛的,你可以慢一點,再慢一點!

我不是個有耐性的媽,女兒也不是那種性格利落活泛的小孩,所以我們的日常不時會添點火藥味:我萬事火急火燎,她卻像蝸牛拖著厚重的殼,慢吞吞,還左右找不著邊,嘴裡嚷著不相關的玩笑:“媽媽,你叫我一聲慢烏龜(有時是穿山甲),我就立刻快跑起來。”

能把人氣死。

我覺得必須要讓她知道,一天要做的事情擺在那裡,她拖拉一分鐘,一小時,計劃就全得都往後推遲。

她不能老這樣浪費時間,我們的時間!

於是我就有了充足的理由來催她:起床催,快點,吃早餐要晚了;吃早餐要催,快要上課了;上完課催她快做作業,因為就要吃午飯;吃午飯時催,快點呀,作業還沒寫完吶;寫作業要催,因為與某某同學約好的時間快到了;玩的時候催,快要吃晚飯啦;飯後還沒完,晚上還得催洗澡,催睡覺!

催的效果不算好,畢竟她再怎樣,她都只是個玩心未泯的小孩;但也不算差,她真的就只是個小孩,計劃表不知做了多少份,依然記不住什麼時候玩什麼時候學習。我的催促給了她很必要的提醒。

但久而久之,新的問題出現。她變得有點唯唯諾諾,喜歡問:“媽媽,我能玩一會嗎”、“我今天吃少一點可以嗎”、“我能先看會書嗎”……甚至“我能上廁所嗎”!

這些話一部分是正常的問詢,一部分是過度在意我的意見,尤其是問我“能不能上廁所”的時候。

不知為何,每次聽到這句,我腦中都會出現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犯人在監獄裡上廁所也要打報告,被過度制度化的老人布魯克斯離開高牆後,適應不了外面的生活而自殺。

若我們長此以往,挺悲哀的,於我,於她。

我本意並不想成為這樣的母親。

我只是比較焦慮,生活裡,周遭的一切,讓我不得不焦慮。但若將這種焦慮轉移到一個小孩身上,讓她也跟著承受,是不是有點得不償失。

我試著慢一點來。

叫她下樓拿東西。她又是去了好半天,我等得不耐煩,喉嚨發癢,習慣性地想出聲催,不過想起自己剛下的決心,好不容易等到她下樓,沒有絲毫的意識到自己的慢,但臉上的愉悅讓人不容忽視,她說又把剛剛在玩著的遊戲中的娃娃重新擺正了;

陪她做作業, 慢吞吞的不知在比劃什麼,我又想催,她託著腦袋思考的樣子阻止了我。你不能打擊一個認真做事的娃。我忍了下來。

等她寫完,語氣充滿自豪,媽媽,這道題我是用我的方法算出來的,我跟你說一下。然後,吧啦吧啦吧啦一大堆,神情躍躍。

……

慢一點,確實“浪費”掉不少時間,但她會快樂和自若許多,活得更像個孩子。

而我,也能慢慢地變得輕鬆一點,不用時刻繃著緊張的神經,這於我,何嘗沒有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